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桂林到陽朔的世外桃源,要一個小時的車程。
為什么叫“世外桃源”呢?因為此地以陶淵明《桃花源記》為主題,風景唯美,“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這里有一個風雨橋,是侗族特色建筑,沒有用一根釘子,但不確定是否是榫卯結構。據說過橋的時候親屬之間可以牽手行走,不過不能回頭,寓意將不好的事情拋之腦后,來年風調雨順。
此地有幾位侗族同胞,為大家獻上民族歌曲。侗族同胞有個自創歌聲,叫“侗族大歌”,歌曲據說傳到了法國的上層社會,隨后柳州市聯合另外兩個行政單位申報了非遺,所幸沒有被韓國搶去。
侗語的“再見”發“掰樓”音,普通話寫作“拜咯”。
此地還有游船。游船繞燕子湖走,在航行路上會與壯族女同胞和男同胞用壯語對話(請注意,可能有人認為狀語和越南語沒有什么區別,實際上兩者大相徑庭,與越南語相似的是京族的京語)。壯語的“你好”發“猛尼”音,“朋友”則發“八麥”音。對話時,向導會提示你。
航行時還會經過燕子洞。洞內拍照,建議后期曝光合成高亮度照片,因為洞內不推薦開閃光燈。
隨后會有一條走廊,里面擺放著少數民族紡織工具。
隨后世外桃源便可告一段落。再講講陽朔縣的美食。
陽朔的漁船都有一只魚鷹。為了防止魚鷹捕魚入迷,漁民會栓繩束縛魚鷹,只給它吃小魚。而魚鷹每次捕獲的大魚一般是劍骨魚,存放在下巴處的兜內,取出后做成啤酒魚、芝麻劍都很美味。
此外,還有荔浦芋扣肉。荔浦的芋頭萬不可蒸食,需要炒菜用,最經典的就是荔浦芋扣肉,用五花肉和荔浦芋油炸后蒸煮而成,做成后肉肥而不膩,芋咸香軟糯,極為美味。食用時需要一塊五花肉搭配一塊芋頭食用。
這里還得說一下經典的平樂十八釀。平樂十八釀用十八種不同的原料作釀殼,配以餡料用包、填、釀、夾等手法,再蒸、煮、煎、燙后制成,共計有三十余種,我品嘗的是田螺釀。十八個田螺,殼,殼內有肉,不知是什么肉,不過很美味。
陽朔縣城兩條大型街道中的西街是酒吧一條街,幾乎滿街燒烤酒吧,店鋪售賣精品商品,但如果售價超過100元,買的時候就要推敲一下劃不劃算了。
陽朔暫時告一段落。不過下一章的東西仍然與陽朔有點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