無論在哪里都無人敢稱能壓的過,也一度成為京中幾個月的談資。
管家和宋閣老在門外迎賓,夏末閑無聊,偷溜進夏初的閨閣。
夏初還穿著未行禮之前穿的童子服。絲綢所制的短褂褲,緇布為衣,朱紅色的錦邊。
“哥,你怎么來了?”
“前面太煩了,來你這里清凈些。”夏末看著夏初還梳著的雙女兒鬢,
“你這丫頭,等到我加冠,怕是你的孩子都能打醬油了。”夏末讓開身讓那些及笄禮上的物件從身后走過,
“怎么,是不是突然覺得被我搶先了,啊~嘻嘻”
“蠢貨,嫁人有什么好的,回頭被人欺負死,還要跟一群鶯鶯燕燕爭一個男人。”
夏初立馬擰了夏末一下。
夏末嘶了一下,就聽見,“那你可得擦亮眼睛給我選夫婿,要不然我打他一頓,他休了我,我就回來一輩子賴著你。”
夏末輕輕攬過夏初,“若真有那個時候,打他的時候叫上我,讓他等著在地下給你寫休書,你把你兒子帶回來,繼承侯府的侯位就成。”
夏初靠在夏末的胸前,紅了眼睛,叫了一聲,“哥。”
夏末聽著聲音趕緊松開夏初,按著她的肩膀,看著她說,“憋回去,還沒出嫁那!哭什么!今天你就得是咱們侯府的唯一的小姐,讓她們都好好瞧瞧什么才叫及笄禮!”
夏初吸了兩下鼻子,狠狠的點了下頭。
夏末摸摸夏初的頭,“成了,時間快到!別哭哭唧唧的,反正日后你都在京城,沒準兒給你招個夫婿,一輩子也不用離開侯府了。我去前邊兒了。”
夏初點點頭。
所有的衣物,佩綬等飾物,衣服的擺放已經按順序分別疊好、衣領朝東,由北向南依次置于席上,席置于場地東側;要加的發飾,由有司捧在盤里,立于場地西冊,面朝南,從東到西排開,依次是:發笄、發簪、釵笄。
奏樂響起,夏末站在宋閣老旁一一與入座的賓客打招呼,隨后才請勇嘉侯和勇嘉侯夫人的牌位落座。
因為兩位雙親(主人)不在,夏末的年歲輕,宋閣老便向前一步致詞。
“今日乃是我與夏帥將的孫女的及笄禮,可憐孫女父母早亡,夏帥將為國守邊不能親臨,今老朽只能代為主持,請各位賓朋見諒失禮之處。今天老朽的孫女夏初行成人及笄之禮,感謝各位光臨侯府,下面,孫女夏初的及笄禮正式開始!”
管家站在階下喊:“請侯府夏初小姐拜見各位!”
夏末(贊者,及笄者的好友,姊妹)走出來,以盥洗手,站在西階下就位;夏末走出來,到場地中間,面向南,向各位觀禮的賓客行揖禮。然后面向西正跪坐在笄這席上。
夏末走過去,將夏初的頭發拆解下來,雖然夏初的頭發原先只是輕輕的綁了個雙髻,縱然夏末已經為此練習了許多次,但是夏末的手心還是有了些許濕汗。夏末慢慢的梳著夏初的頭發,然后將梳子放在席子的南邊。
一旁不知何時出現了一位穿著常服的婦人(正賓,有德才的女性長輩),眾人把目光投過去的時候,待看清是誰,紛紛打算下跪相迎。
皇后抬起手說,“我今日常服出現便只是作為夏初母親的好友,夏初的長輩,各位今日不必將我當作宮中的皇后娘娘。”
眾人齊聲,“諾!”皇后與夏末視線交匯笑了笑。
皇后站起身,宋閣老起身相陪,走到東階下洗了手,擦干,然后朝向那兩個排位做了揖禮,歸位就坐。
夏初轉向東正坐,有司(托盤者)奉上羅帕和發笄,皇后走到夏初面前,高聲吟頌祝辭,“今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
皇后跪坐下為夏初梳頭加笄,起身回到原位。夏末走向前為夏初象征性的正笄。
夏初起身,賓客向笄者作揖恭賀。夏初回到東房,夏末拿過配套的素衣襦裙中的頭一件領著人將衣物穿過中間的走道送入東房。
那南州的云錦如滑絲一般,也劃入了這場盛宴。
每年南州的云錦都是四大名錦中用最早的蠶絲織成的,也因為如此極難保存,那素白的云錦中衣,在加上青碧素雅的成套襦裙,用料其上的蘇繡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當夏初穿著那身素雅的云錦襦裙,也令她一點英氣,幾分的女兒稚氣的樣貌多了些高雅,淡薄,端莊的氣質。
站在場地中間,夏初像一只白天鵝一般像眾位展示,然后面向父母牌位行正規拜禮。這是第一拜,感念父母養育之恩。
然后夏初面向東正跪坐,皇后再次洗手,再次復位,有司奉上和田玉雕刻的栩栩如生的蘭花玉簪,過了南州云錦,這和田玉雕刻的玉簪,也讓各位賓客唏噓,有人心疑,這侯爺家不會把家底都放出來了吧!這小姐得多金貴!
皇后接過,奉在手上,高聲吟頌祝辭,“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皇后為夏初去掉發笄,跪下后,為夏初簪上發釵,再次起身復位。夏末上前為夏初象征性正發釵后,夏初起身,再次行禮受賀。
夏末再一次為夏初送上發簪、曲裾深衣。換了蘇州宋錦,即便是深色的衣裙也是色澤透亮,不壓女兒的靈氣。
夏初再次向來賓展示,向皇后行正規拜禮,以示對師長和長輩的敬愛。后,再次向東跪坐,皇后再洗手,復位,有司奉上釵冠,皇后接過,走到夏初面前,高聲吟頌,“以歲之正,以月之令,威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耇無疆,受天之慶。”
綴著紅色珠玉的金冠在皇后的手中落在夏初的頭上,皇后起身復位。夏末上前正冠,賓客向夏初恭賀,再次回東房,更換與頭上相配的大袖長袍,蘇州宋錦的鴛鴦錦乃是一絕,最后這一套,便是在夏初的大婚上用,也是震驚四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