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
不管多么不情愿,我還是上了六年級,這個對我來說既陌生又熟悉的年級。約摸9月下旬,媽去了在上海工作的爸爸那里;二姐升初三,因為要上晚自習的緣故而在校外租房住;大姐則一直在外打工。因此差不多整個上學期都是我一個人在家住,而伙食方面則被托付給同村汪勝的母親。
六年級的學習生活是極為輕松的,因為學的基本都是五年級的內容,相當于復習一遍。尤其是數學,沒有新的學習內容,每次測驗我基本都是95分以上,班里其他人也多是如此。那時,我們用的是一份歷年本縣小升初考試真題簿,平時測驗時,老師在其中指定一份試卷,我們直接在上面寫好了把真題簿交上去,隔天老師會批改好再發下來。測驗的次數多了,課余時間我經常會跟梅以良等人把真題簿拿出來比一比誰考滿分的次數多。可見那時學習上是多么輕松!語文課本里真的有了文言文,這在我們五年制教材的課文中是沒有的。我到現在還記得幾篇,如《兩小兒辯日》《學弈》《鄭人買履》《自相矛盾》。另外還有不少現代文也是之前沒學過的,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鹿和狼的故事》,肖復興的《荔枝》《向往奧運》,朱自清的《匆匆》。當然,大多數課文還是在之前五年級課本中能找到的。這種重復性的內容,也導致我們平常上課時沒有熱情,甚至授課老師自己也感到厭煩。我清楚地記得有次數學老師在班上因為某事發火時說了句:“反正我教你們也教膩了。”而語文老師課上,每當遇到與去年五年級期間重復的課文時,明顯表現得有些敷衍,我們聽得也沒激情。
那時全班一共37人,因為學業沒什么壓力,所以大家課下也玩得比較瘋。因為座位較少的緣故,教室后面也空出了一塊區域,男生們在課余時分常在那里玩耍。記得有次中午,潘林和張全在后面打架,他們身高在班上數一數二,均超過了一米七,可謂巔峰對決。那次打得還比較兇,潘林把對方的書包扔到了外面,不過被陽臺的欄桿擋住了。俗話說:看熱鬧不嫌事大。我那時候還真的希望他們來得更猛烈些,我們也開開眼界。不過后來他倆被蘇鑫拉開了,好戲也戛然而止。那年我當小組長和數學課代表,平時負責收發小組內的作業本。有次午間休息時,和同學打架,我的T恤衫被扯得七零八落,上課發作業本時,只能把衣服破得不成樣子的部分用手提起來。盡管如此,破爛處也不能全然遮住,我聽到了女同學的竊笑。十三四歲的年紀,男女已經不在一起玩了。不知道當時自己是多尷尬!
農村晚上天一黑就靜得可怕,晚上一個人在家,才13歲的我心里真的很害怕。臥室很大,總感覺其中某個角落藏了什么東西似的。那時家里有臺黑白電視機,每當我躺在床上看完電視,嚇得不敢起身去關電源。后來想了個辦法,在電視機插頭處系了根毛線,延伸到枕頭處,用手一拽,插頭就從墻上的插座上掉了下來。現在想起來,這辦法還真不錯。寫完作業,懷著對初中的向往,我把姐姐以前用過的初一課本拿出來翻閱。看語文課文,學一元一次方程。那時很喜歡語文課本中的幾篇文章,如《羚羊木雕》《金盒子》《安塞腰鼓》《木蘭詩》,我會反復看,以至于后來上初中時,學到這些課文,感覺非常熟悉。而看過一元一次方程后,平時遇到一些難點的題目,我會選擇列方程解答。如果不用方程,采用倒推列式法則更考驗邏輯思維能力。記得后來六年級升學考試,數學最后一題我便使用列方程解法,簡單干脆,其他同學因為還不會解一元一次方程所以做起來困難。
有次上街我買了本初中作文選,體積較小,里面收錄的都是中考滿分作文,文筆優美,我看得津津有味,自己當時的寫作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升。現在想起來,仍然覺得里面的作文都是精品。有次二姐回家看到了我這本書,疑惑地問我是不是看不懂,我心里笑笑沒有回答。
