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网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网文欣阅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仙俠

三國之鬼谷傳人

本章水一篇

三國之鬼谷傳人 長門劍仙 11022 2021-07-13 20:33:37

  完整的本科畢業論文10000字

  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范文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特別是Internet與校園網的接軌,為中小學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網絡教學真正成為現實,同時也為中小學教育開辟了廣闊的前景。陳至立部長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全國實施中小學'校校通'工程,努力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標是用5年到10年時間,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建設,使全國90%左右獨立建制的中小學校能夠上網,使中小學師生都能共享網上資源,提高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校校通”工程的啟動和發展,給中小學教學帶來革新的機會,為學科教學信息化奠定了物質基礎。如何有效地利用網上的資源,建構基于網絡的現代教學模式是一個迫切研究的問題,而開展網絡教學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就是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因此,開展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探索與實踐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

  一、課題研究背景

  (一)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1、網絡教學的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統性

  通過對國內外有關的學術刊物(如《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網站和國際國內有關學術會議(GCCCE、ICCE、CBE等)的論文集進行分析,網絡教學的設計研究主要是關于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設計和協作學習的設計等方面,缺乏系統的研究。可以說,網絡教學的設計理論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網絡環境下如何利用網絡資源進行主動學習、利用虛擬情境進行探究學習、利用通訊工具進行協商學習、利用工具進行創造學習的設計以及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等方面,都值得我們去研究。

  2、網絡教學的評價研究才剛剛起步

  隨著Internet應用的普及,網絡教學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場所。然而,與傳統教學相比,網絡教學的質量保證體系卻顯得不夠完善、健全。如何保證網絡教學的質量,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網絡教學評價模型,已成為網絡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時至2000年,教育部批準全國31所高校建立網絡教育學院,但卻沒有制定出如何保證網絡教育質量的相關政策。美國國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發表了一份名為“在線教育質量:遠程互聯網教育成功應用的標準“的報告,然而,這些文章(報告)也僅僅是描述性的定義網絡教學的評價指標,而對如何組織評價、如何獲取定量數據、評價數據如何促進教學等方面則很少涉及。目前,網絡教學的支撐平臺中的學習評價模塊往往只含有測試部分,而缺乏相應的分析與反饋。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促進網絡教學的發展,提高網絡教學的質量

  由于網絡教學可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在網上組織最優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學習者在網上可以學到最新的知識,因此是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與實踐,使網絡教學更能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充分體現學生的首創精神,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不同情境下去運用他們所學的知識,而且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行動的反饋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從而提供網絡教學的質量。

  2、尋找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實現學生遠程交互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的技術解決方案

  3、完善和發展教學設計理論

  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與傳統教學,不僅是教學環境的不同,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傳播形式上都有本質的區別。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能夠解決網絡環境下,教學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調控教學過程,如何有效實施教學活動以達成教學目標,是對教學設計理論的完善和發展。

  二、課題研究內容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

  1、網絡教學設計理論體系的研究

  包括教學目標的設計、建構性學習環境的設計、學習情境的設計、學習資源的設計、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學生協作學習活動的設計、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學習評價工具的設計等。

  2、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的研究

  (1)網絡教學策略的研究,如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內容組織策略、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情景營造策略、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對話組織策略、網絡環境下的的課堂管理策略等

  (2)網絡教學模式的研究,如項目化學習模式、探索性學習模式、研究性學習模式等

  3、網絡教學評價的內容體系、方法、步驟與模型的研究

  4、網絡教學設計系統軟件的開發與應用

  5、網絡教學評價系統軟件的開發與應用

  根據上述研究內容,總課題下設如下子課題:

  1、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的理論研究(謝幼如、李克東)

  2、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鄧文新)

  3、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系統的開發(柯清超)

  4、Web課程的教學過程設計及支持系統的研究(陳品德)

  5、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理論的應用研究(余紅)

  (二)課題的研究目標

  本項目的研究目標是:運用現代教學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通過教學改革與實驗,探索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理論和方法,開發相配套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和評價系統軟件,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網絡教學的途徑與方法。

  (三)預期成果形式

  1、論文與專著

  發表有關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一系列學術論文,出版專著《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

