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記
感謝你能看完這篇不長的小說,放心,小說已經結束了,沒有任何劇情了,接下來只是作者自己想說的一點話。
我已經很久沒寫過任何東西了,上一次寫,可能都得是五六年前高中那會兒的時候了。隔了這么久再次動筆,一來,文筆確實退步了不少,當然這也和我太久沒有閱讀有很大的關系,所以我這次并沒有在詞句和修辭手法上構思太多,基本都是白話平鋪直敘。二來,我現在沒有創作的樂趣。我不知道我看的書算不算多,但我現在可以大致理解一個作品的構成,實際上,一個故事,得先有一個基本的架構,也就是類似劇本的東西,所有角色就是劇本里的演員,然后去安排他們應該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說什么話,這是情節。任何故事,基本就是有了架構再往里填情節,或者一邊構思情節一邊構思怎樣的架構合理。不過這都無所謂了,其實你知道知道足夠多的架構和情節,你就會發現,所謂的書也不過就是同一個架構換一些情節,或者同樣的情節出現在了不同的架構里,所謂的天下文章一大抄么,只要你的情節放在那個架構中合理,就抄去吧。
所以,我現在注定寫不出令自己滿意的東西。當我認為什么東西很好,什么東西讓我很有靈感,當那個東西出現的那一刻,靈感便也消失了,可能我真的會感到滿意的東西,永遠也不會出現吧,當能令我滿意的東西誕生的那一刻起,我便不再對那個東西滿意了。其實我只所以會在現在忽然又寫一篇小說,其實也挺偶然。最近這兩天我得了夏季感冒,炎熱的夏天為了恢復健康卻不能著涼,這實在是太痛苦了,當然,感冒那煩人的頭暈,咳嗽,鼻子不通一樣也沒跑,這幾天,我不想看番,也不想打游戲,也不想和任何人聊天,我每天醒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希望繼續睡過去。不被任何人打擾,也不被動畫游戲打擾,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每天多了很多獨自一人躺在床上發呆的時間,然后腦子開始出現很多奇怪的想法,我嘗試把那些想法匯到一起,就寫了這么個玩意出來。
這小說字數不多,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說是個草稿,里面所有人的名字我都是一拍腦門定的,甚至院長我都懶得想名字。這個小說可以說幾乎簡化到極致了,其實無論是場景,細節,還是人物的對話上,都可以補充太多內容使故事劇情更豐滿或者情感更深刻,但考慮到我痛不欲生的腦瓜子,我...算了,就這么著吧。
這個故事的內容非常簡單,主人公春生經歷了三次相同的一天,這三天,基本每天都步調都是從最開始的迷茫,到發現希望,再到最后的希望破碎,然后出現一個看不懂咋回事的轉折。
這部小說缺點很多,我自己都能挑出一堆,這里我還是自己夸一下它的優點吧。首先是對于鋪墊的處理,春生和小惠在以前一直相處的日子可以算是為這三天的主線故事做的鋪墊,但如果我在這三天主線故事之前用了一段遠比主線劇情更長的內容去鋪墊主人公二人的感情,整部故事的緊湊感和觀感會直接掉好幾個檔次,實際上,很多優秀的動畫作品就是因為鋪墊的節奏導致主線劇情還沒播出就胎死腹中了,所以我這里用了一種鋪墊和主線同時推進的方法,即回憶的方式,在主線劇情穩步推進的同時,通過回憶的方式鋪墊主人公的感情,我不確定這樣感情的刻畫是否會深刻到位,但是故事整體的流暢感會好很多,這也是我目前對作品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其次,就是這個故事的信息度非常的密,你剛看完可能會感覺發生了很多的事,但其實你如果重新再去看一遍,你會發現其實整個故事發生的事情都特別的簡單,沒錯,我僅僅只是通過對話,場景轉換,回憶,矛盾,注意力轉移這些技巧,而沒有刻意的去寫什么情節和事情,就完成了一部小說。最后,這個故事沒有任何的刻意鋪墊,沒有前戲,全程高潮。
