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网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网文欣阅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短篇

岫巖小干溝抗戰記事

第八篇 附 錄

岫巖小干溝抗戰記事 厚春 11957 2021-02-24 11:45:29

 ?。ㄒ唬┛谷沼⑿蹌⑽拿?p>  劉文明,滿族,一九○八年出生岫

  巖縣紅旗鄉南隈村(現牌坊村)大背村

  民組,系原大背劉文忠、劉文俊三兄弟

  之一。現牌坊北隈傅厚勤岳父。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之后,由于日本帝

  國主義的瘋狂入侵,到處燒、殺、掠、搶,家鄉一

  帶滿目蒼夷,哀鴻遍野。劉文明一家人,同樣遭遇

  滅頂之災。衣不裹體,一粥一食難以保證,已漸逼

  近死亡之界。在這祖國大好河山被踐踏,民族即將

  滅亡之際,熱血男兒,豈肯在家等死。立志抗日救

  國,生死離別。于一九三二年一月的一天,忍痛含

  淚離別已年邁的父母,拋棄不過二年的新婚妻子,

  不滿二周歲的愛女劉玉芬,毅然決然投奔鄧鐵梅所

  率的抗日隊伍。東北民眾抗日自衛軍第二十八路

  十六團——戰士,不久任十六團——班長。自此隨

  之鄧鐵梅抗日隊伍轉戰岫、鳳兩地遼東三角地帶,

  勇敢殺敵,不顧生死。

  一九三三年七月,李春潤(一九三二投筆從戊,

  參加抗日軍,立志報國)。從北平弄來兩船軍火,

  準備在東溝棗溝(當時屬于鳳城縣)卸船,救濟救

  國軍,解決彈藥短缺之事,事先約好鄧鐵梅司令,

  96

  岫巖小干溝抗戰記事

  李春光(時任遼寧民眾自衛軍第三十五路司令),

  劉景文司令(時任東北民眾抗日救國軍第五十六路

  司令),齊聚東溝棗溝,掩護卸船補充軍火,屆時

  各路司令均以率隊到達。

  李春光司令并把他鄉一帶的青壯年都動員組織

  起來,到棗溝幫助搬運軍火。日寇偵得這個情況,

  遂出動大批日偽軍,向棗溝兜剿??谷哲娝玖钪?p>  后,抓緊卸船工作,在裝六十馬車之后,就把一批

  來不及裝運的武器偽裝埋成墳形。這是一場極其激

  烈的斗爭。日寇認為這批軍火無論如何不能落入義

  勇軍手里。所以兼程拼命爭奪。而義勇軍方面彈藥

  短缺,這批軍火來得及時,無論如何也不能落空,

  一場生死戰打響,所以官兵溶成一體,浴血奮戰,

  戰斗打響后,抗日軍方面由于各路司令各自為戰,

  未有統一指揮,適當配合,又因日偽軍從安東、鳳

  城、龍王廟、大孤山各方面調來武器,兵力均占優

  勢,抗日軍堅持奮戰一整天,終敗北。此裝上六十

  多車的武器部分被敵擄獲。掩埋的武器也因漢奸告

  密,被日軍挖掘得去。所幸沒有卸完的一船武器駛

  回海心,未被日軍所得。

  劉文明所在部隊,在這次戰斗中的主要任務

  隨部隊至東溝棗溝接運軍火,在同日偽軍掄運軍火

  的戰斗中,率全班戰士英勇拼殺,壯烈犧牲,年僅

  二十六歲,時年新婚妻子二十三歲,女兒劉玉芬兩

  歲。

  97

  岫巖小干溝抗戰記事

  (1)講述人傅厚勤

  男,滿族,現年九十四歲,現岫巖

  縣紅旗營子鄉牌坊村北隈村民組人,農

  民。

  劉玉芬:抗日英雄劉文明烈士女

  兒,其父犧牲時兩歲,隨后,由母親一

  手養大成人,二十年后與岫巖縣紅旗營子鄉牌坊村

  北隈村民組傅厚勤結伴為妻,四年前年邁九十病故,

  農民。

 ?。?)資料來源

 ?、佟夺稁r抗日風雷》第 119 頁劉文明。作者:

  楊森、陳明遠。

 ?、凇哆|寧文史資料一九八四年版第九輯》,其

  中《東北抗日救國軍第五十六路抗日記實》。作者:

  張星汪世和

  ③《遼寧英烈第二集》,其中《悲歌一曲震遼

  東抗日烈士李春潤》作者:曹文奇

  (3)材料搜索整理人:

