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求平安,從來不冒險;
成就畫個圈,肚子有點圓;
越活越簡單,眨眼幾十年;
就怕臨終看,此生如一天。
自從使用微信開始,就很喜歡在朋友圈里面發發照片,然后看朋友們點贊和評論,自己就會非常地興奮,小小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
但是漸漸地就發現,光發照片太單調了,必須要配上文字。
開始的時候,喜歡洋洋灑灑一大篇。碰到朋友,我就問寫的如何,他嗯嗯啊啊,于是就明白了。
想想也是,我自己也厭煩看朋友發的長篇大論,往往只要看到“展開”這兩個字,就絕對不會看下去的,覺得煩,不會去看。
所以自己寫的那些其實都是在做無用功,給點贊的都是安慰我而已,意思估計是:“打這么多字不容易,辛苦了?!逼鋵崨]人看的。
所以必須要精簡,用幾句話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比如春天小區里櫻花開了,很開心的拍了張照片,仔細一看,樹下有個垃圾桶,背景花花草草太復雜,沒本事P不了,就加一段文字:
“早上出門丟垃圾,抬頭一看,天好藍啊,云好白啊,小鳥歡唱,樹綠了,花開了,春來了,太美好了,我陶醉了,閉上眼,深深地吸一口氣,哎喲媽呀,忘了自己站在垃圾桶邊上了?!?p> 還有車子輪胎被釘子扎了,拍張照,配段文字:
“有人說:‘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有人說:‘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計的……’于是......”
朋友點了贊評論說:“像個段子手?!蹦菚r候也很興奮,覺得好像找到了方向,就想一直這么編下去。
但是寫段子真的真的很累啊,聽說那些職業的段子手,都是少年白頭,中年禿頭,活不到老頭的。
所以這條路走不下去了,還得轉方向。
然后就想到了一個很好的東西,那就是詩。詩這玩意兒,字數少,信息蘊藏量大,而且格調又高,別管好詩還是壞詩,只要是詩,朋友圈里一發,立刻就顯得高大上。
然后就嘗試著開始寫詩配圖片。但是一開始寫了幾篇,有朋友說:“你這寫的什么?用回車鍵斷開的大白話?”
現在聽說只要會用回車鍵都算寫詩,但朋友們不懂,他們不認可。我的目的是在朋友圈里面獲得別人的點贊,然后滿足我小小的虛榮心。如果一個一個的向別人解釋,這是詩,說服人家,這就是詩,對我來說,這是件很困難的事情。
于是必須用別人認可的模式寫詩,研究了一下律詩和絕句,然后發現,原來寫詩,還真的難。
有兩個攔路虎,一個叫“平”,一個叫“仄”。這個“仄”字讀“ze”,第四聲,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讀成“入”字。還好我只是自己研究,沒跟別人探討。否則,很高大上地和別人談詩,一開口,“平平入入平平入,入入平平入入平”,那畫面太美,不忍直視。
查了資料:“古詩詞的平仄規律是中國詩詞中用字的聲調。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據隋朝至宋朝時期修訂的韻書,如《切韻》、《廣韻》以及使用最廣泛的《平水韻》等”,“新韻(中華14新韻)”,“詩詞中平仄的運用有一定格式,稱為格律”。
太難了,很失望,覺得又沒方向了,如同一個學渣,面對考卷一籌莫展。
然而繼續研究后有了突破性的發現:“中古漢語有四種聲調,稱為平、上、去、入。普通話入聲消失,入聲歸入仄聲中的上去兩聲和平聲中的陰平、陽平,這導致用普通話判別詩詞平仄會有錯誤?!?p> 啊哈,學渣舉手:“老師,題目出錯了!”
