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6日
按上次的約定,今天我們要去甘肅天水游玩。
8時30分許,我們準時在老地方會合。就見菏桐他們身著淺色清涼的休閑服裝,腳穿輕便的旅游鞋,這是他們夏季出行經常的裝束,受他們影響我的穿戴也類同。
因也來建議先去麥積山景區,故在他的引導下我們乘船直接飛到了那兒,向下望,只見山巒迭翠,一片生機盎然,毫無半點西北地區干旱少雨的地貌特征。
我們先是乘船沿低空游覽了仙人崖、石門、曲溪等景點,但見清流遍地、山谷幽靜,好似江南山水景象。而后,我們乘船降落于麥積山景區附近一無人處。待下了船,我們往景區走去,此時天空多云,微風輕吹,感覺舒適。
到了景區入口處,我們買票后即乘景區提供的觀光車來至麥積山腳下,待下了車,再隨人流步行到了麥積山石窟觀光路線的登山點。這里松蒼柏翠,花野草茂,仰視麥積山,只見石窟群處于近乎直立的崖壁上。
也來說:“麥積山又稱‘麥積崖’,位于甘肅天水麥積區,其崖壁上的石窟群是隨著絲綢之路的暢通,從十六國后秦時期開始營造的,是受域外佛教文化影響并主要由民間力量修造而成,這與莫高窟類同。諺云:‘砍盡南山柴,堆起麥積崖。’可見建造時的工程浩大與艱辛。
“麥積山周圍群峰迭翠,麥積孤峰一秀崛起,是中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的一座孤峰,海拔1742米,但山的相對高度只有142米,其山形猶如麥垛,故稱‘麥積山’。山峰的西南面為懸崖峭壁,麥積山石窟就開鑿在這峭壁上,大體上是在距山底20米—80米的區域內。如此高的懸崖峭壁上開鑿了眾多的洞窟并雕塑了大量的佛像,這在中國佛教文化中是罕見的。
“據史書記載,著名禪僧玄高、曇弘在此講學,‘聚集僧人三百’。北魏、西魏、北周三朝,大興崖閣,造像萬千,之后歷朝都曾不斷開鑿或重修。歷史上,雖多次遭遇地震、火災的破壞,仍保存窟龕194個、壁畫1千多平方米、北朝崖閣8座,共計有泥塑、石刻7800多件。近年來,這里新架和修復了1300多米的凌空棧道。”
聽也來說罷,我們便開始隨人流登上棧道,邊走邊賞覽著,只見佛像栩栩如生,壁畫別具一格,十分精美。棧道很窄,行進路線同我們曾去過的懸空寺一樣都是單行線。站在棧道之上,雖有護欄,亦讓我感到了驚險。
其間也來說:“唐開元二十二年(734)地震,崖面中間塌毀,使窟群分成了東崖和西崖。由于多雨潮濕,壁畫大多脫落,但泥塑基本完好。麥積山石窟的塑像有浮雕、圓雕、模制影雕、壁雕,以泥塑為主,這里的泥塑、石雕形神兼備,富于生活氣息。主要景點有七佛閣、牛兒堂、千佛廊、萬佛堂、127號大石窟等。在東崖泥塑大佛頭上15米高處的七閣,是中國典型的漢式崖閣建筑,建在離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開鑿于6世紀中葉。”
菏桐則說:“這里的佛、菩薩們,面容或慈祥或威嚴,它們曾安慰了無數當時身處亂世的信眾。”
及登至高處遠望,但見千山萬壑,重巒疊嶂;近看則是松林如濤,云霧陣陣。
出了牛兒堂,便到了西崖,就開始下棧道了。待下了麥積山,已是10時多了,因也來建議去南郭寺,故我們又上了飛船。
在也來的引導下,飛船直接飛到了天水秦州區,繼之降落在南郭寺附近一無人處。剛下了船,一陣涼爽的帶有植物香氣的微風吹來,這讓我們感到愜意,此處是山腰,我們即刻快步走向南郭寺。當至南郭寺西牌坊門前時,就見有2棵樹干直徑約達2米、參天如蓋的古槐樹拱衛在寺門前,頗顯壯觀另類,極具古風,據了解這樹是唐代的。
買票進入后,只見寺內亦是古柏蒼翠。值得一提的是,西院大雄寶殿院內南北橫逸斜出的三杈古柏,其樹齡已有2300年,是與佛祖釋迦牟尼、孔子同時代所生,被稱“春秋古柏”,奇的是它的生命力依然旺盛。
也來說:“南郭寺又稱‘南山寺’,它依山傍水,位于距城2公里的南郊慧音山之山坳峴處,占地5.7公頃。南郭寺開山迄今已1600多年,在唐代已具相當規模,為歷代詩人墨客覽勝之地,是市郊最古老的一座梵宮古祠。南郭寺的主體建筑列于山坳臺地之上,全寺以3座山門組成東、中、西三院。西院是南郭寺主院,東院觀音殿前新修六角亭,內有北流泉,其清澈見底,水味甘美,終年不竭。現存建筑是清代修葺和增建的。
