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共情能力很強的人,在人們還在努力理解他人的情緒的時候,我已經能夠感知別人的情緒。
在我兒時,我就因為能感受到別人的情感而感同身受,每當小伙伴們不帶我玩的時候,我都能明白它們的心情,但這種能力當我在逐漸長大后,就漸漸消失了。
說實話,它使我的童年感到困難,讓我有一種說不出的討厭人群的感覺,但是我現在仍然也十分討厭人群,當我走在大街上或者是人潮擁擠的地方,我就會說不清楚的感覺到惡心與厭惡。
也許,在小時候那應該叫做社交恐懼,但當我逐漸長大,我發現世界開始慢慢地變得不在相同,少數人不再以善意的眼光看待他人。
我也許是那少數人當中的一個,但是每當我在公交車上坐下,若有老人上車,我還是會起身,盡管我認為我是不想起身的,但是身體快過了行動。
我不知道這是一種什么表現,也許是我童年是的共情能力沒有被完全的磨滅,還一息尚存。
但是當我遇到那種擁有自我,可以理直氣壯的無視他人,只顧自己,自私自利,還大聲嚷嚷,叫嚷著為什么不滿足他,說實話,我會感到羨慕,羨慕他有自己獨一無二的人格,但是我也會厭惡,這種自私到了極點的人,令我作嘔。
終于我在有一天想通了:共情能力強弱應該從實際行為判斷,光會共情卻做不出好事的話,他不過是把共情當生活的調劑罷了。誰說壞人就一定不愛看煽情電影。
我也許是將這種東西當成了善良的面具,但是也許我也是個普通到在普通不過的人了。
我也許并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么極端。
我逐漸成長,逐漸包容,逐漸學習,逐漸理解我理解到的所思所感。
我開始成長,開始包容,開始學習,開始理解我理解到的所思所感。
起初我們揣著明白裝糊涂。后來,我們揣著明白裝糊涂。并不是我們愿意活得不明不白。只是,好多事情,一用力,就會拆穿,一拆穿,就會失去。成人的世界,總是這么脆弱。——蘇芩。
我很喜歡這句話,在這里也推薦給你們。

一見生財謝必安
求推薦,求收藏求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