  2、電腦軟件

  開發《網絡教學設計系統軟件》和《網絡教學評價系統軟件》,制作《網絡教學設計》專題教學(學習)網站,建立《教學設計》多媒體資源庫。

  三、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項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動研究、實驗研究、評價研究等方法。

  對于較大規模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模式的試驗研究,將采用行動研究方法。

  對于個別帶有創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見解的小范圍的教學研究,則通過建立科學的假設,采用實驗研究的方法。

  關于教學模式的評價和有關教學效果的分析,則采用評價研究方法。

  研究步驟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資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開發軟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學試驗,評價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擴大試驗,歸納總結

  (二)關鍵技術

  1、基于網絡的協作化設計思維工具的通訊模型的構建;

  2、教學設計系統中師生教學活動的可視化表示與分析;

  3、網絡教學的教學評價模型的構建;

  4、網絡教學過程中學習反應信息的自動采集與處理。

  四、課題研究價值

  (一)創新點

  1、建立網絡教學設計的理論體系與方法。

  2、建立基于網絡環境的各類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3、開發出操作性

  強、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件。

  (二)理論意義

  傳統的教學設計是應用系統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學的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他們的方法與步驟,并對教學結果作出評價的一種計劃過程與操作程序。現代教學設計理論已經不拘泥于系統論的理論基礎,不強調對教學活動的絕對控制,逐漸放棄呆板的設計模式,開始強調教學設計的關系性、靈活性和實時性,從而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課題的理論成果將完善和發展傳統的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

  (三)應用價值

  1、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總結并形成基于網絡環境下學科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優化中小學課堂教學結構。

  2、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并總結信息化時代如何改革傳統的思想和模式,使學生學會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的方法和經驗。

  3、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絡資源的途徑與方法,形成一批優秀的網絡教學課例。

  4、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開發出具有應用推廣價值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件。

  五、研究基礎

  (一)已有相關成果

  1、曾于93年、97年兩度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其中《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項目的成果在全國的大中小學廣泛應用,《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多次再版發行。

  2、出版的《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含教材與光碟)(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與制作》(含教材與光碟)(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編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等,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國廣泛應用。

  3、97年《多媒體技術在基礎教育改革中的應用實驗研究》和《小學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獲國家教委全國師范院校面向基礎教育改革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4、承擔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研制開發與應用》(簡稱96-750)《小學語文科學小品文》、《小學語文古詩欣賞》、《小學語文擴展閱讀》、《初中語文新詩賞析》四個子課題的研制與開發,4個項目6張光盤全部通過教育部組織的專家組鑒定,被評為優秀軟件,并由BJ師范大學出版社和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在國內及東南亞地區發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學習反應信息分析系統》獲GD省高等學校優秀多媒體教學軟件一等獎,并出版專著《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條件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是“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單位,我國的教育技術學博士點之一。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擁有從事計算機教育應用研究的人員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講師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碩士研究生近15名。他們在長期的研究工作中,對各種多媒體教學軟件、網絡教學應用軟件、學科教學工具、資源庫管理應用系統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并已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擁有先進的計算機軟件開發實驗室兩個、國家級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制作基地一個,在國內教育技術領域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三)參考文獻

  1、《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主編,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01年

  4、《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學設計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韋杰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謝幼如編著,BJ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

  8、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CCCE)第一屆至第五屆論文集,1997年(廣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門)、2000年(新加坡)、2001年(臺北)

  9、《改善學習--2001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選編》,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認知過程的評估》,J.P.戴斯、J.A.納格利爾里、J.R.柯爾比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李克東編著,BJ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六、研究組織機構

  本課題的研究人員由教學設計專家、信息技術教育應用專家、網絡技術專家、學科教學專家、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研究人員與研究生組成,以大學的教育技術研究所為核心,主要以廣東、江蘇、浙江、福建等地區的部分中小學以及西部一些網絡環境較好的中小學為研究基地,輻射其他地區的中小學,借助信息技術產業的技術力量,實現理論、技術與學科教學的優化整合。

  總課題組顧問:南國農教授(我國著名電化教育專家,西北師范大學)

  李運林教授(華南師范大學電化教育系原系主任)

  周君達教授(中央電化教育館原副館長)

  蘇式冬教授(廣東教育學院原副院長)

  許漢特級教師(廣州市教研室)