本著“揪住一點小錯就可以否定全部”的學渣精神,繼續研究,于是有了更多的發現。唐朝杜牧的《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里面的“斜”,讀“xia”,和“家、花”諧“啊”音,用現在的普通話就不對了。為啥呢?因為古人不說普通話呀。莫名地就興奮了。
又有:“寫格律詩,有八大禁忌:一忌孤平;二忌尾三連平(三連仄);三忌換韻;四忌失粘;五忌合掌;六忌重字;七忌直白;八忌新舊韻亂用?!?p> 其中:“重字:是指一首詩中,盡量不要有重復的字,但是在一個句子中除外?!?p> 誰都知道,大詩人李白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這里面明顯兩個“明月”。當然,以李白的名聲,現在的規則都得給他讓道,他就是對的。
還有:“詩韻:就是詩的韻腳,格律詩一般只用平聲韻。簡單地講,就是絕句第二、第四句最后一字押平聲韻且韻腳在同一個韻部?!?p> 看看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仄)
萬徑人蹤滅(仄)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仄)
還有王維的《鹿柴》: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仄)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仄)
其實這些都是特例,但是身為詩詞學渣的我,卻仿佛找到了真理:“盡信書不如無書”,話說這句話不愛讀書的人都喜歡。
再研究下去,終于發現了一個叫“張打油”的唐人,他寫了一首詩:
江山一籠統,
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腫。
這就不得了了,原來這也是詩,還是名詩,是大家都認可的。雖然這種詩前面一般會加“打油”二字,但好歹它是詩啊。
而且還有名人助陣,魯迅的《南京民謠》:
大家去謁陵,
強盜裝正經;
靜默十分鐘,
各自想拳經。
太好了,這個太方便了,這下子,找到組織了,膽子有了,喉嚨粗了,也敢寫了,寫出來也不怕別人質疑了,甭管是好是歹,至少,我敢說我寫的是詩了。
然后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早上起來發個圖,寫一首:
啾啾晨鳥鳴,
推窗看綠林,
風舒心肺爽,
露洗靈臺明。
晚上散步發個圖,寫一首:
雨夜過藤廊,
忽聞茉莉香,
尋花無影跡,
徑曲路燈黃。
打個游戲也要發圖來一首:
癡人一場夢,
魔獸十年爭,
多少英雄事,
回看了無痕。
炒股當然也要發,配著K線圖,賺了點小錢,飄飄然來一首:
股市輸贏在于膽,
行情來了就要貪,
漲停若是不連板,
縱使掙錢也惘然。
志得意滿,信心爆棚,滿倉追漲,然后,似乎形勢有點不太對:
持股在山巔,
下臨無底淵,
盼有風吹豬,
送我上九天。
然后套牢了:
出門恨見綠,
百花只看紅,
不解春風情,
獨思孔方兄。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炒股總結:
股海掙扎一葉舟,
隨波浮沉悔與愁,
幾度輕船上浪尖,
待到滿倉龍宮游。
心情很沉重,渴望安慰,照片還要拍,朋友圈還要發,不談股票了,談心情,正好霧霾嚴重,借題發揮:
走不盡迷茫,
呼吸著受傷,
可憐這塵肺,
尤念那芬芳。
頹廢了好一陣子,也要發一首感慨一下:
臥聽秋蟲鳴,
日夜無歇停,
它在爭朝夕,
我是耗光陰。
自己也受不了自己了,痛心疾首,痛罵自己一頓,反思也要發一首:
止步山門前,
如何覽峰顛,
人生諸種惡,
必以懶為先。
朋友勸我:“看開一點。”
他說要請我喝酒,幫我消愁,待到約定的時間,他又有事,不爽了,發一首催他:
姚大要請客,瓊漿載滿車;
眾生驚且喜,口水流成河;
佳期尚未定,瑣事來耽擱;
敢問大忙人,何時賞酒喝。
于是去喝酒,喝爽了,爽翻了,鬧哄哄也要來一首:
酒深心已亂,
情動愛纏綿,
莫慮明朝悔,
今宵必盡歡。
嗨到半夜,還要繼續,開始呼朋喚友。大半夜朋友在睡覺,被我電話吵醒,叫他來嗨,還要催他:
昨夜嘯歌聲未絕,
今朝醉臥美人懷,
杯中殘酒何時續,
且待季兄乘興來。
季兄沒看到,他老婆氣勢洶洶殺過來,一幫狐朋狗友立刻做鳥獸散,我也想跑的,可她揪著我不放,我冤吶,半夜喊人是經過大家集體討論決定的,怎么就盯著我一個?
她說:“有詩為證,就是你!”
