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到達四川郡(泗川郡、泗水郡)豐邑后,命郡守司馬壯派工匠在城中心建造高臺幾十丈,下埋丹砂寶劍,并推倒南城門,在城墻四角挖大坑,謂之“削足挖心斷頭”來破豐縣城王氣。后人便稱此臺為“秦臺“、“厭氣臺”。江蘇豐縣別稱秦臺,即此來歷。
同時,秦始皇派“樊縈鞭”蔡兼擔任陳縣(治所在今河南淮陽)縣令;丞相王綰的女兒、章臺巡臺王篆已是蔡兼夫人,故而隨夫婿在陳縣定居;好友呂臣及夫人歐陽無璣得悉后,親赴陳縣祝賀。
這時候,六城丁帛和舒月的兒子丁固也投奔了丁帛在薛縣居住的二弟丁盅,并幫這位二叔經營竹草帽等編織品。丁盅因生意往來,跟東海郡守公孫慶有交往。現在,公孫慶為了接駕,忙得焦頭爛額。丁盅見有機可乘,就推薦丁固去幫忙,公孫慶欣然接受。
秦始皇走到云夢時,朝九疑山方向望祭虞舜。浮江而下,觀覽籍柯,渡過江渚。途經丹陽(安徽省當涂縣西北),到達錢唐(ZJ省HZ市)。在浙江岸邊,看見波濤兇險,就在會稽郡守殷通的建議下向西走了一百二十里,從江面狹窄的地方渡了過去。
秦始皇登上會稽山(ZJ省SX市南),祭祀大禹,又望祭南海,樹立石碑,刻辭頌揚秦朝的功德。在《會稽刻石》上,秦始皇充分闡述了對女子嚴加壓迫的政策,說要:
“飾省宣義,有子而嫁,倍(背)死不貞。
防隔內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誠。
父為寄豭,殺之無罪,男秉義程。
妻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譯文如下:
文飾過錯說有理,夫死棄子再嫁人,加倍死罪懲不貞。
內外隔絕防范嚴,禁止男女犯奸淫,人人干凈心要誠。
有婦之夫淫人妻,殺死奸夫不算罪,男子禮儀有章程。
為人之妻若逃嫁,害得子女失母親,都要教育使廉清。
在這里,秦始皇主張嚴防男女之間發生淫亂的事,反對已生育子女的婦女再嫁,對于那些因通奸而寄居在女子家中的所謂“寄豭”,竟宣告“殺之無罪”。對于改嫁的婦女,竟規定子女不能承認她是母親。
這樣的講究女子貞操,用法令來對女子作嚴厲的壓迫,真是前所未有的,當然也為犯事之人鋌而走險埋下了隱患。試想:秦國屠殺約二百萬人口、兼并韓、魏、楚、燕、趙、齊六國的統一戰爭中留下的那些孤兒寡母何其煎熬啊!?其中有多少戰場喪夫之婦能夠遵守強加給她們的如此屈辱和毫無人性的律令啊!?
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巡視到湘山祠時因遇上大風而怪罪湘君,就把湘山上的樹全部砍光,現在又這樣對待女子,不知是巧合還是得罪了神靈,秦始皇游會稽途中患病。于是,嬴政就派身邊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
秦始皇游覽會稽郡渡浙江時,由于王陵鍥而不舍地追查殺害父親王裁的一伙暴徒,終于發現兇手隱藏在吳中。為了不影響項梁、項籍反秦復楚的大業,桓楚公開承認殺死了王裁,繼而亡命天涯、四海為家。
這一年,項籍已經二十三歲,項梁和項籍一塊兒去觀看秦始皇。項籍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即使是吳中弟子也都非常害怕他。項籍比劉邦小二十四歲,與劉邦同屬蛇,民間習稱小龍。但是,他比劉邦晚見秦始皇整整十年。
項莊、項聲、項佗、龍且、鐘離眛、虞子期都長大成人,并且個個武功非凡。另外,虞稽、項雀也都長得亭亭玉立。特別是虞稽,她容顏傾城,才藝并重,舞姿美艷,在吳中有“虞美人”之稱。她與項籍郎才女貌,雙方家長已經為他們定親。因此,“虞美人”深居簡出,很難一睹芳容。
附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一首: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項籍看到始皇時,說道:“那個人,我可以取代他!”
項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說:“不要胡說,要滿門抄斬的!”