  總課題組組長:謝幼如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李克東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總課題組成員:柯清超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陳品德副教授、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網絡中心)

  鄧文新講師(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余紅副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總課題組秘書:王冬青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高瑞利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劉鐵英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孔維宏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徐光濤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楊淑蓮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尹睿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本科畢業論文的格式是怎樣的?最好有例文可以參考一下

  各個學校的格式都不一定統一的。要到學校網站下載模板。現給你一份交大的模板:附件二BJ交通大學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關于畢業設計(論文)若干問題的規定一、畢業設計(論文)的目的和任務畢業設計(論文)是在學員完成專業教學計劃的學習后,全面檢驗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其目的是通過這一實踐教學過程,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培養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其任務是:通過畢業設計(論文)教學過程(包括題目的選擇、資料的查閱、外文資料的翻譯、研究方案的制定、具體研究的過程、研究成果的總結、論文的撰寫和答辯中的語言表述等)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工程素質,培養學生的獨立解決現場實際問題的工作能力,為進一步搞好本職工作和今后繼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二、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 1.選題應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受到比較全面的訓練。 2.緊密結合學生的本職工作,選擇與生產、科研任務相結合的題目,切實解決生產實際中存在的問題。 3.題目類型可根據專業特點及指導教師與學生的不同條件選擇。可以是科研課題、工程設計、理論分析、實驗研究、設備調試、專題論述等形式。 4.題目的難度和工作量要適合學生的知識、能力、相應的實際條件和畢業設計所規定的時間。既要具有一定的水平,又要使學生在規定的期限內經過努力能按時完成,并獲得結果。 5.選題應考慮到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訓練,給學生以充分發揮和施展才華的空間。原則上一個學生一個題目,大課題也可分成若干個子課題,由若干學生分擔完成,但每個學生要對整個課題有全面的了解,且要明確每個學生應獨立完成的任務,各有側重,并有一定的工作量。幾個學生不得合搞完全相同且無法分工完成的題目。 6.學生選題按下列程序進行:學校公布選題目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題目,或自薦論文題目,按要求填寫在《畢業設計(論文)選題申報表》上。《畢業設計(論文)選題申報表》匯總后,由有關專業學院教務科根據學生志愿和教師意見,確定學生的畢業設計題目,報主管院長審定批準后向學生公布并報我院備案。三、畢業設計(論文)的指導 1.各專業學院應選派教學水平較高、有一定實踐經驗的講師或工程師及以上技術職稱的教師或工程技術人員擔任畢業設計(論文)的指導工作。 2.教師應認真、及時地下達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任務書的內容包括課題內容、基本要求、重點研究的問題,主要技術指標及其他要說明的問題(如進度要求,應達到的技術經濟指標、推薦方案、參考資料等)。3.指導教師要指導學生獨立工作,既不包辦代替,也不放任自流。