得,我投降,我坦白,我承認我是禍害。然后一幫狐朋狗友都回來了,季兄其實也來了,他們在門口抽煙呢。
然后繼續嗨,繼續風花雪月吹牛。完事合影留念,有好事者說:“來一首?!?p> 來就來,應急的存稿拿出來,改一改:
彈指一揮十幾年,
回看世事多變遷,
而今聚首微信里,
翻開記憶尋舊顏。
這“十幾年”想改多少年都行,明年再聚就加一年,后年再加一年,或者直接“彈指一揮千百年”,大家一起修仙。
有朋友說:“不錯,幫我來一首。”
他發了一組照片給我,他說都是過去交大學聯的朋友,男男女女穿著民國的衣服聚餐。這是對我的認可,很感動,絞盡腦汁,半個小時,給他發過去:
同志相交十幾載,
大齡不改舊時顏,
聚首學做民國人,
聯手再續新青年。
偷偷地塞了“交大學聯”四個字在里面,拍他馬屁,說他們聚在一起是為了續寫《新青年》,畢竟是學聯的嘛,難道聚在一起只是吃吃喝喝?其實就是吃吃喝喝,然后風花雪月的吹牛。
這“風花雪月”其實是個和尚提出來的,有詩為證,宋朝大和尚釋紹曇的佛偈: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莫將閑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p> 和尚做得,我做不得?于是一年四季,風花雪月。
春天是油菜花開的季節,精神特別足。
早春的艷陽天,玉蘭花開了。靜靜的小池塘,映著岸邊的翠柳,和藍藍的天。拍下來,附一首:
暖風熏翠柳,
金烏耀玉蘭,
春水靜如畫,
低頭見天藍。
櫻花開了,散了,邊開邊散,風一吹,漫天粉紅花瓣,手機嚓嚓拍個夠,挑出好的,朋友圈里一曬,配一首:
紅云朵朵岸邊丘,
碧水潺潺林側流,
風戲花散飄似雪,
落櫻隨波溪更幽。
無數的人蜂擁而來看花,我卻看得厭了,朋友圈里老是發同類的東西未免無趣,于是鏡頭一轉:
花開迎風傲,
游客贊如潮,
誰見足下泥,
也曾枝上嬌。
天氣越發暖和,春光越發明媚,曬得骨頭都輕了:
風輕春日暖,
云稀襯天藍,
當惜好天氣,
曬骨驅冬寒。
梅雨季悉悉索索的下得人煩,一有好天氣,曬曬太陽也能發一個:
繁花終有落,
綠葉難長青,
細雨纏綿季,
乘風逐日晴。
夏天是我最喜歡的季節,衣服穿的少,風景好。
出了梅,涼風習習,最是舒服:
朝聞喜鵲鳴,
暮看蝠留影,
出梅小暑日,
涼風伴我行。
真的熱起來了,有空調怕什么,但是為了發朋友圈,還是會出去走走,拍拍照:
靜池荷葉水清綠,
烈日芙蓉火赤紅,
塘畔路旁碎蓮蓬,
岸上柳下有頑童。
入夜前找個地方納納涼,夏天的涼風那是天然的福利,不享受豈不是浪費:
納涼青水畔,
消暑暮臨前,
蟬鬧綠蔭里,
風掀荷葉邊。
夏天就是一點不好,開車實在是受罪,特別是剛坐進曬了一天的車子里,空調開最大也不管用:
手持風火輪,
鐵板烤背臀,
浴霸隔窗照,
桑拿免費蒸。
秋天是容易傷心的,不知道為什么,或許是讀書時留下的毛病,瘋玩了一個暑假,要開學了,心情總是不太好的。
不喜歡秋天的雨,但還是拍一張照片發朋友圈:
無風葉微顛,
鏡湖密圈漣,
秋雨如絲墜,
不覺已潸然。
看到剛上學的小孩子背著書包,在秋雨里嘻嘻哈哈地邊走邊踩小水塘,來一首祝福她:
兒童不識學海深,
進校路上踩水坑,
他日回看今朝景,
書山苦徑添一人。
開心的時候時間過的飛快,不知不覺就要結束了,而難過的時候則相反,能夠清晰地感覺到時間的流逝,如同盯著秒針,看著它滴滴答答地走,可就是仿佛走不完。秋天就是這樣的:
秋染一樹金,
葉落幾無停,
有心留此景,
無情是光陰。
但其實時間是一樣流逝的,所以還是要抓緊,晚了葉子落光就更沒啥好拍的了:
雨打風吹葉落中,
