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你過來看一下!”新眉眼睛盯著顯微鏡,一只手擺了擺。
“洛陽不在。”金剛站在一旁回答。
“金剛,你看看培植器里的病毒。”
金剛通過另一個分鏡頭,細心的觀察著……
“病毒都滿了。”
“還有呢?”
“還有什么?”
“好像有些規律……”
“什么規律?”洛陽不知什么時候來到新眉的身后。
“你來的正好。你看看,病毒的分布好像有某種規律?”新眉往旁邊讓了一步。
洛陽一聽說有新發現,眼睛里又放出光芒!
“真的?我看看!”
金剛疑惑地回答:“只有一團團,一簇簇,沒什么規律?密密麻麻的。”
……
“真的有!”洛陽興奮的跑到科學家身邊,拉著一位驚呼:“教授,快過來看!”
其他兩名科學家也好奇地走過來,一個接一個地觀察……
密密麻麻的病毒,看上去讓人雞皮疙瘩一地,可是細心觀察,卻可以想象成一個中心向外散射著粗細不同的病毒束,病毒束上不同距離間距著個個節點,各個節點又散發出不同細小的病毒束,與其他病毒束相連……好大的一張網!如果文藝些,你可以把這張網想象成“接天蓮葉無窮碧”的蓮葉:有中心,有脈絡,在脈絡上還有小的節點。
“好孩子!智慧讓人清醒!”老科學家像一位慈愛的老伯伯,拍了拍兩位年青人的肩膀,眼睛里瞬間迸發的熱情,讓他看上去和年青人沒有兩樣。
“同志們,我們任重而道遠啊!”
科學就是總結規律,發現規律。
“博士,我記得曾經做過一個課題,是關于黏菌尋找食物的空間算法。”
“是有這么個課題!”
“教授,等等……我和新眉先上網搜索一下相關內容……”洛陽連忙將自己頭頂的量子芯片與互聯網連接,搜索相關內容……
洛陽充分發揮自己宅男的特性,除了宅,還有對網絡的無限熱愛。
私下里,他虛心請教科學家,如何運用與自身合為一體的量子芯片,用他的話就是:“總不能把人類百年的科技,只當成一根頭發吧?”
當然,不僅自己學,還耐心的教給新眉,煞有其事的給兩個人命名“超級人類2人組”!
新眉真是啼笑皆非,難道研究古生物的學生就像恐龍一樣萌?
……
連接數據——
黏菌是群體智能的代表:個體是單細胞,為了尋找食物,會隨機選定角度和距離移動,可以找到食物之間的最短路徑,最終會布滿整個空間。
研究者曾經參考黏菌生長算法,構建出可信的星系間暗物質網絡。
既然方向定了,接下來就是努力實現的過程。靈感像電光火石,剎那之間;可是應用到實際,卻是個腳踏實地的過程。
洛陽也加入科學家的行列,開始討論建模,實現算法。
看著大家忙得不亦樂乎,新眉也默默的搜索病毒相關知識,惡補一番。要不怎么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呢?

肖長生
文章靈感就來自于黏菌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