  傅厚春:原岫巖縣紅旗鄉小學老師,現住丹東

  元寶區金山村

 ?。ǘ┡品欢罍宪娛聲h

  前文初本《小干溝抗戰紀事》,曾對抗日軍《化

  整為零》的軍事會議的地址是在牌坊北隈子,還是

  在牌坊小干溝三門子,進行初步的探究。因依據自

  身的條件所限,不想涉及過多的內容,集中精力寫

  好《小干溝抗戰記事》就可以了,但也順便翻閱手

  98

  岫巖小干溝抗戰記事

  中的抗日史書,沒有找到抗日軍在北隈子召開軍事

  會議的歷史證據,只是在《丹東抗日文獻會要》中,

  趙同所著《東北義勇軍》有這樣一段記載……

  “遼南臨時政府民國 25 年 1 月 25 日,趙同、

  閻生堂、白君實、趙慶吉、曹國士等三十余人在鳳

  城西之二道溝會議,首由趙同起草大綱,經大會審

  定后,政府隨后宣告成立(詳見通令)……”文中

  的民國二十五年,時間則為公歷一九三六年。因地

  址所訴模糊,沒引起注意。以據史料所證,把那次

  化整為零軍會議地址確定在牌坊小干溝三門子。對

  是否在牌坊北隈子召開《化整為零的軍事會議》的

  議題放棄、擱置,不予研究。但自己肯定:北隈子

  和三門子傳說中的抗日軍召開軍事會議的地址都是

  真實的,不過是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內容的

  兩次會議。

  人在社會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左右逢源的事

  情,一次偶然機會在丹東站前一家舊書店,書架上

  發現一本紫色精裝書,《岫巖縣志》。幾年來曾幾

  次返岫,就想見到《岫巖縣志》這本權威書籍,來

  也匆匆,去也匆匆,未能如愿以償,這次異地他鄉

  巧遇,喜出望外,求之不得。毫不猶豫付款歸為己有,

  可以隨時隨意閱讀欣賞。

  事后愛不釋手,細心看閱。當讀到第 14 頁大

  事記欄目時,發現下面一段文字,引起了極端注意

  “……1936 年(民國 25 年)1 月 25 日,鐵血軍首

  領趙同、閻生堂、白承潤、曹國仕等 30 余人,于紅

  99

  岫巖小干溝抗戰記事

  旗營子鄉牌坊二道溝舉行會議,成立遼南臨時政府,

  趙同為總裁,劃分 6 個行政區,各行政區長官兼任

  方面軍指揮……”

  一段不足百字的精辟論述,令人耳目一新,剎

  那間對故鄉曾有過這樣的輝煌,深感自豪,隨之一

  幅幅抗日軍,少年鐵血軍及軍民魚水之情的虛幻畫

  面,隱隱約約浮現眼前。可愛的岫巖,可愛的故鄉,

  一股股暖流涌上心頭。

  驚喜過后,有些犯難了,原本不打算,在書中

  討論,關于“牌坊北隈子抗日軍召開軍事會議議題”

  放之不下?!叭粽f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庇?p>  罷不忍,紅旗鄉牌坊同樣是生我養我的故鄉。在這

  片土地上,這里的故人,在抗戰時期留下的遺跡,

  珍貴不能再珍貴,雖說史冊有記載,但只是在其中

  沉睡,家鄉人不知,其光如何閃爍。也許是故鄉過

  去在抗戰中流血犧牲的先烈們的在天之靈的委托與

  期待,“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決心勇于承

  擔這個使命,將少年鐵血軍在故鄉牌坊北隈子公布

  “遼南臨時政府”,這一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

  與故鄉現代人見面。深知不會做的那么完美,只是

  拋磚引玉,投石問路而已?!靶拗卩l,其德乃長?!?p>  盡力去做,無愧則安。

  《岫巖縣志》記載的牌坊二道溝軍事會議內容

  與《丹東抗日文獻會要》中的“遼南臨時政府兼鐵

  血軍司令部通令”內容完全一致,地址基本相符,

  只是小地名略有不同,即“牌坊二道溝”與“鳳城

  100

  岫巖小干溝抗戰記事

  西之二道溝”。那么牌坊北隈子人傳遞的“抗日軍

  在北隈子召開軍事會議的記憶,”與史資料所記載

  的完全一致。所以個人確認,“牌坊二道溝”、“鳳

  城西之二道溝”就是今日人們所稱呼的牌坊北隈子。

  也許是原寫“抗戰史”的人,地名模糊所致。

  我們已有理由,有證據將鐵血軍宣布成立遼南

  臨時政府的會議地址,確定在牌坊北隈子。依據這

  個歷史史實,對臨時政府會議的相關內容進行探索,

  追究。

  至于書寫歷史,必須遵循嚴肅認真準則,防止

  虛構,擬造,起碼要接近歷史,尋找歷史原點。

  那么,關于牌坊北隈子抗日軍舉行軍事會議的

  史證確鑿無疑。書本外的細節及相關疑慮,不被人

  知的內容還有許多?,F在牌坊北隈子人是否對前代

  人的傳說有所記憶。

  2019 年 12 月的一天,借回岫巖之機,拜訪北

  隈子父老鄉親,今離故鄉已近二十個年頭。何況北

  隈子以前也不常去,多數人只是一般認識,幾位本

  性,年長者已衰老或故去,此行能否如愿以償,心

  中無底。

  首先到牌坊村打招呼,村委在場的幾位負責人

  熱情支持,提供了兩位九十以上高壽老人,一位鄭

  福昌的母親,另一位是本性堂兄傅厚勤,他(她)