紅楓黃杏秋情濃,
柏松長綠不急賞,
要緊梧桐轉瞬空。
終于好看的樹葉還是落光了,風雨中很無奈地對著枯枝拍幾張照片,開始無病呻吟:
葉枯枝不棄,
怎奈風雨急,
飄零淤泥中,
偎根尤相依。
接下來是一年里最討厭的時候,秋冬之際的霧霾天,天是灰的,樹是灰的,心情也是灰的,整個世界都是灰的,朋友圈還是要發的:
秋冬之際天陰沉,
十步之外灰蒙蒙,
冷風攜手霧與霾,
專戲落葉不掃塵。
還發的起勁了,還要出去亂跑:
信步踏云海,
秋風共徘徊,
鯨吸一口氣,
塵埃滿胸懷。
大概是因為實在沒什么事做:
欲賞秋葉霧霾渾,
風吹塵去陰雨朦,
待到云散雨歇時,
日照空枝秋已深。
最后感冒了,這段時間最容易生病,生病了還要發朋友圈,真是病得不輕:
秋冬起流感,
家人皆無免,
病終有去時,
可惜艷陽天。
冬天也不是我喜歡的季節。討厭冷颼颼的,大家都裹得像粽子。好在節假日的熱鬧稍許能讓人愉快一點。
這季節真沒啥拍的,就算下雪也只是薄薄一層。很想去看看北國風光,可是怕冷。公園里拍拍梅花,拍拍盆景算了:
寒梅迎風傲,
花開任雪飄,
緣何入盆后,
曲枝唯剩嬌。
過節就是吃,所以冬天也是養膘的季節,好討厭,但實在是管不住嘴?。?p> 冬至夜寒長,
家人祭祖忙,
錫箔灰未冷,
熱羊肉飄香。
春節那就更不用說了,吃,喝,發紅包,那些年,還能放煙花鞭炮:
杯酒下肚菜未齊,
性急小兒鬧離席,
笑問紅包不如意?
鞭炮連綿煙花糜。
現在煙花只能在視頻里看看了:
一朵煙火花,
細微何足夸,
增色天與地,
剎那間芳華。
聽說有些城市又放開了,允許放了,但是我這里沒有。以前多了覺得煩,現在倒是挺想念的。正和了一句臺詞:“那些讓你難過的事,總有一天,你會笑著說出來?!蹦切┠晔怯X得煩的:
徹夜驚雷擾睡眠,
電光頻閃映窗簾,
浮華散盡風吹去,
一地狼藉滿市煙。
還有年初五的迎財神,記得通常年初四就開始了:
倒履吐脯換官衣,
挑燈催馬趕路急,
初四財神何匆匆?
迎神炮仗等不及。
有朋友說:“窩在家里養膘啊,出去走走?!?p> 也是,又不是豬,養這么多膘干嘛。說走就走。
去了桂林,那里已經是春天了,泛舟漂流:
青巒起白煙,
碧水泛清漣,
浮舟無人語,
聞鳥偶鳴澗。
龍脊梯田放了水,如一面面銀鏡泛著光,這是它最漂亮的時候:
仰望是十重青山,
俯瞰有萬壟銀田,
行百轉無一直埂,
數千層疊上云間。
走著不知多少年前埔的石板路,逛到山民的古寨子里,風土人情,別有一番滋味:
山泉巖下淌,
桃花崖上開,
青階石板路,
盤進古寨來。
這一走就上了癮,夏初又去了張家界:
奇峰如柱云為冠,
棉絮煙纏潑墨山,
何路神仙持畫筆,
留此佳作在人間。
國內走不過癮,于是去了日本,去的沖繩,其實就是以前的琉球。在那里看了琉球古王宮,看了琉球守禮門,感觸挺深的:
百年守禮門,
而今在日本,
下游萬國客,
不見琉球人。
也看了美國人的軍事基地。在外面看,進不去的。但是也看得很清楚,飛機很多。也很有感觸:
國土有租無還期,
沖繩處處美國旗,
償使前人不作孽,
何來今朝仰鼻息。
越走越遠,去了土耳其。那里的風土人情和國內差別就很大了,玩的不亦樂乎。
手機里塞滿了照片,每天都在朋友圈里刷屏。打油詩不夠了,腦汁絞盡也不行。終于明白一件事:裝的久了,自己都當真了,以為自己很能寫詩,其實本質還是個渣。
人都是逼出來的,突然之間一道閃電劃過我的腦海,把我的腦組織擊穿一個大洞,我豁然開朗。
這腦洞一開,靈感立刻就有了。除了詩,還有詞呀,詩能打油,詞不能嗎?于是試著填詞。同樣的,遵守古詞格式,字數,末尾諧音的規則,當中的“平仄”格律,假裝不知道。
其實是知道的,百度查查都有,但是做不到啊,實在沒這本事,于是假裝不知道,就這么寫。