所以如果說我這部小說最大的優點,我自認為是就是故事的流暢度。不光是架構上用回憶的方式將鋪墊和主線同時推進,還是在具體細節中,比如小咲和春生分別后是怎樣行動以及醫院是怎樣應對的,比如春生在能力恢復后去地下室掌握醫院秘密的過程,比如春生為什么最后可以穿越他想回到的世界的過去,而且兩人都是得救的,這些內容就交給各位自己想像吧,我感覺這里不寫的很清楚,一點一部影響劇情。這些劇本就是我為了故事整體的觀感做的努力,什么?你說看的亂?那可真是抱歉,我水平有限,我盡力了。
再聊聊情節上的東西吧。
春生的影像潛入能力,是來自于冥想。我曾經冥想的時候進入過一個感受很真實的虛擬世界,當然也有可能只是我冥想的時候睡著了做的夢,但是我確實認為那個世界給我的感覺很真實,盡管那個世界是扭曲的。劇情上好像這個能力沒有幫助春生做到什么,其實,這個故事我在寫架構的時候,有一個版本的情節是這樣的:春生能力沒有失效,院長也可以使用時間機器,他們兩個人,一個可以改變過去,一個可以預知未來,兩個超能力者間彼此展開的智斗,最后一步步解開記憶和醫院的謎團。但故事如果這么寫字數照現在五倍我估計都打不住,考慮到我痛不欲生的腦瓜子,算了吧。當然,最主要的事,我并不是想寫那種東西。
我想寫的只是把我發呆時候想到的東西整理出來。這些東西我盡可能合理的放到了這個故事當中,這些東西,有很多,他們大概是:陪伴,幸福,孤獨,寂寞,思考,哭泣,記憶,信仰,時間,人生,友情,奉獻,心靈,生死,世界,靈魂,存在,情感,意義,因果,命運,以及,莫名其妙被卷入其中一但開始就無法抗拒的愛情。
我們有很多可以看見和無法看見的東西,這也反應了我們會有知曉和未知,那么我們到底是知道的東西更多,還是不知道的東西更多呢?這實在不好評價。但實際上,比起我們相遇的東西,我們錯過的可能更多。假設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和你完全般配的人,你們互相都對對方有獨特的吸引力,如果你們互相可以遇見彼此的話,往后余生即使平平淡淡但依然可以獲得幸福,我們先假設有這么一個人來思考。一個小時是3600秒,一天是24個小時,一年是365天,假設你很長壽,能活90年,那么你的一生大概是3600×24×365×90=2838240000,也就是二十八億三千八百二十四萬秒,現在地球大概是70億人口,即使用一生中的每一秒去見一個人,都尚且無法見完此時某一刻地球上的所有人,更何況每時每刻生命都還上演著誕生和離去的循環,這七十億還是在有生命不斷逝去和誕生的情況下維系的,再回到我剛開始的那個假設,如果這個人真的存在,你大概遇不到,即便是算上國家,城市,成長環境,受教育背景,興趣愛好等等種種條件的制約和篩選后,能遇到一個那么情投意合的人可能依然渺茫。所以我們只是和世界在遷就,在妥協,世界并不完美,我們也并不完美,世界不知道該如何孕育出幸福,我們也不知道屬于我們的幸福到底會是什么樣子,我們就只能在自己眼光所及之處,去和世界和解,去忍讓和遷就那些自己并不喜歡他們,卻和他們遇見了的人。幸福是個很終極的概念,但幸福的樣子卻不是相同的,人生沒有普遍的意義,幸福也沒有,而作為一個沒有超能力的普通人,我們在這個世界最幸福的狀態,大概就是和自己身邊的人都相處的還不錯。
盡管那可能并不是我們愿意,或者期待的幸福。
這些是我們平時看不到,但當我們有意識發現是,卻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我在這里舉個例子,這樣的東西有很多,生命,快樂,美好,這些詞我們一直都在用,但當我們真的認真思考它們到底是什么的時候,可能永遠也想不出一個滿意的答案。
再來說說一些能看到的東西吧,還是舉個例子。如果有人問我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什么,我認為是記憶。就在我所接觸到的人當中,人與人智力或者體力以及外形的差距并沒有大到判若兩人的地步,但是僅僅因為記憶的不同,人與人就差生了區別。而記憶并不是憑空誕生的,記憶像蜘蛛網,它得根據不同的環境做出不同的變化,但它始終是依據現實產生的,也就是說,我們的記憶,來自于我們的生活環境。不同的生活環境的人產生不同的記憶,而記憶決定一個人的經驗并影響一個人對以后事物的判斷,可能人與人的不同,只是生活環境的不同,與個人的意志,個性,智力,觀點,都沒有太大的關系,因為這些東西,也都是由記憶形成的。