  們都是從抗戰時期過來的人,定會留有記憶,此行

  必有收獲。

  路上構思了幾個采訪的話題,其一,北隈子是

  101

  岫巖小干溝抗戰記事

  否住過抗日軍,這是個基本主題;其二,是否在此

  開過會議,至于會議內容不必過細,只是考證民間

  傳說與史志記載是否相符;其三,從事件中找人,

  有無同抗日軍并肩作戰的英雄將士或抗日軍的堅強

  衛士,僅供走訪參考。

  到北隈子之后,首先拜會鄭大娘,說明來意,

  一家人很熱情,并急忙叫回在室外勞動的兒子鄭福

  昌兄弟二人,鄭福昌是我熟悉的鄉人,他們提醒老

  人耳聾,過去的事情記不住那么多。無論如何,既

  然來了,多少也會有收獲。開門見山,有話直說,

  湊到大娘身邊問道:“大娘,你記不記得北隈子住

  過抗日軍?”大娘的聲音低些,但尚能聽得清楚?!白?p>  過,住好多次?!辈⒂檬直葎潱又f:“住地下,

  小鬼兒不趕走,中國人沒有今天的好日子。”一語

  值千金,道出老人對今天偉大的祖國無限感激之情。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

  之道?!碑斦劦饺哲娦迖訒r,大娘說:“那時我

  十來歲,小鬼子修圍子挖了個大深溝,圍墻很高,

  外邊的人誰也不知道里邊做什么?”涉及其他內容,

  大娘搖頭,記不清了。這位跨時代的老人,親眼見

  證了抗日軍住過牌坊北隈子,同時也揭露了日軍在

  牌坊所留下的罪證“圍子”。這不是傳說,是鐵一

  般的人證。“圍子”地名的稱呼傳遞至今,這是對

  恥辱史的記憶,“圍子”當年就是人間地獄、閻王殿,

  進去的人,休想活著出來,除非充當漢奸。

  鄭福昌說:“抗日軍在北隈住過多次,人也很

  102

  岫巖小干溝抗戰記事

  多,曾住過后崗子大砬前操絲廠廠前大棚?!庇盅a

  充說:“人們都說北隈子過去是‘胡子窩’,他們

  大部分原來都是在鄧鐵梅、劉景文所率抗日部隊抗

  日的。鄧鐵梅殉難,劉景文棄隊進關。原來這兩支

  抗日隊伍散伙了,他們有家不能歸,又上山當‘胡子’

  了。”鄭福昌所言,完全同抗日史料記載一致。鄧

  鐵梅 1934 年 5 月殉難;劉景文 1933 年末棄隊進關,

  原東北軍民眾自衛軍第二十八路、東北民眾抗日救

  國軍第五十六路兩支隊伍余部,有的重新組織起小

  股抗日隊伍繼續抗日。有的逼上梁山,重操舊業,

  落草為寇。但其中多數殺富濟貧,不掄窮人的,不

  欺負老殘、婦幼。

  1934 年下半年至 1935 年期間,苗可秀、趙同、

  白君實等組建的少年鐵血軍接收了鄧鐵梅、劉景文

  兩支抗日隊伍的余部。少年鐵血軍在鳳城西之二道

  溝,宣布“遼南臨時政府兼鐵血軍總司部通令”。

  今屬牌坊北隈子,時間節點 1936 年 1 月 25 日。正

  是鐵血軍鼎盛時期,據有關史資記載,當時鐵血軍

  已發展到萬人,橫跨遼南三角地帶,方圓百里。

  少年鐵血軍一代精英,把公布“成立遼南臨時

  政府”這樣一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會議地址選擇

  在牌坊北隈子,俗稱“胡子窩”,這是怎么回事?

  個人認為(一)牌坊北隈子有優越的地理環境,

  三面環山,一面繞水,兵家難攻易守;(二)優越

  的人文環境,牌坊北隈子傅姓,是白君實姥姥家舅

  舅家的家園,血肉相聯,相對安全可靠,所以把如

  103

  岫巖小干溝抗戰記事

  此重要會議地址選擇在鳳城西之二道溝,必有白君

  實的主張。傅玉東家至今珍藏一張白君實當年的照

  片;(三)其次牌坊地區當時屬于趙慶吉的游擊戰區,

  趙慶吉又是家鄉人,軍民魚水一家親,有一個堅強

  的后勤補給的社會群體,所以會議地址選擇必有深

  層的不為人知的因素。

  牌坊北隈子距日軍看守所“圍子”不足兩公里,

  可謂一箭之地。鐵血軍眾首領把如此重要軍事會議

  地址選擇在鳳城西之二道溝(今牌坊北隈子)。方

  圓百里,為什么偏偏看中了“西之二道溝?”不難

  想象更重要看中了二道溝人的抗日精神,凝聚的抗

  日力量、血性、斗志。北隈子支持抗日的民眾哪來

  的這樣膽量和勇氣?他們同抗日軍一起抗日,不顧

  生死,勇當抗日先鋒,或作為抗日軍堅強衛士。他

  們想到了嗎?北隈子民眾及一切生靈要承擔風險的,

  何止風險,那是極端危險的,事態隨時都有可能暴

  露。北隈子這個小小山莊將遭遇血濺山河的洗禮,

  萬劫不復的滅頂之災,北隈子人,明知同抗日軍在

  一起抗日就是龍潭虎穴,可是北隈子的人為什么?

  那樣失志不愈?北隈子到底是“胡子窩”,還是抗

  日軍堅強后盾的“英雄村莊?”時至今日,尚未聽

  說牌坊北隈子有過哪些抗日將士或民間中舍身忘死

  的抗日衛士?!皯鹗坑泻劢K偉大,蒼蠅無缺原是蛆?!?p>  國難當頭,選擇愛國、救國,且勇于獻身,足矣!