去了土耳其的棉花堡,很有名,那里不產棉花。那是個山上的溫泉,熱水沖刷山體的石灰巖,形成如同梯田般一層層,鈣化好似棉花的山丘。古羅馬人發現并且造了個浴場,現在成了天然泳池,還在用。
《花樣姐姐》里,林志玲在那里取過景,穿著泳衣游過泳。我跟團的,沒時間游泳,只能泡泡腳意思意思。
參考唐朝白居易的《長相思·汴水流》: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p> 這詞里上下闋前面有疊句,每句末尾,“流、流、頭、愁、悠、悠、休、樓”全是“ou”音,于是模仿著配上一首詞:
《長相思·棉花堡》
棉花堡,不是堡,山似梯田色如膏,熱泉從頭澆;
水真好,景真好,志玲姐姐洗過澡,我來泡泡腳。
這下子立刻有了“大道越走越寬”的感覺。
后來路過一個驛站,導游說有千把年了,外面看著像座古代的城,一圈圍墻高高的,往城門口里看看,似乎里面就是點土房子,或許考古的人能看出門道,自費的,就沒進去,外面拍拍照,配個詞。
參考主席原作:《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但是這次填不全,都怪自己不好,心氣太大,又沒真本事。這么長的詞,上下闋還不對稱,填不了,只能填下闋意思意思:
千年鐵打驛站,曾接待多少英雄漢,
思東西羅馬,血腥野蠻,
黑白大食,腐朽不堪,
三洲霸主,大奧斯曼,窮奢極欲亡于戰,
俱往矣,數今朝入院,每位十元。
發現詞沒這么容易,開始研究詞。詞都是根據詞牌填的。詞牌很多,網上都查的到。但是有的字數太多,難寫。有的字數太少,更難寫。有的上下闋有變化,特別難寫。
《長相思》這詞牌就很好,字數不多不少,上下闋工整,我喜歡。
后來去臺灣,玩日月潭,又配了一首:
《長相思·日月潭》
又暈車,又暈船,辛苦趕到日月潭,有什么好看;
沒啥吃,沒啥玩,只有一個茶葉蛋,驚呆小伙伴。
后來2020年末又填了一首:
《長相思·辭舊迎新》
淚水流,汗水流,二零二零多少愁,英雄不低頭;
疫也斗,災也斗,二零二一擼起袖,俯首甘為牛。
還有個詞牌《丑奴兒》,也很喜歡,同樣字數不多,上下闋工整。
參考宋朝辛棄疾的《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p> 這詞里上下闋中間有疊句,每句末尾,“樓,愁,休,秋”全是“ou”音,于是模仿著配上一首:
《丑奴兒?家長的心情》
幾多粗心一張卷,這里也漏,那里也漏,再看同學多少優;
恨起來真想把她,左臉也抽,右臉也抽,最后卻道“要加油”。
我發現《丑奴兒》這詞牌特別適合發脾氣罵小孩,當然只是自己肚子里罵,萬萬不能說出口的,再來一首:
《丑奴兒?陪讀》
我在看你做作業,磨嘰磨嘰,磨嘰磨嘰,看得我一肚火氣;
實在是看不下去,想要罵你,想要罵你,出口卻是“別著急”。
似乎找到了感覺,于是又開始作死,想要挑戰一下高難度。
正好去北京游玩了故宮。那真是個好地方,三言兩語說不盡,簡單的詩詞不行的,字數少沒法表達這么多信息,于是找了個字數多的詞牌。
參考南宋岳飛的《滿江紅·怒發沖冠》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p> 這個真有難度,關鍵是這個詞牌,一般不夠大氣的內容,還真撐不起來,但是我想故宮應該可以,結果從吃晚飯熬到凌晨三點,差不多一宿沒睡,硬湊出一首:
《滿江紅·故宮》
百萬工匠,十三載,皇宮初現。
紫微垣,天帝所居,落戶人間。
六百余年修補葺,二十四帝改擴建。
惜戰亂,屋毀不可數,余八千;