“唐代詩人杜甫曾因安史之亂棄官攜家來天水到訪親友,為了生計,他上山采藥曬賣,雖仍經常食不果腹,但依然在此地作詩百首。他登臨南郭寺,作詩曰:‘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秋花危石底,晚景臥鐘邊。俯仰悲身世,西風為颯然。’詩里的‘老樹’即指院中那棵春秋古柏。三個月后,因無計維生他才不得不告別離開,據說離開那天正好下起了一場當地多年不遇的茫茫大雪,留給親友的只有他那蒼涼的背影。”
特嘎聽了問:“我曾讀過杜甫的一些詩,發現杜甫的詩里常有‘悲’‘困’‘潦倒’之類的詞語,這是為何?”
也來說道:“這與杜甫的身世有關。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鞏縣人,是初唐詩人杜審言的孫子,據說杜審言很可能是五言絕句的創始人,所以杜甫才有云:‘吾祖詩冠古。’青年時期的杜甫胸懷大志,其情流露于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但他仕途極為坎坷,為了生存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生活的困苦讓他憤慨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直到44歲時才得到一個小官,可剛為官不久便遭遇了安史之亂,這之后讓他多年漂泊不定,最后,窮困潦倒的杜甫因暮年多病而逝于他鄉奔波的路上。所以,正是艱難苦恨的經歷和社會的動蕩造就了杜甫的詩風。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圣’,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的思想,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一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態,其內容已超越了詩歌本身,被稱為‘一代詩史’。杜甫與同年代的詩人李白齊名,被合稱‘李杜’,唐代文學家韓愈在談及詩歌時曾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千丈。”出自杜甫筆下的名句很多,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等。”
菏桐聽后說:“杜甫在44歲時得到一個小官后,于同年十一月回鄉省家,當他懷揣著剛得到的一點微薄俸祿趕到家門時,卻聽見房里有哭聲,原來是未滿一歲的小兒子被餓死了。杜甫生活的艱難在他的詩中時有流露,如:‘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東門。’但面對困苦,杜甫仍寫下了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等語,體現了杜甫高尚的人格。”
杜甫的遭遇令我們唏噓不已。聊過天兒,我們就去看了北流泉,繼之好奇地在寺內游覽了一遍,后才盡興地離開南郭寺,并沿階下了山。
因已是中午時分,我們遂乘公交車來到市內就午餐。在一處飲食店,我們要了幾碗釀皮、呱呱之類的食物,這呱呱其實就是疙瘩面上加點辣的澆頭。
餐后喝茶時,見也來在打哈欠,我就說:“也來,你是不是困了?”也來微笑道:“我是春困秋乏夏打盹,冬天就愛睡懶覺啊。”我沒想到也來竟如此幽默,因為他是不可能犯困的呀。
之后,因也來建議去游覽伏羲廟、玉泉觀,我們于是隨也來步行前往。
在路過一處巷子時,因見路邊有古樹出現,且附近的房屋樣式古舊,故特嘎對也來說:“天水的歷史似乎很古老呢。”
也來聽了道:“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取其地,置邽縣。天水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美麗傳說。說是秦末漢初,長期的征戰加上干旱致使民不聊生。一天夜里,忽然狂風呼嘯、雷電交加,一道金光閃耀后,地上現出紅光,頓時,大地連續震動,在轟隆隆巨響聲中裂開一條大縫,只見天上有河水傾瀉而下,注入裂開的大縫中,遂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此湖水位穩定,水質純凈,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瀅然’。后來,這個傳說被漢武帝聽到了,他就給湖旁新設的這個郡起名為‘天水’。天水屬華北、華中、蒙新、喜瑪拉雅植物交匯處,樹種成份復雜,森林資源豐富。”
