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群英匯聚,整裝待發
“報~!啟稟太守大人,探子來報說三十里外有三股人馬朝錢塘城開來,人數多達十萬之眾!目前尚不明確是敵是友。”前來報信的士兵驚魂未定,滿頭大汗。
“什么?!”太守袁立聞言渾身一哆嗦,雙腳發軟,差點就站立不穩。
“前腳剛趕走賊寇,后腳又有賊寇前來,莫非是天要亡我錢塘城嗎?”
葉水良趕緊扶住,笑著道:“袁太守勿要慌張,我料那三股人馬必是劉伯溫和我金錢幫以及明教之人,是友非敵,待探馬再報,如若確定,一并迎至城外,正好整編一下軍隊。”
袁太守抹了一把額頭的汗水說道:“原來如此,想不到葉將軍居然身居一幫一教之主,實在是少年英雄,匪夷所思啊!下官如此失態,倒是讓將軍看了笑話。”
葉水良握著袁立的手,誠懇地說到,“無妨,太守大人心系漢室,心系百姓安危,數年如一日,將這錢塘城治理得井井有條。如今又竭力讓錢塘城免受戰火荼毒,如此細致入微,本將軍佩服之至,豈有嘲笑之理?好了,太守大人,至今日起,江南應再無戰事。你且安心治理此城,做我北伐大軍的堅強后盾即可。”
“承蒙將軍委此重任,下官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袁立聲淚俱下。
想他袁立本就是一介文官,機緣巧合之下做了這錢塘城的太守。帶兵打仗實在不是他所擅長,于是他決定將城池獻與葉水良,以求保全這座東南第一大城。與葉水良一番交談,自是讓他深感欣慰,沒有錯付與人,故而有感而發。
“報~!啟稟大將軍,城外三股人馬已打探清楚,是蘭溪城方向來的援軍。此外,城下有人自稱是大將軍舊部吳杰超,前來求見大將軍。”
“袁太守,速速吩咐下去加緊準備勞軍之事,我先去處理點要事。”葉水良說完急匆匆地往城外走去。他喵的,差點都忘了勞資的造船廠了。
一看到葉水良,吳杰超就笑盈盈地貼上來了。
“嘿嘿!葉少,你可算來了,那些戰船和工匠們昨日賊寇攻城的時候,已經全被我們轉移到海上了,保證完好無損。只是九夫人和十夫人昨日出城游玩的時候遇到了賊寇,跑到船廠來避難了,是否現在把她們送回府里?他們就在后面的馬車里。”
“什么九夫人十夫人,勞資哪兒來那么多夫人,你小子別胡說八道的!”
“就是那位穿紫衫的夫人和那位戴面紗的……”
“那沒事兒了,就由你護送兩位夫人回府吧,然后船廠你繼續盯著,吩咐工人們照常開工就行。”葉水良拍了拍吳杰超的肩膀,這小子很懂事嘛!
一段小插曲過去,劉伯溫帶領的蘭溪將士們,金錢幫的部隊,明教的部隊都齊聚錢塘城下。按照葉水良的吩咐,在城外扎營。密密麻麻的帳篷綿延數十里。
葉水良吩咐所有的領兵之人入城參加宴會,然后又有剛剛收編的數萬人馬從城里運出一車車的酒肉到軍營里勞軍。這也得虧是在錢塘這樣富庶的大城,要是其他地方,估計這數萬人的吃食都成問題。
明教領軍的是韋一笑和五散人中的彭和尚以及周癲,帶來的是五行旗中的厚土旗。此時的朱元璋也在其中,還是一個掌旗使。巧合的是,此時的常遇春和徐達也是掌旗使。韋一笑向葉水良極力推薦朱元璋,徐達和常遇春三人,說這三人都是可造之材,能當大任。葉水良于是順水推舟,給三人都封了個千夫長的官職。
金錢幫這邊是執法長老鐵長風親自帶隊。金錢幫的弟子本來就良莠不齊,自然是要精挑細選,也給出了三個千夫長的職位,分別是鐵長風和執法長老嚴正新收的弟子,名為韓業和姚成,還有一位是王富貴的遠房侄子,叫做王毅。至于蘭溪城的軍隊,他沒有調動,照舊是章溢葉琛二位大學士在統領。
一場意料之中的求官之后,眾人便開始在酒宴上相互寒暄,推杯換盞,一副其樂融融之象。
第二日,在城門上讓劉伯溫宣讀了關于一些整編軍隊的規則,分別在明教和金錢幫里挑選出兩萬名精銳的戰士隨軍北伐,其余的人作為預備部隊,分散到江南各處城鎮屯田,同時進行操練,負責守備江南各處城鎮的安全。待得前方的部隊攻下城池之后,立馬進行接管和治理。
于是,在葉水良的安排下。錢塘城內又臨時開辦了一所官員培訓機構和一所軍官學校,官員培訓暫時由劉伯溫負責,軍官培訓葉水良決定暫時讓金錢幫的執法長老來擔任。具體細節他早已羅列好交給劉伯溫了。
整編軍隊需要一些時日,葉水良這幾日里與眾女夜夜笙歌,竭盡所能讓她們忘卻離別之苦。一向端莊賢淑的蘇坦妹也難逃魔爪,完成了人生中的一次蛻變。
葉水良相信憑眾女的實力,數千人的軍隊估計都不能傷害她們分毫。所以只讓太守袁立調派了一支約摸二十余人的小隊干一些跑腿的活兒。
倒是劉伯溫和那執法長老,應當成為重點保護對象。畢竟他們將來可是為軍隊輸送人才的重要力量。
新組成的軍隊被葉水良打亂后又重新整編。取名為“明漢軍”,意為復興漢室之軍隊。喊出了“驅除韃虜恢復漢室”的口號。他自封討逆大將軍,全軍戰斗人員六萬,后勤人員兩萬,共計八萬人馬,迎著春風,浩浩蕩蕩地向北方開去。