黃瓦頂,紅漆墻,青磚地,白玉欄。
彩梁上仙人騎鳳重檐。
朱門旁神獅獸踞守,金殿前蟠龍云掩。
再細看,無上紫禁巔,草色染。
這次作死真的作傷了,再這么玩下去,朋友圈里貼黑白頭像的日子估計不遠了。后來這種長的詞再也不敢隨便填,最多節選一段開開玩笑:
《木蘭詩節選·雙十一》
壹壹復壹壹,木蘭看手機,不聞機鍵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恐貨不如意,問女何所憶,手慢來不及。
昨夜逛天貓,全球大點兵,何物不便宜,處處皆動心,心動即行動,買賣拼人品,淘寶幣花光,儲蓄卡清零,信用卡十張,張張爆干凈,至此無余錢,落得一身輕。
但是總這么玩也不是個事兒。無奈長嘆一聲,江郎才盡矣。但我又不姓江,也不姓牛,所以還得想辦法。
有一次去澡堂泡澡泡出了靈感?,F在澡堂也要高大上,學日本人,搞溫泉浴場,其實都是燒的開水,但布置的很日式,一股和風。
于是想到日本古人學中國人寫詩。那些遣唐使回去后把中國文化一傳播,帶的當地土人以寫漢字,作唐詩為榮。就連要死了也要留一首詩,名曰辭世詩。什么“人生五十年”之類的,當時很流行。
但是那些習慣操刀砍人的大名、武將也不是個個文武雙全的,大多武強文弱。也有文強武弱的,通常死的早,倒也留下不少好的辭世詩。那些活得久的武功都比較高,但終歸是要死的。于是辭世詩成了一個大麻煩。
比如一個準備刨腹的,拿著肋差在肚子上比劃半天,可就是憋不出一首詩來,怎么辦?邊上幫忙介錯(砍頭)的朋友還等著,人家還要回去燒飯呢,這么一直拖著算什么事。
于是日本人偷工減料,搞出一種文體叫“俳句”。這玩意兒簡單,只有三句,字數通?!拔?、七、五”,再簡單點“三、五、三”也行,原來不講究“平仄”,一般每句末尾的字諧音,簡單點兩個字諧音也行,再簡單點不諧音也行。
這就方便了很多要死的人了。當然日本能人也是很多的,于是他們給俳句定了格律,定了些規則,于是俳句也高大上了。
好在后來不流行剖腹,流行槍斃了,有槍手幫忙,高大上的辭世詩也就不是問題了。
五四新文化運動后,中日文化交流出現了漢俳。最初的漢俳是依照日本俳句句式翻譯的作品,后來再出現直接用中文創作的漢俳。
中日邦交正?;螅?980趙樸初老先生參考日本俳句十七音,依照中國詩詞傳統的創作聲法、韻法、律法等特點,作漢俳三章:
“上憶土岐翁/囊書相贈許相從/遺愛綠蔭濃
幽谷發蘭馨/上有黃鸝深樹鳴/喜氣迓俳人
綠蔭今雨來/山花枝接?;ㄩ_/和風起漢俳”
于是,就以趙樸老這首詩最后一句為準,將中國詩人吟詠和創作的俳句體定名為漢俳。
我一不會日語,二搞不定格律,但是我會打醬油,于是打油俳句。
參考日本“俳圣”松尾芭蕉的俳句《古池》
這首俳句的原文是:“古池や蛙飛び込む水の音”
這首俳句的譯文是:“閑寂古池旁,青蛙跳入水中央,撲通一聲響?!?p> 于是在朋友圈里發圖:兩腳泡在溫泉熱水池里,隔海的遠方是櫻島火山。附上一段漢俳:
溫泉滌我足,洗去火山灰無數,再走塵世路。
女兒穿行在櫻花林里,風吹起長發,與雪一般飄落的粉紅花瓣共舞:
風中的女孩,穿過了櫻林花海,童話般色彩。
簡單,實用,很好,我喜歡。
然后朋友圈里打油詩、打油詞、打油漢俳輪番上,把格調抬得高高的,裝得好像真的一樣,騙了不少贊,小小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
現在把這個手段推薦給閱讀此文的朋友,謝謝。
最后再來一首:
人生如夏蟲,
蛹臥春光中,
爭鳴秋風里,
知寒已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