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件尷尬的事:被念錯名字。
不管是老師還是同學,都有叫錯過她的名字,氣憤的時候,他們到底有沒有認真思考那個字是不是讀這個音,到底有沒有認真學過語文!
當然,她可不會當面說出口的。
“程昱(yì)。”上課點名的時候,她的名字被念到,毫不猶豫地被念了出來。
她聽到的時候,是極為難受的,好想去糾正讀音卻還是憋了回去。
如果是讓別的同學告訴老師,如果!其實也沒有如果,他們也沒有義務去告訴啊。
實在難受的時候,她會埋怨自己怎么會得到這樣的名字!名字像男生不說,還取了容易讀錯的字。
她沒有糾正,其他同學也沒有糾正,所以,一個學期的那門課她都是叫做程昱(yì)的。
她居然還把希望寄托在別的同學替她糾正的這件事上。
其實時間久了,她也就不在意了,反正是習慣了,反正也只是一個學期。
她是個看表面的人,可以說是個膚淺的人。常常會下意識地按照自己的第一印象自動排上名字。
有時不知怎的,就會被名字、聲音和樣貌給迷惑。
“你是經驗太少了,你這樣很容易被騙。”朋友這么說的。
她有時會這樣覺得:那個人的名字和相貌不是很符合,這個人長得好看,名字也好聽。
而自己,對比室友,同學的名字的時候,十分地嫌棄自己的名字。
言瑾,有文學氣息又有特點,容易讓人記住;許涵允,多么“詩情畫意”的名字;王子圓,雖然是普通了點,但起碼也比她的好一些。
她問過自己名字的來由,是媽媽在醫院的時候電視里看到一個覺得蠻好的名字,便就取了這樣一個名字。
她在意名字,但如果是個小透明的話,別人記不記得似乎也沒那么重要,可要是同學一場,名字叫不出口,就只能大眼瞪小眼。
“老同學。呃……”一次同學聚會的時候,一個女生欲言又止。
她知道,大概是忘了自己的名字吧。可自己還清晰地記得那個女生的姓名的,卻沒被人記得。
漸漸地,失落滿滿,失落化為憤怒和抱怨。
冷靜一下,自己又是在想什么!其實自己一直差不多是個透明的存在,不記得也是極為正常的,況且人的記性也不同。
用一個朋友的話說,也許是自己“擅長記仇”,所以記得比較牢吧。
其實她有時候懷疑自己所認為的自己擁有的友誼是不是塑制品。
“給你。”老朋友遞給她一塊榴蓮的時候,她一愣,是在開玩笑嗎?!
“不要了,我不喜歡吃榴蓮。”
老朋友把手縮了回去,一個“哦”字,繼續享用在她看來是“毒物”的榴蓮。
她明明說過很多次的,她不愛榴蓮的。這和被叫錯名字一樣的難受。
而且她記得老朋友的各種愛好和忌口,也許是自己以為在老朋友心里是重要的。
她便幾天都沒主動聯系,故意冷淡了許多,甚至以同樣的方式“報復”。
也許是存在感太低,高估了自己在別人心里的地位,慢慢地失落轉為了不在意。
她想到這里,突然悲情了起來,還是有人一直把自己記在心里的,而自己卻總是不當作一回事,無數次地忽視。
記得剛剛來到這座城市的時候,家里會時不時地發很多關心日常生活的信息,而自己卻總是以簡單的“哦”,“嗯”草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