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此身發,四大五常:人的身體發膚分屬于“四大”,一言一動都要符合“五常”。
人的身體發膚,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物質構成的;人的思維意識,是以仁義禮智信五常為準則的。
我們先分別了解一下頌詞中的幾個重要詞語。
蓋:在文言文中是一個無實義的字。
身發:在這里是指代我們的肉身。
四大:指地、水、火、風。
五常:指仁、義、禮、智、信。
“四大”是佛教術語,指地、水、火、風四種構成物質的基本元素。佛教認為,我們的身體是由四大組成的:骨頭等堅硬的是地大、呼吸等流動的是風大、血液等濕潤的是水大、體溫等溫熱的是火大。正因為我們的身體只是一個由地、水、火、風等元素構成的假合體,所以人的身體是虛假不實、無常脆危的。
“常”是恒常、不變的意思,這里指準則。“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系的行為準則,也是我們言語行為的準繩。
這句頌詞告訴了我們,人的生命體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物質的“四大”,一部分是精神的“五常”。其意思就是:人的身體發膚分屬于“四大”,由地、水、風、火四大物質構成;而一個人的生命,又處于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倫理關系之中,因此,一言一動都要符合仁、義、禮、智、信這五種道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