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之畔有一座小城,據傳說這里千百年之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來歷經滄海桑田,歲月變遷,某次地殼劇烈運動后從海底浮上來了一小塊陸地。
隨著周圍的人們發現了“新大陸”,呼朋喚友陸續跑過來撿魚,捉蝦,逮蟹。撿著撿著發現這兒風景不錯,吃的也多,就在這里定居了。
人多了吃飽了沒事干呢就開始修修路,建建房,擺擺攤,莫名其妙就在這建城了。當時的朝廷驚喜地發現了這一白嫖的城池自然而然就接管了,順手收起了“保護費”。后面取名字時據百姓們口口相傳講這是一座從海底浮起來的城池故而便得名“浮城”,朝廷也就定了這個名字懶得再費腦筋起名了。
當然,這都是浮城百姓代代相傳下來的傳說,事實到底是被一大片被開墾出來的荒地還是海浪逐漸退潮后不再漲上來了而露出的土地已經不得而知了。
據一些上了歲數的老人談起往事,以前年輕時爬上后山山頂時還曾見到貝殼,魚骨等只有海里才能看到的稀罕物種。甚至還有說見到過龍骨的,但是距今已經太過久遠而無從考證了。而這些傳說更給浮城添上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浮城而今是所屬華夏帝國邊界,東海之畔的一座小城市。
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山上的野味近年來吃的差不多了,浮城人民便將目標投向仿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海上。每年旺季,捕魚的,圈海養魚的人一批批出海,不可謂不熱鬧。
浮城人大抵分成三部分,一小部分人出海,一小部分人種地,還有大半部分人其實都外出闖蕩了。畢竟浮城只是一座沿海小城,根本養活不了數十萬人口。而人民骨子里又流淌著好勝不屈的血液所以都想外出闖蕩拼搏,浮城人又比較護犢子所以最早外出經商的那一批人回到家鄉后都喜歡再帶幾個后輩出去打下手,畢竟生意越做越大后還是需要幾個靠譜的自己人一起打理的。所以久而久之,大部分人都外出闖蕩了。
其實,原本按照浮城靠海的地理位置完全可以被發展作為商貿口岸的,但是由于近幾年盛傳的叛軍反攻華夏,所以迫使華夏帝國堅壁清野,據守沿海防線,屯兵備戰。
而既然都可能都將浮城當成戰場了,帝國自然也不可能投入大量財力物力去發展這座小城市了。所以使得浮城失去了這一全民暴富的天大機遇。
要是當時設立了商貿口岸現在的浮城估計會有大批的包租公包租婆吧。每天就能過著樸實無華的生活了,喝喝茶,逗逗鳥,釣釣魚。
穿著拖嗨壓壓馬路,逛來逛去挨家挨戶地去收租,天天充實的“忙碌著”。
人生最大的煩惱估計就是該怎么把這些錢花掉吧,而不是現在年年背井離鄉絞盡腦汁想著怎么掙錢,怎么衣錦還鄉回去光宗耀祖。
大部分年輕人雖然都外出闖蕩了,但還是有些漏網之魚。這些天天在家游手好閑的小魚小蝦基本都是讀完九年義務教育或者干脆輟學了家里蹲的小伙子。
這不,以前都是別人敬煙抽的大哥大現在淪落到去小賣部偷煙了,還被老板拿著掃帚追地滿街跑??芍^“虎落平陽被犬欺。”
菜花村。
鄉間小路上,一小伙氣喘吁吁地跑著,逃過“追殺”的他終于可以歇會兒了。
這玩命逃跑的小伙便是葬愛家族的族長黃毛哥。黃毛哥除了一頭標志性的黃毛外,還有一副笑起來便十分猥瑣的面容。
平常沉默時倒還略顯沉穩霸氣,一旦奸笑起來便一秒破功。痞氣十足,猥瑣到極點。。
這時,一個百無聊賴跑到自家屋后田野閑逛的小男孩遇上了點煙缺火的黃毛哥。
借火的畫面還略顯溫馨,充斥著“尊老愛幼”的場景。只是黃毛哥不知道的是,眼前這個乖巧聽話的小男孩就是寫了舉報信害的自己跌落神壇的罪魁禍首。要是知道了估計要把他吊起來打一頓,抽屁屁,彈幾幾。而小男孩也不知道眼前這個瀟灑的“大哥哥”是被自己的舉報信害慘了的葬愛家族頭頭,要是知道的話給他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拿打火機給他,早就一溜煙跑沒影了,連學都不敢上了躲在家里避避風頭。
小男孩名叫葉浮笙,今年八歲了,在村里的菜花小學上幼兒園。據說葉家祖上曾是書香門第,得益于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的優勢現在年紀不大就會識文斷字,寫寫小作文了。什么小作文呢?比如表白信,舉報信啥的。
但是小男孩最喜歡的還是畫畫,而且還頗有天賦。像最愛的猴哥,葫蘆娃這些動漫角色畫得可6了。
6到什么程度呢,在學校畫完猴哥轉頭去醒個鼻涕的功夫,一回頭畫就不見了,被人硬生生從本子上撕掉了。
這個不知名“小賊”是真的眼疾手快,不去當搬財大盜都可惜了。小浮笙人都傻了,一回頭功夫,辛辛苦苦畫好的猴哥就不見了。愣在原地許久而后瞧了半天,轉了幾圈都沒找出來是哪個混球偷了他的畫作。
多年后浮笙每每想起此事便氣得捶胸頓足,罵罵咧咧滿懷郁悶。這要是給他逮到了非得胖揍一頓,再叫他畫個一百張猴哥方消心頭之恨,看他還敢不敢偷了。
小浮笙除了琴不通外,棋書畫可謂樣樣精通。當然,所謂的棋是飛行棋。
小浮笙人小鬼大比之同學們更加機靈,除了得益于可能來自“書香門第”的傳承外他的年齡也比大多同學多了近一歲。因為他是年末臘月所生,算虛歲比同齡人大了一歲。也就是出生后是一歲,過幾天過完年又漲了一歲了。短短幾天便成了兩歲的小朋友。
所以當時入學時老師以實歲不滿入學年齡要求為由拒絕了。只能第二年再去入學。聽到這個“壞消息”的小浮笙滿含淚水又開開心心地多玩了一年。
不過當多年后小浮笙看到了高他一級的好看學姐們那么多便后悔了,悔得不能自已。恨不得早生幾天,害,還是怪當初自己太過貪睡了。賴在媽媽的肚子里不走,要不然現在大把的漂亮學姐,可愛學妹,不都盡在囊中嗎?
有道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堆學姐都飛走。
人生得意須盡歡,小小年紀不學好。
小浮笙雖然現在混得不行,但是想當年剛讀小班時,第一天報道那可謂是眾星拱月。一個長方形小桌子除了他外全是小女娃,四個妹紙圍著他轉,當時那場面,那真是正待小花爛漫時,他在叢中笑,叢中笑,哈哈哈。
短短一上午,小女娃們都在找他搭訕,問東問西,“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幾歲了”,“你最喜歡玩啥”……恨不得把戶口本查一遍。
等到放學小浮笙背起小書包時已經收獲了好幾件迷妹紙送的小玩具了。
爺爺來接小浮笙放學時,他得意得炫耀了自己的戰績。當時浮笙爺爺倍感幸慰,直夸我的好大孫頗有老夫當年的風范啊。
“乖孫兒,回家爺爺給你燉你最愛的豬蹄子吃,多補補,快點長高高,把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