  此時此刻,作為執筆者的我,一種擔心憂慮油然而

  生,當年北隈子是否有抗日將士和抗日衛士被“污

  104

  岫巖小干溝抗戰記事

  名”“匪化”?含冤九泉。

  過眼云煙,近九十年的歷史浮影,冥冥中沒有

  誰能說清楚,“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英雄無名,后人不應無記。

  走出鄭家,直接去堂兄傅厚勤家,七十多年,

  只聽其名未見其人。經詢問路人,方知兄家房宅院

  落位置,至家門前,毫不猶豫推開屋門,見一位年

  長男性老人正在同自己患有手殘的兒子在廚房燒

  火,當即認定必定是尊兄,雖然面目有些呆滯,但

  腰板兒象似還挺硬朗。上前問道:“這是傅厚勤家

  嗎?”“是呀?!币话驯ё∽鹦钟袦I欲出,“我是

  原三門子紅石砬子傅士德四子,咱們都是自家兄弟

  呀!”只見尊兄兩眼直盯愛弟的面孔,兩手緊緊地

  握住我的雙手,愛之不肯釋手。稍后,長兄的兩個

  兒子和傅玉東夫婦先后進屋,談嘮家常過后,書歸

  正段,仍然繼續談起抗日軍在北隈子駐軍及軍事會

  議之事,關于抗戰的事情,無論問什么,長兄只是

  搖頭,表示記不清了,失去了記憶,但是對家鄉抗

  戰英雄劉文明的身世記得一清二楚,難怪勤兄家的

  兄嫂,即是當年抗日英雄劉文明的女兒劉玉芬。《岫

  巖抗日風雷》介紹抗日英雄劉文明是岫巖縣紅旗營

  子鄉原南隈村人,尋找劉文明家族,了解劉文明抗

  日前后的事跡,在幾年的時間里明里暗里也打聽過

  一些人,都說“不知道”。不將劉文明的家族、身

  世搞明白,總覺得對不起英雄烈士,今日得到準確

  答案,玄妙呀?!氨娎飳にО俣?,暮然回首,那

  105

  岫巖小干溝抗戰記事

  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無法描述心中的驚喜,又一

  次抱住長兄。天時地利人和,三機并發。

  關于劉文明抗戰的簡要事跡,《附錄一》另有

  說明。

  接著同在場的人又嘮起了北隈子駐抗日軍之事。

  七嘴八舌,大部分內容與鄭福昌所談基本一致,其

  中一點略有補充:“冰天雪地,抗日軍住在大石棚

  操絲廠廠地前?!边@個節氣的時間節點,恰如同“公

  布遼南臨時政府通令”的時間相符。經萬年歷查得

  1936 年 1 月 25 日,正是那年的春節期間的正月初二,

  那年立春節氣是公歷 2 月 5 日,農歷正月 13 日。所

  以在會議期間,正是那年的大寒與立春之間,正是

  我們這個地區一年四季中氣溫最低,最嚴寒季節,

  冰封雪飄,寒風刺骨??谷哲婅F血戰士風餐露宿、

  臥雪而眠。如果無一定的衣食保障補給,唯恐個個

  成為僵尸,那么這樣的衣食補給是從哪里來的?近

  水樓臺先得月,這不難想象,必定是北隈子民眾,

  抗日軍的親人送去了衣物食品?;茧y見真情,血濃

  于水。1936 年的春節,北隈子軍民的年味兒是什么

  樣的滋味兒?在惚兮,恍兮的狀態中仿佛住在雪地

  里的抗日戰士,吃到了親人從口中奪食,送來的熱

  乎乎的水餃,大片兒豬肉和芳香的血腸。

  鐵血軍牌坊二道溝軍事會議之后,又經歷了那

  些艱辛苦難的戰斗歷程,如下簡要探究說明。遼南

  臨時政府成立之后,于 1936 年 4 月,趙同總裁離隊

  去北平,白君實受命于危難之時,接任少年鐵血軍

  106

  岫巖小干溝抗戰記事

  司令之職,僅僅兩個月的間隔時間迫使總裁辭職離

  隊,這又是怎么回事?

  遼南臨時政府成立之后,鐵血軍同其他幾支義

  勇軍實現的大聯合,各路之間協同配合能力大增,

  打了多次勝仗,僅 1936 年 1 月至 4 月間,經歷了較

  大型的戰斗十余次,如大王廟、白家河沿、尖山窯、

  四方砬子等。命人興奮的是門樓溝戰斗,曹國士率

  抗日軍擊斃在我們家鄉,兩手沾滿鮮血的罪大惡極

  的日軍中尉提茂。雖然鐵血軍獲得一定勝利,但自

  身傷亡也很大,中國抗日女英雄關世英,即是在四

  方砬子戰斗中為掩護趙慶吉撤退,自身率隊阻擊不

  幸中彈犧牲。更為嚴重的是,彈藥無援又將面臨日

  軍第八次大討伐。欲置鐵血軍于死地,全面圍剿,

  且行駛殘酷的并村封鎖、清查、珠連,迫使鐵血軍

  無藏身之處,彈藥罄盡。

  于是,鐵血軍各部將領商討對策,決定由趙同

  去北平,利用師生關系、同志之情,求援軍火、藥品、

  人員資助。并決定由白君實代鐵血總司令和少年團

  總裁,領導抗日隊伍,以避實攻虛,與日偽軍斗爭。

  趙同去北平之后,覺得靠鐵血軍獨自力量戰勝

  日軍,失去信心,決定在關內組織抗日隊伍,強大

  后返回東北,與義勇軍一同作戰,因此一去不復返。

  1937 年后,第一路指揮閻生堂,五路指揮王鳳

  閣,六路指揮梁钖福,先后犧牲,四路指揮曹國士

  負傷后淺入關內作戰。自此,各路遼制自行消失。

  趙慶吉自領一隊伍活動在鳳岫界的大營子、紅旗、

  107

  岫巖小干溝抗戰記事

  朝陽等地,白君實帥鐵血軍一部在三角地區進行游

  擊斗爭,一直戰斗到最后。于 1939 年 1 月為國捐軀。

  至此,東北義勇軍中的一支戰斗時間最長,戰斗力

  最強的,給日軍打擊最重的少年鐵血軍以此結束。

  牌坊二道溝軍事會議,公布成立的“遼南臨時

  政府”建制不足二年時間自行取消,“遼南臨時政府”

