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聽說陛下希望可以從公主中挑選一位遠嫁西邊馬國”在上早朝的時候有兩位大臣談論道。
“不知陛下,為何一定要把公主遠嫁邊塞異族了。”
“聽說是,梁大人與杜大人提議的要與馬國永結同歡。”
“這個可不是什么好主意。”
李義真聽到這就已經忍耐不住了,我堂堂天朝上國為何要向番邦異族進貢,李義真現在的心悲痛萬分,無奈而又無語言表。
在這期間,他回家想了很久,他寫了一封信,信中告訴了自己的信息,并告訴自己妻子自己沒有什么危險。
他自己卻在京城里面準備上書進諫皇帝,希望皇帝可以放棄把公主遠嫁番邦的想法,也不希望陛下的青史留有污名。
他邀請了幾位好友,其中就有八皇子,他對他們說:“我準備上書進諫皇上,可希望陛下放棄和親的想法,萬萬不可一錯再錯了。”
“這樣不好,這可是殺頭的風險啊.”吳大人喊道。
其他幾位大人也是如此,說道萬萬不可為,可是李義真心中早已下定了決心,可不是這么幾句話可以動搖的,李義真早已是把生死拋之腦后了,為了心中早已堅持了幾千年的大義,與心中真理,希望可以喚醒陛下。
“中國歷史上哪一次不是,要奉獻生命來尋求真理,可是不是有那么多人為真理而戰了,現在不過是多了一個我李義真罷了。”李義真長嘆一口氣說完。
他身邊的朋友們早已說不出話來了,皆為他的正義而感染影響,無不為之動容。
“好,我們大家與你一起上書。”其中一位大臣站了起來,熱血沸騰的說道。
而李義真卻擺擺手,說道:“我并不是需要你們去上書進諫。”
“你可是看不起我們。”有一位大臣臉色不太好看說道。
“不是,如果我看不起你們,又怎么會在這緊要關頭喊你們來這了,那不是我看不起我自己嗎?”
“那為何不希望我們上書了。”
“王大人剛剛生病久久才痊愈。”
“那我了,我可沒有生病吧。”其中一位大人跳了出來。
“張大人,你是沒有生病,可比生病還嚴重。”
“如何嚴重之法。”這位張大人有些不高興的說道。
“張大人,你家父母健在,而又只有你一個孩子,你又未有一兒半女,可不知不孝中無后是最大的不孝,你父母誰來贍養。”李義真有些咄咄逼人的說道。
“那我呢?”
“你宋大人,剛剛娶妻不可和我行事。”
在所有人被勸阻之后,八皇子也來摻和一腳,這可把其他幾個人嚇壞了,剛剛他們在這爭辯,八皇子可是一句話沒有說,他們原以為八皇子并無此事意思,可是,現在把他們嚇得一跳,讓他們十分緊張,最終幾人連番勸阻才勸阻成功。
第二天,早朝,太監問有事稟報,無事退朝。
李義真連忙走了出去,躬身說道:“臣有事起稟。”
“何事。”陛下輕聲問道。
“臣為和親一事而來,希望陛下可以廢除此事。”
“為何了。”
“我堂堂天朝上國,向異邦和親,豈不是天下大忌。”
又有一位大臣也走了出來。
“你也反對和親嗎?”陛下問道。
“不,微臣同意和親。”
“陛下,你可愿聽我一個故事。”李義真說道。
“是何故事,說來聽聽。”陛下感興趣說道。
“故事是講山林里面住著一只母猴子,和一只小猴子?,有一天,山外面來了一群獵人?,母猴子就用手都惹那只小猴子,跑啊跑啊?,又在路上遇見一只?小猴子?,不知道是被拋棄的小猴子?,還是被遺落的小猴子?,這只母猴子一把抱起,左手一個右手一個小猴子?,知道她跑不動后?才讓獵人抓住?。”李義真慢悠悠的講完后。
實際上,李義真在用一只母猴子比喻皇帝,連猴子,虎豹都知道愛護自己的子女,而陛下你都不知道愛護自己的子女,那你可不是連畜生的不如嗎?
