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要分科了,包老師已經宣布了分科的選擇事項,也客觀地說了文理雙方的優劣。哥哥學得是文科,但是他常常在我耳邊吹風,說文科的“壞話”,能選理科盡量選理科,這是他灌輸給我的思想。包老師說他在高二會去帶文科班,而且是重點班。(潛臺詞:他是年級組組長嘛!)他沒說什么理科的不好,因為他教的是語文,大家都要學的。只是呢,他向我們班里前三名的同學點名表示了招納之意,拋出橄欖枝,詢問三人的意向,結果碰了一鼻子灰。
最讓我們驚奇的是,地理老師也在課堂上發表了他對分科的看法:他居然支持我們選理科,跟我哥英雄所見略同啊。地理老師推心置腹地對我們說,學校的文科學習環境不行,除了兩個重點班,高一的不讀書的混子和讀書讀不好的差生(學渣)幾乎都去了文科班。地理老師在學校教書有十六年了,他說,自從文理分科以來,學校的文理兩極分化現象逐年加劇,文理本科錄取率(不包括本三)的比例為1:3,而且如果文科不搞兩個重點班,吸收了一些資質較好的學生重點培養,說不定這個比例更會失衡。
我早就決定好選理科的,我在理科方面沒啥短板。在最后的分科統計簽字表上,我看到了文科欄有個名字:汪詩芝。我沒啥感覺了,這個對我已經不太重要了,以后就更不重要了。少幾次碰面,也少幾次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