要經常檢查進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四、畢業設計(論文)的檢查學生接到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后即可進入畢業設計階段。其間,指導教師要進行三次關鍵性的檢查。1.開題檢查學生根據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的要求,經過調研,在充分理解工作目的的基礎上,應在2周內寫出開題報告,交指導教師檢查。檢查學生是否已充分理解課題的內容和要求;工作計劃是否切實可行;是否具有課題所要求的試驗條件等。開題檢查不合格者,必須在2周內重新完成。開題報告的要點如下:(1)文獻綜述:學生根據任務書的要求進行資料的搜集,查閱有關文獻,參考書及資料,進行文獻綜述,說明本課題的重點、難點和特色。(2)選題的目的和意義:要求學生闡明選擇該課題做畢業設計的目的、結果、思路、必要的理論基礎,包括該領域國內外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的綜述,可行性論證。同時,要明確該課題的邊界,擬達到的目標及該課題的現實意義。(3)研究方案:學生根據任務書的要求及文獻綜述中所說明的重點、難點,確定為實現設計的目的擬將采用的研究方法、技術手段和實施方案。(4)進度計劃:學生應將設計任務進行科學分解,將分階段完成的任務進行合理的時間分配,制訂出較為現實的進度計劃,確定出每個階段的階段成果,以便于指導教師的指導與檢查。2.中期檢查中期檢查在畢業設計進行到一定階段時進行。檢查學生畢業設計的進度和質量,題目是否恰當,并針對學生的問題做相應的指導。檢查結果應記錄在案,作為論文最終評判考核的依據之一。 3.結題驗收結題驗收在試驗或設計工作完成后,論文正式書寫完前進行,檢查要點為:(1)學生的在工作態度是否認真,行為是否規范;(2)學生的設計圖紙是否合格,實驗數據是否完備可靠;(3)學生的試驗演示操作、試驗結果或計算機程序運行結果;(4)學生是否按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的要求完成全部工作。結題驗收不合格的學生不允許書寫論文,限期整改。五、畢業設計(論文)的規范要求 1.畢業論文的組成畢業論文由封面、畢業設計(論文)成績評議、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中期檢查、結題驗收、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錄、正文、參考文獻、附錄等十二部分組成。封面由學校統一印制,按要求填寫。論文題目一般不超過25個字,要簡練準確,可分二行書寫;任務書由導師填寫,裝訂于指定位置,教師簽字后生效;開題報告由學生認真書寫,經指導教師簽字后的開題報告有效;摘要中文摘要字數應在400字左右,包括論文題目、論文搞要、關鍵詞(3至5個),英文摘要與中文摘要內容要相對應;目錄按三級標題編寫,要求層次清晰,且要與正文標題一致,主要包括摘要、正文主要層次標題、參考文獻、附錄等;正文論文正文包括緒論(或前言、慨述等)、論文主體、結論。工科論文要求符合科技論文格式,正文文字應在15000字以上(專科生的論文應在12000字以上);參考文獻必須是學生本人真正閱讀過的,以近期發表的雜志類文獻為主,圖書類文獻不能過多,且要與論文工作直接相關。附錄含外文復印件及外文譯文、有關圖紙、計算機源程序,如果安排有畢業實習,需提供畢業實習報告等。 2.畢業論文的書寫(1)論文要用統一的畢業論文用紙用中文打印或手寫。手寫每頁20行,每行20-22字,用黑或藍黑墨水工整書寫;打印正文用宋或楷體小四號字,版面上空2.5cm,下空2cm,左右空2cm(靠裝訂線一側增加0.5cm空白用于裝訂)。對字體和字號的要求如下:題目用一號(分兩行書寫時用小一號)黑體字;第一層次(章)題序和標題用小二號黑體字,題序和標題之間空兩字,不加標點,下同;第二層次(節)題序和標題用小三號黑體字;第三層次(條)題序和標題用四號黑體字;第四層次(款)題序和標題用小四號黑體字;第五層次(項)以下標題和題序與第四層次同。(2)論文中所涉及到的全部附圖,不論計算機繪制還是手工繪制,都應規范化,符號符合國頒標準,手工繪制要用繪圖筆,圖號標注無誤。六、畢業設計(論文)的答辯 1.相關專業學院要組織成立畢業設計(論文)答辯委員會。答辯委員會由5名以上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組成,由教學院長擔任學院答辯委員會主任。各系設分委會,下設若干答辯小組。答辯小組由不小于5名具有講師及以上職稱的教師組成,但其中至少須有兩名具有高級職稱。需聘請校外人員擔任答辯委員會成員時應由主管院長批準。 2.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畢業設計(論文)后,首先交指導教師詳細評閱,寫出評閱意見,向院答辯委員會提出能否參加答辯的意見。學生必須在答辯前3天將畢業論文全部材料和指導教師評閱意見交系答辯分委會。由答辯分委會把材料轉給合適的教師審閱,該教師閱后要寫出評閱教師意見給出成績。對未按時完成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或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太差的學生,答辯委員會(或分委會)可做出不準其答辯的決定。