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珊想見女兒,可醫生說要觀察身體各項指標是否健康,李司勸她放寬心,就是黃疸偏高,同病房的一個產婦建議他們把孩子抱出來,多照照太陽,黃疸自然就正常了,在三樓觀察,費用可高了。
李司去看了費用單,聽醫生說,醫保可以報銷一部分開銷,要先給孩子上戶口,辦醫保卡。
回到病房,李司同張珊商量孩子的姓名。張珊不同意女兒姓張,事先說好了姓李,為什么變了?兩個孩子都跟著當媽的姓,算怎么回事?但是李司堅持孩子姓張,張珊本就虛弱,李司本就沒打算聽張珊的,頂多算是告知她,女兒取名張婉云,是張珊曾經念叨過的名字,只不過那時是李婉云。
在張珊熟睡的時候,李司帶著他媽,開車到小鎮上的派出所上戶口,然后去辦醫保卡,趕在吃晚飯前回到醫院,戶口本給張珊看的時候,張珊直接告訴李司:“你可別后悔。”
李司心里才不會后悔,過段時間,想辦法把兒子的姓氏改過了,看哪個好事的人還敢拿兒子的姓名說事。就想抓住了他的把柄似的,有理也會虧三分,那滋味可不好受。李司原先是想離婚的,沒怎么在意,現在不行了,家要完整的,玩,在外面,隱蔽點,誰知道?有個家做幌子,玩得更放心。
月子里,張珊在家屬院的屋子里沒出去過,她怕被人問起孩子叫什么,跟誰姓,知道他們以前故事的人,自然是想滿足一下故事的后續。
李司被張珊鬧得沒辦法了,找到了他在市里政府部門工作的老同學,問了調到市區小學的條件,到教育局填了份申請調動單,回家等消息。
八月中旬,市教育局回復,市里一所小學需要一名美術老師,正好李司給張珊填表時選了美術一項,被選中了。
消息來得及時,張珊能夠離開小鎮,暫時沒有再說孩子姓氏的事情,以后一定改姓李,不能兩個都姓張。
李司見張珊沒再提孩子的姓氏問題,以為她默認了,十分高興,到市里租房子,選了處小區單元電梯房,兩室一廳一廚一衛,交了一年的房租,買了些生活日用品,帶著張珊和寶貝女兒入住。
張珊沒了產假,新學校在八月底教師集訓,她去了,女兒剛好滿月,每天往返于學校和小區之間,李司媽和張珊媽因為家里的農活要做,于是輪流帶孩子,按時在樓下等張珊回來給孩子喂奶,孩子吃飽后,張珊再趕回學校上課。
張珊對房子的渴望從未停止過,李司帶著張珊去市里的新樓盤看房子,最終選了一處正在建房的樓盤,兩人對房子的地段和戶型都滿意,離張珊的學校近,上下班方便。
買房,兩邊家里都出錢,付了首付,余下的房貸由李司每個月來還貸。張珊的工資負責生活開銷。兩人分工明確,如同搭伙過日子的人。
小海跟著媽媽,到了新的學校讀書,早上跟著去學校,晚上一起回家,學習上有不懂的地方,各科老師會細心地給他解釋,成績才保持在了班級的中等水平,小海用心地學,盡量不掉隊。
一年后,小海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市里的重點初中實驗班,開始了他緊張而充實的初中生活。
女兒小云會走路了,斷了奶,每天喝奶粉,張珊不用風里來雨里去地趕回家喂奶了,時間不再那么緊張。
下班后,張珊帶著女兒在小區里走,到孩子多的地方玩,小云喜歡同小朋友們嬉鬧,跟在后面,小腳丫子快樂地踩著地面,張珊一刻不停地跟在后面,擔心她摔倒。
新樓盤如期交房了,李司開始了裝修,手頭的錢不夠,向銀行貸款,每個月的還款壓力大,裝修是走一步看一步,上下樓,看鄰居的裝修設計,再合計自己房子怎么裝。
張珊忙著帶孩子,上班,只要有空,就會到房子里看看,想想著新家是什么樣子的。李司在拿不定主意的時候,會問張珊的想法,最后,統一樣式和材質。
完工后,房子要透氣,散散屋里的氣味。
算算日子,年前能夠搬進新家。
由于離學校近,張珊下班后,得空會到房子里坐坐,沒有家具,空空的房子,填滿了張珊的心,終于有了自己的房子了,怎能不讓人高興?
屋子里的氣味散得差不多了,開始購買家具和家電,李司和張珊在商場和家具店轉悠,添置家當。
年前,住進來新房。
從生孩子到住進新房,大概是他們過得最正常的幾年。沒有冷戰,沒有惡語相向,簡單樸實的日子,最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