這樣的話膽大包天,陛下也就是皇帝果然氣瘋了,喊道:“來人,給我把他拉出去砍了。”
不管是和李義真關系好還是不好的官員,都跳出來勸阻陛下。
“陛下,萬萬不可啊。”
“是啊,陛下,李大人可是功臣,不可殺。”
“陛下,殺了李大人不是正說陛下聽不得進言,沒有容人之量。”
反正是一句話,陛下不可殺李義真。
皇帝看到這場面就說:“那就先壓入大牢,之后再發落。”
兩衛將士就把李義真帶了下去,關入了天牢。
太監說道有事稟奏,無事退朝。
沒有一位大臣稟報事件,太監說道退朝。
所有大臣等陛下離開之后,就開始三五成群,結對離開。
“這次李大人可是倒了大霉了。”一位大臣說道。
“是啊,不過李大人膽子也太大了,什么話都敢說。”另一位大臣搖頭說道。
“不不不,李大人不會有事的。”有一位大臣說道。
“怎么可能,他都把陛下的臉放在腳下踩了,怎么可能沒事了。”其他大人不太相信的笑道。
下朝后不久,李大人李文浩與丞相唐文炳大人來到了京城大牢,來這邊探望李義真,李義真見到兩位大人前來,十分感動。
“十分感謝兩位大人前來看望我這一位階下之囚。”
“唉,你這又是何苦了。”
“是啊,你只要與陛下道個歉就行了。”
“陛下,一定會法外開恩的。”
“不了,我本在進諫之時,就沒打算活著離開。”
“你啊你啊。”
“再說我本身是為國家增添一份榮光,增加一份熱血氣概。”
“唉。”
坐了一會,兩位大人就離開了,剛離開的兩位大人,邊走邊說道:“我本來是想讓李義真道歉,這件事就過去了,可是”
“唉,這可是沒有辦法的事,實際上,我來得時候就沒有想過成功。”
“為什么了。”
“因為如果他屈服了他就不是李義真罷了。”
“哈哈,也對。”
“那我們現在這么辦。”
“怎么辦,難道要去勸陛下嗎?”
“萬萬不可,你這不是在打陛下的臉嗎?還讓陛下收回成命,怎么可能。”
“那我們怎么辦。”
“既然我們勸不了皇帝,我們就去找一個勸的住皇帝的人。”
“那找誰了。”
“其中一個是皇后,另一個是皇太后。”
“對對對,皇后與陛下青梅竹馬,兩人可謂是相敬如賓,皇后說的話陛下一定會聽的,皇太后雖然不是皇上的親生母親,但皇上是皇太后一手帶大的,皇太后說的話陛下也一定會聽。”
“那我們兩人去找太后與皇后嗎?”
“不不不,你去找夏大人,我去找萬大人。”
“哦,好。”
他們所去找的萬大人與夏大人,他們萬大人是皇太后的親弟弟,而夏大人是皇后的親哥哥,讓他們現在去找皇后與皇太后豈不更好。
他們兵分兩路來到了萬大人與夏大人的府邸。
“是那路風把丞相大人吹了過來。”
“不敢不敢,我是有事來麻煩萬大人的。”
“何事來此。”
“我想請萬大人進宮去找萬太后,去讓太后去找皇帝收回臣命,放李義真大人一馬。”
“這這這,這種事我怎么敢插手了。”
“也只有您插手才可以啊。”
“這,這我可沒辦法。”
“萬大人。”
“這真沒有辦法,我就當你沒有來過。”
丞相走出了門,對著已經關上的門說道:“萬大人,麻煩您在多多思索。”
過了一會兒,丞相離開了,可是在丞相剛剛離開后萬府的大門就再次打開了,萬大人坐著轎子離開了萬府。
原來當丞相在門外的時候,萬大人就讓人去準備轎子了,不過卻沒有告訴丞相罷了。
“去準備轎子。”萬大人向管家吩咐道。
“去哪?”管家有些疑惑的問道。
“去皇宮找太后。”
“哦,好嘞。”
所以才會出現剛剛丞相一走,萬大人就離開的場面。
在丞相覺得自己這邊不順之外,另一位大人卻笑容滿面的回來了,丞相向他詢問道:“怎么樣,事成了嗎?”
“沒有。”
“那為何你如此高興了。”
“因為這事不可聲張,越是拒絕,越可行。”
“原來如此,想來兩位大人已經去了皇宮。”
事實上,正如他們所想,夏大人與萬大人都已經離開了住所,前往皇宮,去詢問此事可有解決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