不久,當我們來至一處大廣場時,也來即道:“對面的廟就是伏羲廟了。”聽也來此言,我們遂來到廟門前,并買票進入了。
也來說:“據說伏羲就出生在天水這片土地上,故天水被稱‘羲皇故里’。伏羲廟,原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位于天水秦州區西關伏羲路,廟宇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間,是在元代的三皇廟舊址上建造的,歷多次重修,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伏羲廟臨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進四院,宏闊幽深。先天殿又稱‘正殿’‘大殿’,在中院后部正中,是伏羲廟的主體建筑,有伏羲彩塑巨像一尊。伏羲廟院內遍布古柏,為明代所植,原有64棵,象征64卦之數,現存37棵。伏羲廟大門內側東西墻角原有古槐2棵,相對而立,現僅存東邊那棵,其樹干中空,經鑒定為唐代所植。”
進入先天殿,就見那尊彩塑伏羲像很特別,其雙眼圓睜,身穿樹葉制成的衣服,手執先天八卦圖端坐著。廟后有一博物館,對古物好奇的我們照例前去觀覽了一遍。
游覽過伏羲廟,我們步行去往玉泉觀,在到達后便進入了。游覽中,我發現藍天下的古道觀顯得極有質感,再加上身著道服的道士,感覺像是回到了古代。道觀里非常安靜,這時恰有一位道長坐在椅子上打盹,陽光越過紅墻灑在他身上,時間仿佛一下子就凝固了。
也來說:“玉泉觀始建于唐朝早期,因山上有一碧水瑩瑩、清甜透腦的玉泉而得名。玉泉觀占地9萬余平方米,緊依城垣,順山勢升高,隨山溝、崖壁、臺地而建,現存建筑多為明清時重建。自清末以后近80年間,玉泉觀常成為兵營和校舍,古建筑損毀過半,1981年7月起,當地政府籌資修復古建筑40座。現玉泉觀內有50余棵古樹,其中1千年以上的有10余棵,300年以上的有23棵,100年以上的有10余棵,以側柏、國槐、皂角樹三類為主,玉泉觀的古樹大多生長在懸崖體上。
“中晚唐時,玉泉觀稱‘北山觀’,被道教全真派奉為祖師的呂洞賓云游至此,住月余,曾‘以指代筆,留詩殿壁’為《秦州北山觀留詩》。明代時,著名道士張三豐為避朝廷詔覓,云游至隴上,隱居玉泉觀。張三豐是武當內家拳的祖師,因觀鵲蛇相斗而悟出太極以柔克剛的道理,并創立了武當太極拳,后經武當弟子傳到陳氏、楊氏等人中后,經改良便成了陳氏、楊氏等太極拳。”
當我們進入大殿,也來說:“在道觀不要用佛家的合十禮,要用道家的抱拳禮,即左手在外右手握拳在內,取‘揚善隱惡’之意,這是因為古人認為左手為‘善’,而右手持劍為‘惡’的緣故。如需跪拜,也要行道家的跪拜三禮或跪拜九禮。”
玉泉觀的面積不小,堪稱公園。玉泉觀的地理特點是陡壁懸崖,有許多陡峭的臺階,受地理條件的限制,各建筑物不大,院子也很小,眾多的道教建筑倚山就勢,看起來并不集中。
到了玉泉觀當然要看看玉泉了,玉泉就位于倉圣殿軒庭下的一亭內,是一口井,也稱“八卦井”,我們進入亭內各自飲用了一杯,發現泉水果然甘甜爽口。
游覽過玉泉觀,因時間已晚,我們決定結束今天的游玩。我沒忘記作詩一事,所以請也來為天水作詩一首,也來即吟誦道:“
八方物種交匯處,重巒疊嶂顯生機。
天河注水稱天水,絲綢古路必經地。
麥積山崖石窟密,精美佛塑慰眾生。
羲皇故里人宗廟,三皇之首創八卦。
玉泉觀內玉泉甜,洞賓運指留詩篇。
悲情杜甫訪南郭,春秋古柏作見證。
人文歷史三千年,離奇故事任傳說。
清流遍地幽谷靜,不負隴上小江南。”
聽也來如此作詩,我們幾個都對他表示了贊許。這時我們已來至一無人處,待菏桐調來飛船后便乘船返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