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你一個很西醫,很科學的解釋。當溫度達到40度。基本抑制大部分病菌繁殖,這和抗生素有同樣的效果。
事實證明就算達到100度也不是能殺死所有病菌。人體溫度是37度恒溫,溫度再低病菌容易潛伏與繁殖。而且長時間吃寒涼食物,如冰棍,就會導致胃內部血管收縮,嚴重的影響消化功能,極易引起食管反流、胃出血和胃潰瘍等疾病。
而中醫觀點不止如此,人體是一個整體,血液流動全身。當局部地區寒涼時,有血液流過就是把寒氣帶往全身各處。
就像你家地熱進水管上放個冰塊,管道內的水也會變冷。并且流向你家個個地方。
這就是兩個人體溫同樣37度。兩人在同一個房間,但你用手摸就會感覺,長喝熱水的體溫要比長吃冰的人體溫高。
所以長期吃吃寒冷東西能導致身體出現異常。
有人說中醫中的寒涼不是溫度的意思很懸的。
這里我統一說一遍,不想一個一個的解釋。
中醫中寒涼基本就是字面的意思,是溫度的意思。
有個中醫院校畢業和我說,系統學習過,說寒涼不是字面意思,好吧怪不得民間看不上院校的。
那些說寒涼很懸的,其實是指寒性,寒性與寒涼是倆個概念。
寒性食物與溫度無關,是指吃下胃里后造成的化學反應。例如人參,例如生姜。吃多后會感覺身體發熱。
寒性食物,中醫并不禁止,因為很多時候,中醫還需要寒性食物來調節。
事實勝于雄辯,有個檢驗最快的辦法,找十個人,每天吃五十個冰塊或雪糕。看看持續一星期會怎么樣。如果你是杠精,你就連續吃一個星期。(后果自負,因為我提醒過你。)
再聊下去就是另一個問題。愿意抬扛的請在開一個人話題去聊。
還有涼水雖涼,但不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