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創造記憶,也就無時無刻都在被環境改造,環境可以是場所,可以是某種規則,但我認為更多的,是個人的感受以及他人的言語。世界是有規則的,這是真的嗎?比起客觀的場所,更多時候,我們活在他人的話語和自己的感受之中。你接觸他人的時候,他人就開始不斷的向你傳達他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有的時候這種傳達并不是用語言,但人無時無刻都在透露很多的信心。所有人都在觀察他人的反應,慢慢掌握了和他人的相處方式,能和他人正常的相處后,再通過他人達成自己的目的,即便目的可能是看上去很美好的所謂友情,陪伴,親情,但得有目的,不然就無法和他人產生聯系,就無法行動,這可能就是所謂的規則。久而久之,目的達成的越多,越對規則開始深信不疑,然后人的行為就可以標準化,統一化了,許多行為也會有了固定的含義。見了親戚或者長輩要懂禮貌問好,朋友就要在朋友有困難時盡全力的幫他一把,你如果想和那個女孩交往你要用情書和告白把她追到手,是的,很多事情,不知不覺間,被規則定型了,因為,大家都如此。可一向如此,就一定是正確的嗎?這沒有道理啊,世界上難道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為別人這么做所以我也這么做?大家小時候都被教育要好好聽話,好好學習,所以只要乖乖聽話就是正確?大家都是要結婚,都是要生孩子的,所以結婚生子就是正確的?是呀,大家都這么說,大家都這么做,那就是正確的。可是,如果那是正確的,為何我剛和那個親戚問完好轉過頭你就說他的壞話?有些事情我確實無能為力,你總是用朋友的名義來麻煩我,難道產生拒絕的念頭都是錯嗎?我如果喜歡一個人,那么我可不可以不寫情書也不告白,甚至不追她,可不可以?我們不知不覺活在他人的期待和話語之中,所有和你產生聯系的人都對你有所要求,我們也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盡力活著,但同時我們也對他人有所期待,長此以往,我們可能會是個好父親,好朋友,是個任何滿足他人期待的社會角色,而我們自己已經泥足深陷,難以自拔,有一天我們想要掙脫面具,但發現我們活著只是為了戴著面具演戲而已,于是我們也開始為他人戴上面具,希望自己不是孤獨的,希望他可以滿足我的期待,成為我的同類,這開始了一個循環,大家都開始不約而同的戴上面具,而當有人摘下面具的時候,會失去一份沉甸甸的東西,失去了這份沉甸甸的東西,就會發覺到自己和他人居然不一樣,所有人都戴著面具,而你沒有,你沒有同類,你沒有可以產生聯系來達成目的的他人,那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輕。但我還是想問一下啊,他人說的道理,他人自己都未必相信,我們又何必真的當真呢?活著就會有好事發生?不管你活的多么痛苦,但活著一定比死了強?你如果自己都不是這么認為的卻對別人說了這樣的話,那才是真的不負責任吧。我也不知道,你再也不想見任何親人,再也不想交任何朋友,再也不想去愛任何一個人,再也不扮演什么角色,也沒有什么必須要做的事,那會是這么樣子,我只是希望我們可以多一點自由,不受他人干擾,自己思考。
可能以后,人類越來越擁有智慧,以后,我們不光說,我對我的家庭有所要求,我對我的愛人有所要求,我對我的學校有所要求,我對我的城市有所要求,也許,以后我們或許還會說,我對我的世界有所要求。
我所說的,都是沒有意義的問題,沒有意義的問題沒有答案,不要把這些問題或者看法和現實強行聯系起來,包括我在小說中對于時間機器的構想都是我自己瞎編的,沒有任何現實中的理論依據可以作證我的觀點,你看著圖一樂就好,切莫當真,其實小說里那些對話也一樣,只是我自己發呆的時候亂編的,沒有任何實質的依據,抱歉讓你看到了一堆瘋人瘋話,不過考慮到我痛不欲生的腦瓜子,就先原諒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