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煩,不想看書,你給我講個故事吧?!?p> “海龜生活在海里,為什么到岸上下蛋?”
“嗯?……為什么?”
“所有的卵生動物都是把蛋生在岸上?!?p> “講完了?就這?”
“說個有意思的,正史上很少講的數學‘黑’歷史:0在以前是不可以為除數的?!?p> “為什么?”
“當時人覺得,0為除數沒有意義。就像0這個數字,遠古人認為0沒有意義,所以它誕生的最晚。后來,人們認為負數沒有意義。不認可負數的存在。再后來,人們又認為負數開方沒有意義,覺得負數不能開方。再然后就是0為除數沒意義。人類為‘0為除數沒有意義’附和了很多理由。就像他們曾經為‘負數不可以開方’找理由那樣。先有結果,再羅織借口總是很簡單的。”
“后來怎么又認可了0為除數?”
“其實,當時也有0為除數的,在黎曼數學中有。只是人們把這當作特例。不認可它的普遍性。現在剛好相反,我們把0為除數當作普遍的,不為除數當做特例。改變來自兩百多年前一位哲學家。他認為,就像曾經的‘負數不可以開方’一樣。與其找很多理由證明它沒意義,不如找一個理由證明它有意義。只需要一個理由,就夠了。
所以,這位哲學家組織了一個論壇,每年一次。主題就是‘如果0為除數’。這個論壇開了十幾年,一點結果都沒有。
又過了幾年,有個年輕的研究員——也許有影響的專家都看不上這樣的論壇。
他說,黑洞就像是宇宙中的0,似乎不存在,又切切實實的存在著。
黑洞外的世界就是正數域,過了事件視界往里就是負數域。黑洞吞噬巨大的星體,就像0乘以巨大的數,結果還是0。
同理,0為除數可以類比于黑洞輻射。這個過程中,黑洞內部一定是有反應發生。我們不能因為它處于事件視界之內,看不到,就否定內部有變化。
因此,0為除數,它的意義只能是不明白,而不能說不存在。
這個觀點產生了一點漣漪,那之后參加論壇的專家增加不少了。又過了幾年,終于有數學家證明,在暗物質,暗能量,黑洞,這類型的計算中必須用到0為除數。否則計算沒法進行。所以現在0為除數很正常,然后大家都選擇性的忘記了那段‘黑’歷史,就好像0一直就可以為除數那樣。”
“我覺得你還是轉回數學專業。每天和那些老古董打交道,不如去研究更有前途的數學。”
“這你就不懂了。這些以前的硬盤/存儲卡,就像是被證明之前的費馬大定理,龐加萊定理,黎曼定理。
每一塊硬盤的成功解讀,不亞于證明幾百年前的猜想。解讀幾百年前的硬盤,需要的數學知識,不亞于解答幾百年的未解數學題?!?p> “你中毒太深。也好,至少在我不開心的時候,有人給我講故事?!?p> “我是講故事的機器嗎?”
“當然不是。你還可以講我有多美、多可愛。”
“我覺得講故事挺好?!?p> “你說什么?”
“我說給你這么可愛的人講故事挺好。”
“真的嗎?”
“……”
“怎么不回答?”
“只要我能不斷編出故事?!?p> “沒誠意。講故事是用心的,不是靠編?!?p> “我用心了,用心編的?!?p> “編和撒謊有區別?所以說你在用心撒謊?”
“我……我就不該和一個心情煩的人講道理?!?p> “知道了你還狡辯?”
“……”
“怎么不說話了?”
“我覺得你生氣的樣子蠻可愛。”
“……”
春風很柔很輕,卻能讓百花綻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