那時候家里沒有書桌,瀏覽課外書時我大多躺在床上,加上昏暗的燈光,我的視力也就是在那段時間有所下降,至今仍懊悔不已。記得有次數學課,外面天色昏暗,教室內沒有電燈,我突然發現自己看不清黑板上的字,這才意識到眼睛已經近視了。那天我正好帶了個球形的玩具望遠鏡在身邊,課上我把它拿出來看黑板來試試效果,卻被數學老師發現。他跑過來站在我邊上,沒有責備我,但顯得很不高興。其實他那時也不知道我看不清黑板,以為我在調皮。不過那時候近視程度比較輕微,平時生活并不受此影響。經此教訓,這么多年來我再也沒有躺在床上看過書或手機。
由于沒有家人的管束,每當身上有點零錢時,我會和同學約好周末去街上玩,去澡堂洗澡。那時候洗澡只要一塊錢。第一次泡澡堂我覺得很新奇,以為和電視里的游泳池一樣,可以劃水。等進去了卻發現水很淺,根本不適合劃水。但是我不死心,還是原地扎了個猛子,找找感覺。不知道當時里面的人有沒有在心里笑話我。洗完澡,我們就去游戲廳玩,一塊錢可以買五個幣。我的游戲啟蒙就是從那時開始的,尤其鐘情于闖關游戲,比如《恐龍快打》《鐵鉤船長》和《電精》。有時候身上沒錢又想去街上打游戲時,我會和伯母謊稱要去洗澡,從中騙得一兩塊錢。回到家再把內衣換掉,假裝洗完澡后換洗的衣服。可見那時候已經對電子游戲有了一定程度的沉迷。
那段時間和村里一個同齡人一起玩的時間忽然多了起來,他叫潘龍軍。成為玩伴最初源于何事現在已經記不得了,大概是那時候農村孩子中流行的打彈珠、打紙板等娛樂活動吧。我們一起去鄉里玩,他買了把9塊錢的玩具手槍,我身上錢不如他的多,只夠買七八塊錢的玩具。那天是大晴天,很暖和,一趟總共八公里路程,我們步行來回,一路走一路玩,非常歡樂。那時候開心真的很容易,得到一個幾塊錢的玩具,又或是打彈珠贏了,又或是考試拿了高分……現在回憶起來,覺得當時的歲月竟是那么美好、難忘。他還教會了我下象棋,雖然只是走棋的規則。時至今日,我仍然天天在網上下棋娛樂。他家里條件不好,小時候也比較叛逆,學習成績也不佳,所以那時候村里長輩們對他評價不高。伯母曾數次告誡我,不要和他在一起玩。不過我當時并沒有聽進去,反而和他相處得越來越融洽,以至于后來的幾年里,印象中許多美好的記憶都有他的影子,成為我少年時期最為要好的一位朋友。不過現在,我們的聯系也已經很少了,這是后話。
我還買過一把左輪蠟子槍,打了冒煙并伴有啪啪聲響的那種款式。某天傍晚我獨自騎車去了鄉里的初中學校,那時候校園內還有一排老房子,給學校老師及其家屬居住。男老師在學校教書,他們的妻子就開小賣部補貼家用。等我上初一的時候,老房子已經被拆了。我在其中一家店,花兩塊錢買了把蠟子槍及一些子彈。出店門時才幾步,有個比我小幾歲的男孩也買完東西出門,這時我聽到小店老板娘嘟嚷了句:就買一毛錢的東西,害我找來找去。也不知道何故,盡管沒有刻意去記,這件事一直到現在都沒忘記。記憶真的是個奇妙的東西,難以捉摸。龍軍也老早就有這種玩具槍。回去后,每當在家門口聽到他家那個方向傳來打蠟子槍的聲音,我也常常舉手開幾槍以作回應。
這學期期末考試,平時測驗成績都很優異的我卻只得了班級第三。第一名潘金馬,第二是朱妙峰。不過我并未因為此次考試失利而感到耿耿于懷,因為我心里知道前兩名同學根本就不是我的對手,他們只不過是超常發揮罷了。寒假時候有次在潘明智家玩,他獲知我只得了第二,說了一句:“肯定是因為驕傲才沒拿第一。”我也笑笑沒說話。
寒假時,二姐也回來了,我和她一起去了阿姨家吃住。阿姨對我們很好,每天的伙食也不錯。剛開始,我和表兄弟玩得還好,但是后來經常吵架。記得有次,不知道受了什么委屈,我氣得回了自己家,路上邊走邊流眼淚。可是也沒辦法,傍晚又只能去阿姨家吃飯。那段時光有歡樂也有酸楚,有笑也有淚。有天晚上,快過年的時候,媽媽從上海回來了,直接到的阿姨家。當時我和表兄弟還在打架,邊打邊哭,媽倒是笑著勸架,沒有偏袒誰,畢竟對方也是她的親外甥,還是在自己妹妹家。記得媽見到我后,吃驚地說:長高了這么多。不過那時我自己并沒有感覺到。
有詩嘆曰:
獨自在家心作怕,
先學方程基礎打。
度日如年又半載,
只恨當初被留下。
第二章完。六年級下學期是我瘋玩的一學期,也留下了諸多難忘的回憶,下章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