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四川的一個小村,離集鎮不足一公里。村里不管男女老少都以種田地過日子,每天都忙碌著,我的爸爸媽媽也不例外!只有我的爺爺每天和我們上學的時間一樣早早去上班,后來我才知道他上班的地方叫:鎮政府,他是一名共產黨員!
慢慢的我大些了會經常聽到他們說爺爺去開會了,或者是他要去主持會議了。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跟著爸媽一起去開會,寬敞的禮堂里人山人海,爺爺就坐在主席臺上講話,穿著他那件只有重要場合才穿出去的深藍色中山裝,別提我有多自豪了!
上小學的時候學校總有一些老師笑瞇瞇的問我:你爺爺他老人家身體好嗎?我總是覺得很莫名。回家會跟爸爸說起,他才告訴我說在80年代,有很多老師是爺爺送出去讀書學習當上老師的!
諸如此類事情還有很多,比如會偶爾來一位穿著打扮跟我們家房子或者說是環境格格不入的青年,但是他們帶來的禮物都會原封不動的又帶回去。慢慢大了才知道那些人都是我們這個小地方飛出去的“金鳳凰”都是大家說的能干人了。這些人也是爺爺推薦保送出去的。
我時常在想為什么這么多能干人都是爺爺培養推薦出去的,而我的爸爸,大伯和姑姑們全部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難道就沒有一個人值得培養嗎?改革開放那么多政府引進的項目別人都掙錢了,為什么我的家人就不能參與,不能從中分一杯羹!后來在他退休后那些年才從跟他的聊天中知曉:他是一名共產黨員,肩負的是國家和人民的使命,他所擁有的權利也是國家和人民賦予的,不是個人的。要把機會留給更有需要的人,而不是我自己的孩子!
他時常提起兒時的艱難生活,幫助過他的老師,讓他有機會上學識字。也許現在的人不理解在中國沒有得到解放以前是什么樣的社會:人民吃不飽穿不暖還要受地主鄉霸的欺負,更別說是上學識字了。所以他也不斷的告訴我們是共產黨先驅們的熱血給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是***帶領著我們走向光明!
爺爺在我們這個小鎮待了一輩子,之前的同事升遷的升遷,高就的高就,只有他始終待在這里。其實我是很不理解的,為什么別人家都越來越好,很多都到城里去安家了,有更好條件為什么他不去。他告訴我:他之前是離開了幾天的,領導把他調到市檢察院,只上了三天班就回去了。他擔心鄉親們的莊稼有沒有收回去,擔心鄉親們冬天農閑找不到事情做,掙不到錢。鄉親們聽說他調走了也聯名請愿讓他回來。就這樣錯失了一次又一次升遷的機會!我經常問他:這輩子你后悔嗎?答案都是否定的。
又或者他老年的時候走在路上會碰到一些老者帶著孩子孫子熱情的給他們介紹:這是我們的老書記,你們以后出息了也要像他學習,一輩子為了我們這個地方好,為了我們這里的鄉親們能過上好日子而奔波!
我知道他是舍不得這個地方的,舍不得這片生養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