  的命運在歷史的長河中是瞬間的,但他所留在牌坊

  二道溝的足跡卻深深地印刻在一個不起眼的小小的

  山莊。永遠不會消失,這是歷史的鑒證,這是抗戰

  史的痛苦與輝煌的記錄,它記錄著在這里的一代人,

  在祖國的山河已被吞噬,民族即將滅亡之際,挺身

  而出,舍己忘死,抗日救國于危難之中。同樣展示

  了中華民族兒女的血性、頑強、不屈不撓的斗爭精

  神,為我們現代人樹立了永久的豐碑。

  然而,充滿侵略與反侵略的殘酷歷史,時至今日,

  幾代人婦孺相傳的鄉音,在現代人的記憶中還剩幾

  何?伴隨著時光的流逝,在人們的記憶中漸漸淡去,

  唯恐將消失的無影無蹤?!按^水無痕”,“留筆

  千年能說話?!?p>  追回歷史,尋找英雄,惠及子孫。

  關于“遼南臨時政府鐵血軍司令通令”內容摘要:

 ?、龠|南臨時政府之組織:略。

  ②遼南臨時政府之人事:略。

 ?、圻|南臨時政府之行政:略。

  ④遼南臨時政府之軍事:略。

 ?、堇猓郝浴?p>  108

  岫巖小干溝抗戰記事

  總裁兼鐵血軍司令。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三月五日。以上內容摘自《丹

  東抗日文獻匯要》第 49-54 頁。

  資料來源

 ?。?)①《丹東抗戰文獻匯要》

 ?、凇夺稁r縣志》

 ?、邸夺稁r抗日風雷》

 ?、堋队穸技t色記憶》

 ?、荨兜|老兵傳奇》

  (2)口述人

 ?、汆嵈竽铮◤埵缑罚亨嵏2赣H,

  94 歲

 ?、诟岛袂冢?4 歲

 ?、坂嵏2值芏?p>  ④傅玉君兄弟二人

 ?、莞涤駯|夫婦

 ?。?)材料收集整理人:

  傅厚春,原岫巖縣紅旗營子鄉小學教師,現住

  DD市元寶區金山鎮古城村。

 ?。ㄈ┤宋锝榻B

  鄧鐵梅(1892-1934)

  原名鄧古儒,生于BX市小市鄉,

  磨石峪村,鄉紳家庭。

  1928 年,任鳳城縣警察局局長。

  后到省警務處和牡丹江警察分署任職。

  鳳城淪陷后,鄧鐵梅到錦州拜訪東北

  109

  岫巖小干溝抗戰記事

  軍著名愛國軍官黃顯聲將軍,請教抗日救國大計。

  10 月,潛回鳳城,召集朋友和警界老部下,組織起

  一支近 200 人的武裝力量,稱“東北民眾自衛軍”,

  鄧鐵梅任司令。不到一個月,隊伍發展到 1500 多人,

  編制為 3 個大隊,另有一個大刀隊和一個偵察隊。

  1931 年 12 月 26 日,夜,鄧鐵梅指揮自衛軍分

  三路奔襲鳳凰城,殲日偽軍數十名,繳獲大量武器

  裝備。此后,鄧鐵梅率部智取三義廟,奇襲黃土坎,

  圍攻大孤山,硬取紅花嶺的重大戰斗,打擊日偽軍。

  到 1932 年初,鄧鐵梅領導的東北民眾自衛軍發展到

  1.5 萬多人。

  1933 年以后,鄧鐵梅與其他幾路抗日義勇軍部

  隊多次聯合作戰,粉碎圍剿,連克龍王廟,北井子,

  黃土坎等日偽軍據點。建立安東(今東港),鳳城,

  岫巖,莊河方圓數百公里的三角抗區。

  1934 年 5 月 29 日夜被捕。9 月 28 日夜,被秘

  密殺害。

  苗可秀(1906-1935)