葉水良騎著一匹高大的白馬,身著黃金鎖子甲,頭戴金盔,鮮紅的披風隨風起舞,那英俊的面容,犀利的眼神,確實有幾分全軍統帥的味道。
一路上,不論是遇到山賊流寇,還是元朝的散兵游勇。葉水良都身先士卒,一馬當先,有時身中數箭依舊勇不可當。著實激勵了不少軍中將士。以致于整個江蘇境內的城池見到葉水良兵臨城下,紛紛望風而降,自愿獻城。葉水良嚴令軍中將士不得侵擾百姓,所過之處,秋毫無犯。頓時又獲得了不少好名聲。
由于一路太過順利,不過短短兩個月,葉水良率領的明漢軍就成功地收取了江蘇全境。以致于劉伯溫還來不及培養出合格的人才前來接管城池。于是葉水良又親自到城中去請那些德高望重之人暫時主持大局,以待后續。
由于那日酒宴上提拔的幾位千夫長確實作戰勇猛,漸漸嶄露頭角。再加上軍隊的數量急劇擴張。葉水良一時間竟有些指揮不過來。于是將那六人提拔為萬夫長,分南北兩個方向收取安徽。
其中朱元璋、韓業、姚成三人一路,以朱元璋為主,其余二人為輔,帶足糧草軍械,攻取安徽鳳陽以北全境,允許沿途收編散兵游勇。常遇春、徐達和王毅三人一路,以常遇春為主,其余二人為輔,帶足糧草,從揚州出發,攻取安徽南部,順勢西進,允許沿途收攏各地散兵游勇。
葉水良知道他們帶出去的部隊是經過自己調教的紀律嚴明的軍隊。但他怕這些人沿途收編那些良莠不齊的散兵游卒,破壞了軍中紀律。所以嚴令,讓他們約束管教各自的部下,攻入城池之后,不得侵擾百姓,不得劫掠平民百姓,不得濫殺無辜。如有違反,軍法從事。如遇糧草不足等問題,當向百姓們寫下借據,日后必須加倍奉還。務必將“不侵擾平民百姓”這一條例貫徹到底。讓“明漢軍”紀律嚴明的風評廣傳天下。
葉水良將一萬六千名蘭溪軍盡數留在自己身邊聽用,打算讓他們去操練新軍,打算不久之后北上收取齊魯之地。同時也有在等劉伯溫派人前來接管城池的意思。
沒辦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江蘇全境,當地百姓們的從軍的熱情大增,無數青壯男兒爭先恐后地自愿加入“明漢軍”,葉水良擇優錄取,選了其中的五萬人。這些人起碼要訓練兩月才能投入戰斗。如今他已經是擁兵十幾萬的大將軍了。
在此期間葉水良也沒有閑著,發往各地的命令一道接著一道。數日前錦衣衛的林風還發來了一條條重要消息。其中最重要的消息就是那位號稱轉世明王的起義軍領袖被元朝廷以雷霆之勢鎮壓了。已經兵敗身死,現在由他的兒子韓林兒帶著起義軍的殘部正向南方逃竄。如果葉水良推測不錯,現在那逃竄的小明王應該碰上了朱元璋等人吧。也不知他們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還有就是元廷內部的爭斗愈演愈烈,元順帝多日不理朝政,沉湎與酒色之中。以致于當朝丞相竟被幾位權臣合謀誣陷下了大獄,還渾然不知。派去鎮壓韓山童叛亂立下大功的將軍,汝陽王的親子王保保被人排擠,去了隴西戍守。汝陽王一氣之下閉門不出已數日。
再就是那皇帝冷落皇后,寵幸一位高麗的奇氏妃子。那妃子原本是高麗貴族之女,有幸得到元順帝的寵愛,得了個貴妃稱號,在宮里興風作浪。近幾個月來更是多次在皇帝身邊吹枕頭風,讓她遠在高麗的父兄憑借元朝的威勢在高麗不斷排除異己,搞得整個高麗民怨沸騰,朝廷里烏煙瘴氣。
這三條消息不可謂不重要,孟子有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內憂外患,國恒亡”,元朝,氣數將盡矣!
“不過,我那小娘子趙敏也不知道怎么樣了。看樣子將來還可能對上王保保這個大舅哥,有點難辦呀!”葉水良揉了揉太陽穴,繼續翻閱各地送來的信件。
劉伯溫來信說南方有一股實力強大的義軍,首領是一個叫作陳友諒的年輕人,此人文韜武略皆是不凡,麾下有一員名為張定邊的猛將,作戰勇猛無比,已經攻占了南方數座重城,已經建國稱帝,號稱陳漢,此時正向江西湖南方向移動,但似乎沒有與我軍交鋒的打算。
蜀中被一個叫作明玉珍的人割據了,此人已在蜀中建國稱帝,號稱大夏。西北被一個叫作李思齊的元朝將領割據了,目前正在隴西與王保保對峙。云貴地區一位元朝的王爺提支帖木兒宣布自立,自號南元……
“好家伙!這個陳友諒是有光環嗎?不到一年的時間居然拉起了一支隊伍不說,還特喵的稱帝了?這些人怎么都不按套路出牌啊,不是應該先打敗朝廷嗎?現在玩兒得這么嗨?幾個意思啊?感覺像在過家家一樣啊!”
葉水良哭笑不得,自己這一路上僅僅兩月就攻占了江蘇,還以為可以沾沾自喜一下。尼瑪!結果別人都稱帝了。這不是開掛嗎?不行,本將軍也得加快時間了。開掛是吧,本將軍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