但是,項梁卻因此而感到項籍很不一般。
秦始皇返回時經過吳縣(JS省SZ市),從江乘(JS省NJ市東北)渡江,隨后沿著海邊北上,到達瑯邪(SD省膠南市)。瑯邪(瑯琊)郡守王朗為迎合秦始皇,特別召集了徐巿等方士前來伴駕。
方士徐巿等人到海中尋找神藥,幾年都沒有找到,耗費了很多錢財,害怕受到譴責,就欺騙始皇說:“蓬萊的神藥是可以得到的,然而常常苦于鯊魚的襲擊,所以不能到達蓬萊,希望派一些擅長射箭的人和我們一起去,鯊魚出現就用連弩射死它。”
始皇夢中與海神交戰,海神像人一樣的形狀。詢問占夢的博士,博士說:“水神是看不到的,(它的到來)是以大魚和蚊龍為征候的。現在陛下禱告和祭祀周到而又恭謹,卻出現了這個兇惡的海神,應當把它鏟除,然后善良的神物就能到來。”
于是讓到海中去的人攜帶捕獲大魚的用具,而自己使用連弩,等待大魚出現時射死它。
秦始皇一行人從瑯邪往北到達榮成山,沒有見到大魚。到了之罘(也作芝罘,在今山東YT市北),看見了大魚,射死了一條。于是沿海西行,到了平原津(平原縣城西南約三十華里處古黃河上的重要渡口)時病情加重了。
為使病體盡快康復,秦始皇委派蒙毅代表自己返回會稽山,沿途再度祭祀山川神靈以祈福。始皇厭惡說死,群臣沒有人敢提到死的事情。然而,始皇的病日益加重,于是就寫了一封蓋有皇帝璽印的詔書送給公子扶蘇,說:“回來參加我的喪禮,一起在咸陽埋葬我。”
詔書已經加封,放在中車府令趙高代替符璽郎掌管印璽符節事務的地方,還沒有送給負責傳遞的使者。
劉邦以亭長的身份為沛縣押送徒役去酈山,臨行前回家看望家人。此時,呂雉和孩子正在田中除草,有一老翁從這里經過討水喝,呂雉讓他喝了水,還拿飯給他吃。老翁給呂雉相面說:“夫人真是天下的貴人。”
呂雉又讓他給兩個孩子相面,他見了劉盈,說:“夫人所以顯貴,正是因為這個男孩子。”
他又給呂雉女兒劉樂相面,也同樣是富貴面相。
老翁走后,劉邦正巧從外面走來,呂雉就把剛才那老人經過此地,給她們看相,說他們母子都是富貴之相的情況,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劉邦。劉邦問這個人在哪,呂雉說:“還走不遠。”
于是,劉邦就去追上了老翁,問他剛才的事,老翁說:“剛才我看貴夫人及子女的面相都很像您,您的面相簡直是貴不可言。”
劉邦于是道謝說:“如果真的象老人家所說,我決不會忘記你的恩德。”
等到劉邦顯貴的時候,始終不知道老翁的去處。
隨后,劉邦將呂雉及兩個孩兒帶回家中,商量去酈山之事。經與呂澤、呂雉兄妹協商,決定由呂澤的舍人“孟渚槍”許瘛和劉邦的舍人“圉飛鞭”陳賀帶領泗水亭謁者“灰犬”尹恢、衛士“玄蒯火筷子”周緤以及中涓“雙響鉤”王吸、“藍犬”毛澤、“黃犬”陳倉等人幫助劉邦押送徒役兼保護劉邦。
然而,徒役們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劉邦估計等到了酈山也就會都逃光了,所以走到豐西大澤(豐縣三十里廟村)中時,就停下來飲酒,趁著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劉邦說:“你們都逃命去吧,從此我也要遠遠地走了!”
徒役中有“黑犬”周灶、“褐犬”周聚等十多個壯士愿意跟隨他一塊走。另外,門尉“玄芒刺”耏跖(又耏昭)和執盾隊史“日月方便鏟”孔藂也跟著反叛。
劉邦乘著酒意,夜里抄小路通過沼澤地,讓豐邑老鄉周聚在前邊先走。周聚回來報告說:“前邊有條大蛇擋在路上,還是回去罷。”
劉邦已醉,說:“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
于是趕到前面,拔劍去斬大蛇。大蛇被斬成兩截,道路打開了,繼續往前走了幾里,醉得厲害了,就躺倒在地上,后邊的人來到斬蛇的地方,看見有一老婦在暗夜中哭泣。許瘛問她為什么哭,老婦人說:“有人殺了我的孩子,我在哭他。”
許瘛再問:“你的孩子為什么被殺呢?”
老婦說:“我的孩子是白帝之子,變化成蛇,擋在道路中間,如今被赤帝之子殺了,我就是為這個哭啊。”
眾人以為老婦人是在說謊,正要打她,老婦人卻忽然不見了。
后面的人趕上了劉邦,劉邦醒了。周緤對他說道:“主公,您剛才把白帝之子殺啦!”
“我能殺白帝之子?”劉邦反問道。
“當然能。”許瘛肯定道。
“為什么?”劉邦問道。
“因為,您是赤帝之子啊!”耏跖附和道。
劉邦聽罷心中暗暗高興,從此也更加自負。
當然,那些追隨劉邦的人也漸漸地畏懼劉邦了,乖乖地跟他去芒碭山(位于HEN省永城市芒山鎮)躲避。
劉邦生于乙巳年(公元前256年),巳屬火,耏跖把劉邦說成赤帝之子看似有一定根據,也容易讓眾人信服。
十七年前,劉邦到大梁求學,如今斬蛇起義,余音繞梁、妙不可言。
從卦象上看,屬火的劉邦與芒碭山組成火山旅,卦辭曰:“小亨。旅貞吉。”
旅卦象征旅行,意思是說:“小有亨通順利,在旅行中能堅守正道就會吉祥。”
這樣看來,劉邦從芒碭山始就踏上了開創事業的旅途。
趙瑗《芒山十四首》其一《漢高帝斬蛇碑》寫道:
中原競逐鹿,一蛇阻中谷。
揮劍白帝終,蛇母秋郊哭。
可是,練貞吉則不相信這種說法,他在《漢高帝斬蛇處》一詩中寫道:
沛公夜過芒碭路,白蛇當道攖其怒。
劍光飛動濺血紅,蛇本無知身死誤。
王業何曾關此蛇,事出偶然非有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