  又名苗景墨,號爾農。生于本溪

  縣下馬塘苗家堡子。

  1928 年入東北大學文學院中文系。

  東北淪陷后,流亡北平。

  1932 年 7 月畢業后,受東北民眾

  抗日救國會派遣,到鳳城鄧鐵梅領導的東北民眾自

  衛軍任總參議。創建軍官學校,對自衛軍官兵進行

  軍事訓練和政治教育。8 月,日軍對鄧鐵梅等抗日

  110

  岫巖小干溝抗戰記事

  自衛軍領導人進行招撫,苗可秀協助設計將日軍官

  及漢奸翻譯一行誘到自衛軍防地,擒獲處決。12 月,

  日軍“大討伐”。苗可秀率領自衛軍軍官學校 300

  多學生兵阻擊日偽軍,斃傷日偽軍數十名。月底,

  指揮取得著名紅花嶺戰役的勝利。

  1934 年 5 月,自衛軍總司令鄧鐵梅被捕,苗可

  秀率領自衛軍轉戰遼東,支撐艱難局面。

  1934 年 12 月,組建中國少年鐵血軍,有 300

  多人。

  1935 年 2 月 16 日,苗可秀率鐵血軍在鳳城紅

  旗小吳家堡子設防,50 多名日偽軍分乘兩輛汽車前

  來追擊。苗可秀率百余名戰士將汽車炸翻,擊斃鳳

  城縣警察大隊副大隊長李哲英以下 15 名偽軍。

  1935 年 6 月 21 日,苗可秀率領數名戰士轉移

  到鳳城縣沙里寨碑界嶺,再次被日偽軍包圍,因傷

  勢過重被捕。

  1935 年 7 月 25 日在鳳城西二龍山下就義。

  曹國士(1891-1937)

  滿族,生于岫巖縣興隆鄉三道河

  村。“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抗日救

  國軍第五十六軍成立,曹國士任騎兵

  營營長。

  1932 年冬,日軍集中兵力“討伐”

  抗日武裝。曹國士率領騎兵營突擊開路,多次突破

  日軍包圍,配合部隊贏得了關門山大捷和黃花甸大

  捷。1934 年 3 月初,他率領 50 多人,同日偽軍大部

  111

  岫巖小干溝抗戰記事

  隊周旋。

  1935 年 12 月 1 日,曹國士率部加入少年鐵血軍,

  任中國少年鐵血軍第四路軍指揮。年底,在樓門溝

  戰斗中,親手擊斃日軍小隊長提茂。

  1936 年 10 月,曹國士率部配合主力部隊,打

  死打傷 7 名日軍,繳獲 3 挺機槍。

  1937 年 2 月,曹國士的部隊被日偽軍包圍,身

  邊只剩下幾個人。戰士把腿部中彈受傷的他救下山

  去隱蔽,在大東溝坐船去北平,尋找東北民眾抗日

  救國會。

  1937 年“七·七”事變后,曹國士在北平參加

  國民抗日軍。7 月 19 日,參加白羊城武裝起義。20

  日,國民抗日軍進駐永安莊。22 日拂曉,被國民黨

  第 29 軍包圍,雙方發生戰斗,曹國士為掩護部隊突

  圍負重傷被捕,后將他殺害。

  白承潤(1909-1939)

  字君實,滿族,生于岫巖縣哨子

  河張家堡子。

  1932 年,參加東北民眾自衛軍,

  日偽軍以他妻子和女兒為人質,要挾

  白承潤停止抗日,白承潤拒不答應。

  日偽軍放火燒光了白家的房屋和家產。

  1933 年 4 月,白承潤成立‘別動隊’,任副大

  隊長(大隊長由劉壯飛擔任)。一年中,與日偽作

  戰數十次,隊伍發展到 100 多人,活動地區不斷擴大。

  1934 年,白承潤任少年鐵血軍隊第二大隊隊長、

  112

  岫巖小干溝抗戰記事

  少年鐵血團特務股股長。

  1935 年 1 月,率部夜襲日偽軍,打死打傷日偽

  軍 20 多名,俘獲 20 多名。7 月,白承潤任鐵軍血

  第三路指揮,鞏固和發展抗日武裝。他帶領隊伍在

  岫巖境內頭道溝伏擊日偽軍,炸毀日偽軍車,將日

  本駐鳳城縣指導官西山郎擊斃。繼之在鳳城縣藍旗

  堡子一帶阻擊日軍,擊斃日軍少尉川田以下 10 余人。

  1936 年 4 月,擔任少年鐵血軍總司令,兼第三

  路軍指揮。6 月至 8 月,率部隊在雞冠山、沙里塞、

  龍王廟等地打死打傷日偽軍 40 余名。1938 年冬,

  白承潤把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活動。

  1939 年 1 月被俘。

  1939 年 3 月,在鳳城二龍山下白家嶺,被凌遲

  壯烈犧牲。

  趙慶吉(1900-1938)

  生于岫巖縣尖山窯村。

  1932 年,組織了 150 多人的抗日

  隊伍。8 月,趙慶吉率隊加入東北民眾

  自衛軍第二十八路軍,任團長,在三

  角地帶對日偽軍作戰。10 月,參加圍

  攻大孤山偽軍李壽山部,斃傷日偽軍 60 余名。之后,

  襲擊哨子河日本守備隊,夜襲紅花嶺打死日本守備

  隊。

  1933 年夏季,轉移到鳳城縣雞冠山西部山區,

  襲擊日偽軍駐地。

  1935 年,戰斗 30 多次,殲滅大量日偽軍。是年,

  113

  岫巖小干溝抗戰記事

  任中國少年鐵血軍第二路軍指揮。

  1936 年 6 月,與第三路軍聯合攻打龍王廟。9 月,

  與第三路軍、第四路軍在安奉線襲擊日軍列車。是

  年,協同抗日聯軍對日偽軍作戰,多次取勝。

  1936 年 12 月 26 日,日偽軍抓捕趙慶吉的岳父

  及其他親屬多人,先后槍殺。抓捕趙慶吉的岳母、

  妻叔等 40 多人活埋。期間,還抓捕趙慶吉 11 歲的

  兒子趙德孚,要挾趙慶吉。趙慶吉拒不答應,孩子

  被活埋。

  1937 年 10 月,在岫巖四方砬子一帶被日偽軍

  包圍,趙慶吉妻子(第二路軍參謀長)關世英犧牲,

  部隊被打散。趙慶吉突圍后,準備重新組織武裝,

  被叛徒開槍打傷。

  1938 年 1 月 29 日,在紅花嶺被俘。

  1938 年 3 月,趙慶吉在鳳凰山下就義。

  趙同(1912-1939)

