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最近看到過一句話:“三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很幸運,小A在初中時懂得了這個道理,小A“有幸”認識一位善言的女同學,這位同學口有巧舌,所以善辯,辯為狡辯也。
大家也知道A哥在初中的傳奇,每次A哥與這位同學同學講話都要三思而后行,因為一不小心就會被歪曲話中的意思,對字面意思進行過度解釋。(小A):“當時你干嘛和她玩套路?不理她不就好了?”(三年前的小A):“......我要預知后事如何,自然不會和她浪費口舌,可是當時年少輕狂、年少輕狂。”
小A與她講話到最后總會吃悶虧,(小A):“不是啞巴有苦也說不出。”她總會把小A講的話對外“傳頌”。后來,小A也漸漸的明白了一個道理,(小A):“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凡夫不可語道”。三觀不合,浪費口舌,道不同不相為謀。
以當時A哥的脾氣當然與之撕破臉皮,(小A):“奈何她臉皮太厚撕不動”。兩個人也徹底攤牌,她走上了她的陽關道,小A也走上了自己的獨木橋。
后來,小A上了高中也“三生有幸”聽到了她的傳言,別人也在背后說起了她的是是非非。當日,小A也讀到了當時火燒圓明園的主謀在印度被雷劈中的故事。據說,當時尸體被火燒了三天三夜。跟他當時火燒圓明園時的場景一樣。
(小A):“世人從不相信因果,可是因果循環,蒼天又會饒過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