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一天開始,報紙上通篇都是和東北有關的內容。
先是敘述事發的緣由和經過,而后再有描述東北戰報的——可那戰火終究是沒怎么燒起來,畢竟是“避免沖突,保全實力”了。
“敵人來,我就撤?這也太沒骨氣了吧!”
周文染翻著桌上報紙,一條條文字讓她暗暗吃驚。
東北淪陷,也就載那么短短的幾天間——遼東沒了,HLJ和吉林也花不了幾天就被“清掃”干凈,而今的民國東北方向,卻止于錦州。
……
熟讀歷史的她,自然是聯想到了之前看過的那些史書。
當年明帝國東北精銳,經歷薩爾滸一戰損失不知多少——而后一退再退,遼陽,沈陽,差點只剩山海關了。
雖說天啟年間將堡壘從寧錦修到大小凌河一帶,終歸是難掩頹唐。
“東北被吞下,此與當年之后金與明庭,相差有多少?”
一份報紙上就有這樣的敘述——而后,卻分析滿人入關前的動靜。
“如此日本,便如當年的滿洲。一時不除,后患無窮!”
可真的只是“后患”嗎?
周文染一想,心底甚是不寧。
……
街面上已經有“抵制日貨”的聲音,更有“收回東北”的抗議。
可走在路上,看著這些比自己小十歲左右的學生,周文染的神色變了變,好像看到了當年的那些人。
可能,也包括自己吧。
還記得當初林若楠的舉止,自己也是隨著她去了——想不到,當初的自己還有過那樣怕事的片刻。
周文染失笑了。
可失笑又能怎樣?東邊出了城門,自家的興邦酒樓里,看著當年的下手而今已經是掌柜。
“三小姐,你怎么來了?”
畢恭畢敬地找了個包廂,門里面兩人的神色凝重。
……
“謝子才,你應該聽說了眼下的事。”
周文染也不含糊,四目相對,他總是處于下風的。
“組織已經決定發動民眾,再淪陷區斗爭了。”
謝子才說著,撐著頭。
“唉!”
一聲長嘆,又有誰不知道意思?
“別人指望不上,我們就是努力著,又能有什么用呢!”
他的話打在周文染心底,可不是那個道理。
原本在東北的駐軍不愿意打,眼看著錦州的那些地方也留不了多久。
國聯在外又多多偏袒著日軍,自己現當下,怕是沒有外援。
自己的軍隊不愿意打,有沒有有力外援,單憑發起的群眾,有沒有槍炮彈藥,還能有什么用?
沒有誰不憂慮。
“只是希望小點罷了。”
是安慰,也帶著些“找退路”的意思。
……
想著,便是一個月一個月過去了。
冬季的風光初來乍到,街面上的熱火朝天不變——抗議的學生一如當年,可現在已經不時十多年前。
看著這十多年不變的風景,周文染低嘆,原來這么長時間,畫下的面貌,根本就沒有丁點改觀,甚至還比之前更加“處于危難中”了。
只是,自己現在比之前多了幾條路。
她已經不是那些學生。
她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