  原名趙連秀,又名趙新生、趙侗,

  滿族。生于岫巖哨子河鄉?!乓话恕?p>  事變后,趙同與苗可秀等人去北平組

  織“東北學生軍”。

  1932 年春返回東北,參加鄧鐵梅

  領導的東北民眾自衛軍第二十八路軍。

  1934 年 12 月 1 日,與苗可秀秘密成立中國少

  年鐵血軍,任參謀長;

  1935 年七月,苗可秀犧牲后,趙同任中國少年

  鐵血軍總司令。整合鄧鐵梅、李春光、劉景文余部,

  114

  岫巖小干溝抗戰記事

  成立四路軍,閻生堂(為李余部)為第一路指揮,

  趙慶吉(為鄧余部)為第二路指揮,白承潤為第三

  路指揮,曹國士(為劉余部)為第四路指揮。還聯

  絡通化新賓的王鳳閣部、梁錫福部,任命王鳳閣為

  中國少年鐵血軍副司令兼第五路軍指揮,梁錫福任

  第六路指揮。率部隊對日偽軍作戰 100 余次,其戰

  績在遼東、遼南等地發生很大的影響,隊伍也迅速

  發展擴大,建制最高多達 11 路軍,1.1 萬余人,為

  遼東抗戰打開新局面。

  1936 年春,日軍集中兵力對岫巖為中心的“遼

  東三角抗區”實行“大討伐”。因敵眾我寡,中國

  鐵血軍傷亡慘重,陷于困境。趙同將部隊交由白承

  潤指揮,自己離隊入關,到北平呼吁各界援助。

  1939 年秋,趙同奉命赴華北組建抗日隊伍,途

  中遭伏擊犧牲。

  ***(1905-1940)

  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

  丹東寬甸鳳城北部抗日游擊區創建者。

  ***原名馬尚德,乳名順清,號驥生。

  生于河南駐馬店驛城區(原確山縣)

  古城鄉李灣村。

  1927 年 6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9 年 7 月,被黨中央由上海調往東北從事黨

  的工作。在東北期間,先后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

  記,反日同盟會會長,中共HEB市道外區高官,

  中共滿洲省委代理軍高官。

  115

  岫巖小干溝抗戰記事

  1932 年 11 月,他使用***的化名,被中共

  滿洲省委委派往南滿領導抗日武裝斗爭,先后擔任

  磐石游擊隊政治委員,東北人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

  獨立師師長兼政委,第一軍軍長兼政委,中共南滿

  省高官,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和第一

  路軍總司令兼政委。在這里,***領導軍民對

  日寇進行了長達 9 年的艱苦卓絕的武裝斗爭,使數

  十萬日軍不能入關,創造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斗爭業

  績,有力地配合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對

  于建立鳳城北部和寬甸北部抗日游擊根據地做出重

  要貢獻。

  1934 年,***被選為中共蘇維埃共和國臨時

  中央政府執行委員。

  1937 年 12 月被黨中央確定為中共七大籌備委

  員會 25 個委員之一。

  1940 年 2 月 23 日,在吉林?。ň赣羁h)保安

  村三道崴子,***只身同數百名日偽軍戰斗到最

  后一息,以身殉國。

  劉景文(1889-1964)

  生于HEB省滄縣西官莊,25 歲在

  江蘇陸軍軍官補助教育團畢業。

  1929 年,任遼寧省第二十七警察

  大隊隊長,率步兵,炮兵,騎兵共四

  個支隊 400 多人駐守岫巖。二年后,

  任安東,鳳城,寬甸等九縣聯防大隊長,1932 年,

  任岫巖縣長。同年 3 月末,劉景文以原警察大隊為

  116

  岫巖小干溝抗戰記事

  骨干,創立東北民眾抗日救國軍第五十六路軍,編

  制為九個旅,1.5 萬人,自任司令。對日偽軍作戰 20

  多次,打死打傷和俘虜日偽軍 1400 多人。

  1932 年底,安東,遼陽,海城,鳳城等地日偽

  軍數萬人向岫巖集結,企圖將遼東抗日武裝消滅在

  三角地帶。

  1933 年初,劉景文率領五十六路軍攻打岫巖縣

  城,未克。

  1934 年一月,劉景文把隊伍交給他人指揮,自

  己回老家隱居。

  1937 年以后,偽滿洲國在河北招兵,劉景文應

  招參加,不久晉升督察長。自此開始助紂為虐,參

  加鎮壓民族同胞的抗日活動。

  1945 年“八一五”光復前,劉景文脫離偽軍政界,

  回家隱居。

  任福祥(1901-1939)