不能參加答辯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成績按不及格處理。 3.每個學生的答辯時間為30分鐘,其中答辯學生自述時間為15分鐘,回答提問時間15分鐘。答辯學生要自述該設計的主要特點、分析和計算的主要依據與結論、設計中的體會和改進意見。在自述中要出示有關報告、圖表、數據或實物。重在考核學生的組織與表述能力。自述后,答辯小組成員應圍繞畢業設計課題內容進行提問。要求答辯學生回答。重在考核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對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七、畢業設計(論文)的成績評定 1.答辯委員會(或分委會)根據學生完成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答辯情況以及指導教師評閱意見,在答辯后二天內評出成績,經主管教學院長審核后交我院,向學生公布。 2.畢業設計(論文)的成績按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個等級評定。評分比例一般為優秀10—15%、良好30—35%、中等30%、及格和不及格的20%為上限。為全面訓練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業務素質,在工程型、實驗研究型優秀論文的評定中,要求在結論之前列出一章或一節,專門進行經濟性論證、成本估算、環保分析或資源分析等,否則不能評為優秀論文。 3.畢業設計(論文)的評定依據:(1)完成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要求的情況,以及反映出學生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程度。(2)畢業設計(論文)中資料的收集和處理情況,所用的實驗手段和步驟或調查研究的方法。(3)畢業設計(論文)中,闡明或論證問題時表明學生所具有的獨立思考、鉆研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程度。實驗或上機操作的動手能力及程度。(4)論文的意義及學術水平,論述的正確性、條理性和論文的規范性,以及語言、書寫、圖表的水平。(5)實驗數據是否完整、確切、圖紙是否規范。(6)答辯中回答問題的正確性、思維敏捷程度、知識面寬度及整個設計的創新程度。(7)設計及答辯中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態度、學風嚴謹程度及遵守紀律的情況等。 4.畢業設計(論文)成績不及格的學生不能畢業,必須重做。重做畢業設計(論文)的學生須重新交納畢業工作費,重做的畢業設計(論文)題目由指導教師確定。附:參考范例開題報告題目:GIS在移動通信網本地網管中的應用報告人:通信與控制工程系柳敬一、文獻綜述近年來,隨著移動通信業的高速成發展,電信部門管理手段的現代化也逐步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為了使通信網絡的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學化,就需要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來代替低效、繁瑣的手工方式。因此使用計算機技術對移動通信設備進行管理已經勢在必行,這時移動通信網本地網管系統就應運而生。同時,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許多傳統學科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從而誕生了一批新興學科,地理信息系統就是其中之一。其英文名稱為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GIS。它能夠處理大量含有地理成分的數據信息,使你可以簡單而迅速地在大量的信息中查看其模式和關系,而不必不斷地訪問數據庫。在通信網絡中,大量的設備都有其地理位置,同時,有大量的處理如果通過地圖來進行,則會又方便又直觀。因此在網管系統中,引入GIS系統,在電子地圖上顯示基站、小區等各類通信網元的分布情況,并對網元進行實時監控管理、瀏覽配置信息和性能查看分析。二、選題的目的及意義選題背景出自項目“移動通信網本地網管系統”。該系統立足于TMN,以操作維護、環境監控工作為重點,實時監測全網的運行情況,快速響應網上的各種事件,提供性能分析報告,不僅為設備的集中操作提供了方便、可靠的技術手段,而且為網絡優化和經營管理決策提供了參考依據。地理視圖作為本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是使用GIS技術,在電子地圖上,將各類通信網元按地理位置顯示成一個分布圖。用戶可以對圖進行操作,也可以對網元的告警、配置和性能信息進行查看和分析處理。地理視圖是直接與用戶交互的前臺界面,其制作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用戶對整個系統的認識,可見地理視圖在此項目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此外,GIS還廣泛應用于諸如交通管理、商業銷售等領域的軟件開發中,因此,研究和開發GIS系統是很有意義的。