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周文染來說,民國三十年,和剛剛過去的幾年并沒有什么不同。
只是年歲大了一些,父母兄長對自己的勸說少了些——或者還有些有關的,就是老宅那邊了。
老宅終究是分了,在“家主”過世了這么好幾年之后,大伯終究是召開了“家族會議”。
偌大的周家如今徹底分來,老宅在夏天歸大伯所有,而自己父親這一脈,依舊從庫房里拿去了不少銀兩。
然后,在古都里住下了。
……
北平在失去了王朝的氣運后,又花了十多年來散去它過度的風光——到了這民國三十年的夏季,古都已經比之前多了不知道多少的市井風味。
或者說,風塵氣。
那四合院不是誰都買得起的,周家裝修后掛上門頭牌匾,那兩邊幾個院子里走出來少說四五家人來。
“喲,來來來,都是胡同里的人了!”
這些人笑著,很快接納了周家人。
……
對于周文染來說,夏季的搬家并沒有給她帶來多少變化。
適應了不一樣的環(huán)境,她依舊是“輕撲蒲扇看夜星”,過著和原先相差無幾的平靜生活。
然而,還是有人來打擾的。
“周小姐啊——我兒子,很俊!”
換了個地方,卻經常被一些大姑大姨圍住——那些一個個招呼著讓她上家坐坐,搞得周文染也有些懵了。
自己的歲數(shù)——
“周小姐啊,家里有錢,又有眼界,說的可不就是你嗎?”
“可是這女人啊,娘家中的錢終究是不能隨心所欲地花,再有見識,也施展不出來不是?”
總讓周文染灰溜溜回去,惹得那大哥嘲笑。
……
“說,是不是你搞的鬼!”
周文染看著自家長兄,氣不打一處來。
長兄知道自己已經暴露,也不羞,亦不惱,只是默默地看著自家三妹。
“我是跟她們說了兩句——文染啊,你就饒過我吧!”
然后,又開始說什么“眼光高”之類的話,好像不把妹妹嫁出去,這幾年的他就會成為最失敗的人一樣。
總惹來周文染揪住耳朵。
可靜下心來,周文染在自己屋中坐下——自己真的是那樣“眼光高”嗎?
并不是的,只因為——
桌面上是最近的書信,來自于北國。
……
“之前經過北平,沒什么停留——到天津的時候,故地重游了一遭。”
“可惜書店,早已不復當初了。”
沒錯,寫信的是秦書海。
秦書海并不是經常寫信回來的,只是近幾天又一次從附近經過。
“些許是看重了我逃生的本事,要我去北方看看——這一趟可是要出山海關!”
那信中寫著,另開一段卻是述說往事。
……
“還記得你當初連著好幾封信的寄來——當時在吳淞碼頭的我,差點讓其中兩封掉進河里。”
“我堂兄是真的犧牲了——卻并不是因為你的緩報——就是你能早一兩天來,又能怎么樣呢!”
信中還原往事,周文染在幾前久坐著。
她看著信件,看著上面的文字,忽然發(fā)覺眼角濕潤了。
原來,他還記著。
記著,卻不記恨——總讓她有些難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