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那患者又按鈴了!”半夜里,值班護士再次把我叫醒。
同一個患者呼叫了那么多次,到底怎么回事呢?
看來這次進修之路似乎有不順之兆啊!
我連忙再次起身,趕往病房查看。
患者家屬此時在門外徘徊不定,看到我后,連忙拉著我的手,滿臉歉意地說道:“醫生,實在對不住,大晚上的不停打攪你,辛苦你了。”
“我母親今晚不知道怎么了,一睡著就會驚醒,感覺整個人恍恍惚惚的,特別不精神。還有就是躺在床上不停地自言自語,似乎在說哪里貼著什么紙張,看不清上面寫著的字等等。”
“醫生,我母親胡言亂語,她…是不是得了老年癡呆了?”
我查看患者的情況后,肯定地說道:“雖然你母親年邁,但并不是老年癡呆。”
“那會是什么情況呢?”患者家屬神色惶恐不安。
“這不是病態的表現,反而像一種偏執的思念或牽掛,簡單來說就是她在糾結什么。可能跟她口中的紙張有關系!”無計可施之際,我忽然提壺灌頂般聯想到這方面。
于是我從“紙張”二字入手,跟患者聊了起來。
這么一聊,竟然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給弄清楚了,當然也證明了我的想法是對的。
根據患者描述,白天她經過一棟樓房時,看到門前貼了一張約手掌大小的紙張,上面寫了一些字。
由于紙張上面字跡模糊,加上行程匆忙,患者未能把部分模糊的字跡看清,就一直記掛至今,反反復復糾結,導致整晚神神叨叨,寢食難安。
“阿婆,那棟貼著紙張的樓在哪里呢?”我好奇地問道。
“在西邊,那邊不是有個小山坡嗎?旁邊有間兩層高的樓,就是那棟樓門前。”患者回憶道。
小山坡那里?
頓時,房間似乎有種涼意籠罩而來!
“母親,那里可是……”就在家屬準備說那棟樓就是醫院的停尸間之時,我連忙打斷了他。
多事之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先解決患者眼前這個問題才是重中之重,其他的就不要再摻雜進她的記憶里面,免得再次引起今晚的異常舉動。
我拉著家屬走出門外,解釋道:“你母親的情況不是什么病,她只是牽掛著白天看到的紙張上面那些模糊不清的文字,糾結那些模糊的文字是什么,才會出現今晚的情況。”
“怎么會這樣?醫生,這是不是很嚴重的精神病?您可有解決辦法?”家屬追問道。
“解鈴還是系鈴人,心病還需心藥醫!”我把自己的看法如實告知家屬。“其實這也很好辦,文字不清,帶她去看清楚,她的情況就會自動恢復正常。”
“這不是強迫癥,而是一種事不關己卻經常記掛的糾結,只有舊地重游把它解決了就會徹底沒事了。”
“這些事其實在生活上比較常見的,無關年齡大小。比如你看到一棟大樓,初見并不產生興趣,但過后你會無意中回想它,它到底有幾層樓,由于當時不仔細觀察,你就會有所糾結,導致日后你經過舊地,必定會認認真真數清楚那棟樓的樓層。只要數清楚了,你內心就會覺得舒坦,不再糾結這事,甚至還會很快徹底忘記。”
“還有一些例子,比如某人記憶中看過的某張海報是藍色的,但又不是很確定,就會在心里留下一個糾結。再次經過那張海報之時,他就會再次確認是否是藍色,無論結果如何,他心里都會很快放下這事。”
“類似的事太多了,你母親的情況就是類似這樣的情況,喜歡糾結與自己無關的事。”
在征得家屬同意后,我邀請道:“阿婆,我對那紙張也有興趣,要不現在我們一起去看看到底那張紙寫著什么?”
被我這一邀請,原本恍恍惚惚的患者一下子來了精神,急忙跟著我前往。
深夜的醫院異常安靜,走著道路上,可以清晰地聽到腳步踩碎枯枝敗葉的響聲。
經過小山坡的時候,涼風陣陣,瞬間嚇得患者家屬躲在后方顫抖。
月色朦朧,樓上的停尸間三個大字似乎變得有些詭異,幸好患者的關注點并不在這里。
來到那張紙張面前,我仔細查看一番,發現可能是由于雨水沖洗原因,紙張上的字跡部分變得模糊。用手機照明后,我扶著患者上前認真閱讀。
所幸沒人發現,不然別人肯定以為我們是從地獄跑出來的妖魔鬼怪,畢竟哪有人三更半夜在停尸間門口看字跡。
足足費了十來分鐘才把模糊不清的字全部認出來了。
看清所有字后,患者癥狀徹底恢復正常,回到病房后再也不糾結這事,一切回歸正常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