  岫巖洋河鄉八溝屯人。摷絲工人

  出身。

  1929 年到岫巖公安隊劉景文部當

  兵,后升為班長。

  1932 年 9 月,隨劉景文起義,任

  東北民眾抗日救國軍第五十六路軍第一旅第一團長。

  九月上旬,配合鄧鐵梅攻克大孤山鎮。12 月 18 日,

  117

  岫巖小干溝抗戰記事

  在劉景文帶領下參加關門山戰斗,活捉遼陽縣日本

  參事官成澤直亮。

  1933 年 1 月,參加攻打岫巖縣城戰斗。3 月,

  參加攻打青堆子戰斗。4 月,被提升為第一旅旅長。

  1934 年 2 月,受入關的劉景文之托,負五十六

  路軍指揮之責,率部進入莊河夾皮溝一帶活動。5 月,

  任東北民眾救國軍第八軍區司令,率部 400 余人與

  苗可秀,趙同等抗日軍聯合行動。8 月,為騙取槍

  支彈藥,在岫巖南白家堡子偽降,被編為偽“地方

  游擊隊”。9 月,事露,只身逃到安東團山子,乘

  船去山東蓬萊。

  1937 年初,任福祥來北平,參加趙同領導平西

  起義,突擊北平河北第二監獄?!捌摺て呤伦儭币院?,

  在山東牟平縣參加抗日游擊隊。

  1939 年夏,在對日作戰時犧牲。

  關世英(1915-1937)

  中國少年鐵血軍第二路指揮趙慶吉之妻,滿族,

  生于岫巖縣大營子鄉。

  1933 年,嫁給抗日隊伍領導人趙慶吉。在隨丈

  夫行軍打仗作戰中,學會騎馬,使雙槍。隨趙慶吉

  行軍作戰,在抗日隊伍中以“雙槍女將”聞名。

  1935 年,趙慶吉被任命少年鐵血軍第二路軍指

  揮,關世英任參謀長,在岫巖,鳳城,桓仁,安東

  等地連續作戰,打擊日偽軍。在關世英行動影響下,

  她的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也參加了抗日隊伍。

  1937 年 10 月,隊伍在岫巖境內四方砬子一帶

  118

  岫巖小干溝抗戰記事

  宿營,遭到日偽軍圍攻。戰斗從深夜達到天明,鐵

  血軍彈藥罄盡。關世英讓趙慶吉率部突圍。她對趙

  慶吉說“我死了算什么,你帶隊伍沖出去保存抗日

  力量,已報家仇國恨!”趙慶吉率隊突圍下山。戰

  士姜發財要與參謀長同生共死,關世英下令他撤退,

  掩護他沖出包圍。她雙腿中彈。日偽軍蜂擁而至,

  呼喊抓住關世英,抓住鐵血軍參謀長,關世英開槍

  自斃殉國。

  趙偉(1910-1936)

  原名趙恩亮,字世光,滿族,岫

  巖哨子河鄉趙家堡子人,與趙同同宗

  同族,趙偉居晚,所以有趙氏叔侄之稱。

  1930 年,考入東北大學經濟學系。

  “九一八”事變后,隨東北大學流亡

  北平,與苗可秀,趙同等人組建“東北學生軍”,

  參加以“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政治特派員”,“鄧

  鐵梅部身邊代表”身份,與苗可秀,趙同返回家鄉,

  共同創建知識青年抗日秘密組織“少年團”,出任

  總務主任,團務部副干事。

  1933 春,趙同,趙偉,白承潤,劉壯飛建立武

  裝“別動隊”。

  1934 年 2 月 1 日,在“別動隊”的基礎上,創

  建中國少年鐵血軍,趙偉任總務股主任。

  1935 年 7 月 25 日苗可秀就義,趙同繼任少年

  鐵血軍司令,趙偉任少年團總干事,兼任少年鐵血

  軍總參謀長。此間,多次入關,爭取北平政界對三

  119

  岫巖小干溝抗戰記事

  角地區的援助。

  1936 年 3 月 17 日,鐵血軍在鳳城西部蝲蛄溝

  遭日軍四路包圍,突圍時,趙偉中彈犧牲。

  劉壯飛(1912-1935)

  原名劉佐庚,岫巖哨子河人。

  1933 年春,劉壯飛與苗可秀等人組建別動隊。

  1934 年 2 月,改變為中國少年鐵血軍,劉壯飛

  先后任第一大隊長,第一聯隊長。

  1935 年 3 月 20 日,鐵血軍攻襲湯溝,劉壯飛

  率聯隊一部擔任主攻,親率一個分隊沖鋒在前,右

  腕負傷則用左手射擊,將八個日軍壓縮在大院內,

  擊斃七人,重傷一人。

  1935 年 7 月,苗可秀殉國,劉壯飛父親聞之后,

  從潛居的HLJ星夜趕回岫巖,勸說劉壯飛脫離抗

  日隊伍。劉壯飛大義凜然地說“覆巢之下,安有完

  卵,值此國難當頭,不能只顧自家性命。我已發誓,

  一定抗戰到底,寧當中國鬼,不當亡國奴?!?p>  1935 年 11 月 21 日,劉壯飛率部轉戰到鳳城境

  內,在周家堡子宿營時,因身穿偽軍服裝被閻生堂

  部誤殺殉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江口市| 昌吉市| 芦溪县| 弥勒县| 桦南县| 贺兰县| 潞城市| 溧水县| 宜君县| 客服| 竹山县| 四川省| 五大连池市| 即墨市| 高邮市| 呼伦贝尔市| 衡阳县| 阳东县| 长寿区| 上饶县| 广灵县| 蒙阴县| 中超| 连江县| 甘孜县| 正镶白旗| 祁东县| 永善县| 洛浦县| 广宗县| 清河县| 和顺县| 察隅县| 湘阴县| 弥渡县| 米易县| 运城市| 蒙自县| 全椒县| 阿勒泰市| 松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