三、研究的重點內容本畢業設計涉及到的主要內容有:數據庫存、Internet網絡應用、MapInfo和ASP技術。系統的GIS軟件平臺采用了MapInfo公司的MaxXtreme。MapXtreme是一個基于Internet的地圖應用服務器,可以通過Internet或企業內部的Internet向用戶發布地理信息。該地理視圖系統是瀏覽器/地圖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三層結構,需要Windows NT Server。其中地圖服務器:Windows NT,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MapXtreme 客戶機:windows 95/98。由于采用了MaxXtreme,使系統在結構上成為瀏覽器/服務器的形式,順應了企業內部網向Intranetx演變的潮流。在服務器端是用微軟的ASP技術,需要用到其中的ActiveX和VBScript技術。地理視圖子系統要通過Socket通信方法從網管系統的其他子系統獲得有關各種網元的數據流,對通信網中各種信息進行實時動態的監控、分析與顯示,并將處理所得數據傳入數據庫,以便進行信息查詢,同時數據庫要動態更新。可見,本次畢業設計既需要了解硬件知識,又需要有較熟練的軟件編程能力,既需要計算知識,又需要通信知識,是我所學專業知識在具體工作中的應用。本次設計具有較高難度,但我相信,通過學習和不斷的努力,我一定能高質量的完成本次畢業設計任務。四、進度安排 3月20日-4月15日分析題目,查閱資料,學習與畢業設計相關的知識,作好前期準備工作。 4月16日-5月10日劃分軟件工能塊,進行方案論證,編制軟件。 5月11日-6月10日調試軟件,撰寫畢業論文并征求導師意見,修改畢業論文,進行畢業論文的評議。中期報告題目:GIS在移動通信網管中的應用報告人:通訊與控制工程系柳敬畢業設計的兩個月來,在導師的幫助下以及自己努力下,我感覺到自己真正學到了不少東西。畢設進展順利,除了對通信系統網管有了一定了解外,已能較熟練的掌握VB、ASP、MapBasic、Access等幾個種編程語言。以下是畢設進展的一些概要介紹:一、總體設計●功能劃分本軟件系統功能可分為三大部分:(1)用戶選擇指標并以列表的方式顯示其值(2)將數值在地圖上顯示出來(3)由地圖查詢列表●功能描述列表顯示功能:先由用戶選擇被測對象及其被測指標值,將由交換機傳來的數據在終端以列表的形式顯示出來,要求能對某一范圍的資料進行選擇并顯示。地圖顯示功能:要求將列表中的數據在地圖上相應小區的位置以柱狀、圓餅狀的形式顯示,或以用戶選擇的顏色進行著色顯示。地圖與列表之間的查詢功能:指用戶能通過在地圖中點中小區從而跳列表中相應位置。●軟件分層模塊結構各類性能圖層基站及小區圖層地圖服務器用戶界面數據庫服務器用戶通過用戶界面看到顯示基站及小區圖層的地圖,性能圖層位于小區圖層上,用于顯示小區的各種指標值。性能圖層及小區圖層由地圖服務器生成。二、詳細設計●詳細流程(1)用戶選擇一批指標值處理(2)等待(是行數據處理、傳輸)(3)處理完成,用戶可以對 a.一個指標值,看全部小區,以柱狀、圓餅狀的形式,可以選擇顏色。 b.一個指標值,可以選指標值落在一定范圍內的,即如0.3(x(0.9等,也可以選排名前/后幾個,只看這些小區,以著色的形式標記這些小區。 c.一個指標值,可以多選幾個范圍,同時看這些小區,以不同的顏色區分。 d.多個指標值,看它們子集的交集或并集,比如SDCCH掉話率的前10個與TCH超過一定值的交集。可以有更多指針值。以區域的形式(著色)只顯示交并集。(4)將以上選擇顯示在地圖中。(5)出現一個資料表格,顯示了所有開始選擇的指標值。(6)點擊小區,列表中指針自動跳至相應的記錄。●流程簡圖開始顯示小區圖層用戶選擇指標值從數據庫服務器下載文件轉化文件顯示列表顯示圖層是否退出用戶選擇指標值范圍在圖層中點小區退出跳至列表中相應位置三、編程進展情況程序編制已基本完成,現在正在進行修改和調試,預計下周可完成。畢業設計(論文)裝訂規范 1、畢業設計(論文)封皮; 2、畢業設計(論文)成績評議; 3、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 4、開題報告; 5、中期報告; 6、結題驗收; 7、中文摘要; 8、英文摘要; 9、畢業設計(論文)目錄; 10、畢業設計(論文)正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記得采納啊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宁县| 合川市| 遂溪县| 塔河县| 辽源市| 泸州市| 安岳县| 扶风县| 渭源县| 朝阳区| 金华市| 邹城市| 玉林市| 比如县| 沽源县| 丹阳市| 元阳县| 温泉县| 五大连池市| 桃江县| 宿迁市| 维西| 黔南| 乌恰县| 云龙县| 饶阳县| 闵行区| 淮安市| 宜兰县| 昆明市| 四会市| 方正县| 九寨沟县| 绵阳市| 沙洋县| 噶尔县| 滕州市| 宝应县| 高邑县| 竹溪县| 贡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