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劉明達兩口子在屋里聊天。
家里房子多,劉媽給兒女都留了房間,雖然他們也基本不住,也就劉明達一家子每年回來住幾天。
正因為這樣,整個二樓基本上都是他們用,揚揚也有自己單獨的屋子,還空著的幾間房間就那么閑著。
今天弟弟劉明遠把給父母買房子的事又說了說,之前電話里也簡單說過,不過畢竟是大事,還是想幾個人參詳參詳。
因為是給老人住,方便是第一位的,獨門獨院的在城里基本沒戲了,像這一片都要拆了。
樓房的話,肯定要有電梯,附近要有大一點的商超,最好離醫院、社保這些單位近一點,如果有公園就更好了。
劉明遠還想小區要停車方便一些,他和妹妹都準備近期買車,而且將來過來看望老人,或者帶他們出去,肯定還是有車方便些。
這么限定下來,新樓盤只有一個基本符合要求,估計要年后開盤預售,到明年底交房,這個不作為重點考慮,而且有一定變數,價格肯定也要高一些。
二手房有三四個,排除房子比較老舊的,剩下兩個小區、三套房子可供選擇。
之前劉明遠和劉明麗幾個人已經都去看過了,基本確定就在劉明達去鍛煉的那個公園旁邊的景華小區,跟陳國強家就隔一條馬路。
十年的房子,周邊什么都方便,六層板樓帶電梯,房子在三樓,九十六平米的三居,不算陽臺,還帶個半地下的小儲藏室。
價格有些超出預算,全辦下來要五十三四萬的樣子,不過多花這么些錢大家都覺得值。
劉明達也很滿意,不顧劉爹的反對,直接給他轉了十萬塊錢。
他這個大兒子,以前在盡孝心方面確實做得還很不夠。
張曉芬其實挺舍不得這個小院子:“你說這么好的房子,怎么就留不住呢?你說爸媽在這住了這么些年了,要將來真的搬走,哪里能一下子就習慣了?”
她對這個深有體會,當年她爸媽第一次拆遷的時候,又盼著早點拆,又舍不得離開家園,跟老街坊聊起來,都跟生離死別似的。
特別是在等待安置房的時候,在外面租了兩年房子,老兩口真是哪哪都不適應,經常念叨老房子怎么怎么好。
“是啊,我都舍不得,更別說爸媽了。這院子那是三代人的記憶啊,特別是翻蓋這個樓房,他們真是費了一輩子的心血??!”劉明達也嘆息。
“現在爸媽身體還成,其實每天自己捯飭捯飭院子,種點蔬菜瓜果,挺好。他們也愿意住著這里,自由自在,上樓了就不方便了?!?p> 張曉芬:“你們也沒個老家什么的,要不到農村再搞個小別墅,城里鄉下來回倒著住,倒是挺好的。”
劉明達:“我爺爺奶奶都是苦哈哈來的,有了政府才翻了身,這就是老一輩唯一的傳承啦?!?p> “我兩個舅舅家在李村鄉,到縣城還有七八十里,一年也難得去一回,過陣子咱去看望看望他們。”
“現在農村的房子,城里人也買不了,私下里交易也不承認,主要是難得找到賣家。要不然倒是可以去附近買一個院子?!?p> 租的話其實也不是不行,不過那樣的房子,不翻蓋沒法住,翻蓋還得跟人打商量,租期不長的話也不合算。
本來劉明達估計這一片要等個兩三年才開始拆,不過據劉明遠和曾志超打聽來的消息,市里很快就要研究縣里上報的建設規劃。
眼看著拆遷肯定是要加快速度了,說不好年底前就要做動員,明年就要搬家了。
也因為這樣,擔心消息傳開帶來一波房價上揚,劉明遠已經跟房主協商過了,雙方約好了下周辦手續。
兩人都有些遺憾。
劉明達晚上做夢都在想農村有套房的事,不為別的,就為了一想起老宅子沒了,心里就空落落的,劉爹劉媽肯定更是這樣。
第二天中午,劉家一大家子到曾志超父母加吃飯。
這是親家強烈邀請的,每年他們老兩口都要張羅讓他們過去聚一聚,上次劉明達回來太匆忙沒去成,這次是一定要補上的。
曾志超的爺爺奶奶都八十多歲了,身體還很硬朗,跟親家住一個院子,家里來了客人老人家非常開心。
親家兄弟兩個,有個弟弟在遼省,很少回來。
曾志超也是兄弟兩個,他弟弟一家單獨住一個院子。
親家母主廚,劉明麗和弟媳婦幫忙做飯。
連大人帶小孩,一共二十口人,熱熱鬧鬧的開了兩桌。
親家太公、太婆,親家兩口子,劉爹劉媽,加上幾位男士一桌,其他婦女和孩子們一桌。
吃的都是土菜,真正的自家產的。
雖然就隔著一條河,岸邊的城市建設也搞得不錯,不過畢竟曾家離城鎮發展區還有一段距離,未來很長時間也不會列入規劃區域。
不過畢竟離縣城很近,村里搞種植養殖成了規模。
親家自己包了魚塘,散養著雞鴨,還種了不多的菜和水稻。
二兒子曾志強承包了大棚種菜和水果,另外還養豬。
說起這幾年的收成,親家公很滿意:“過去我們年輕的時候,拼死拼活的干,也就夠吃個半飽,現在這么小打小鬧的,也夠我們幾口子吃喝了?!?p> “我小時候,我爹媽最發愁我們兩兄弟將來娶不上媳婦了,家里窮,又沒有姐姐妹妹,真怕沒人愿意進這個門??!”
劉爹笑道:“太公太婆是有福氣的,親家母打從進門就持家,你看看現在這家業,紅紅火火的,有福?。 ?p> 親家母笑著說:“那時候哪里想得到現在的生活,守著家門口也有生意做,老人孩子都能照顧得上?!?p> 太公太婆一個勁的勸吃菜,親家公也頻頻舉杯,賓主盡歡。
桌上,曾志超兄弟倆說起劉家置辦房子的事來,曾志強也準備在縣城買房子,將來孩子上學更方便。
劉爹說起要搬家就舍不得:“你說住慣了自己的院子吧,讓我去那小區里,就是不得勁。”
“要是再過幾年老了走不利索了,那也沒辦法,現在還是想有個院子,我看農村不比城里差。”
提起這事,親家公說:“你看這事巧了,你要是想買一個院子現在不好弄,不過想有個地方住卻也不難?!?p> 他指了指院子西邊:“旁邊這個院子是我弟弟的,當年他當兵走了,以后怎么樣誰也說不好,我爹跟我商量,得有弟弟住的地方?!?p> “所以先給他蓋了院子,我們在那里住了幾年。等有了錢,再蓋了我這個院子?!?p> “后來把我爹的老房子拆了,給志強翻蓋了院子?!?p> “我弟弟后來提了干,轉業的時候自主擇業留在了濱城,他們兩口子這些年也不怎么回來,兒子在濱城工作,女兒在新加坡?!?p> “去年說女兒在新加坡定居了,懷了孕讓他兩口子去照顧,這不疫情都沒回來?!?p> “前陣子給我打電話,說讓我多照顧父母,他現在顧不上,女兒那邊沒幾年他們也離不開,偶爾回國他兒子那還得顧著?!?p> “這也是沒辦法,現在的人呀,給錢都大方,要讓他們照顧老人,那可就難了。不過確實也是各有各的難處,正好我們又在身邊?!?p> 他接著說起房子的事。
“他這個房子,平時我們也老給打理,現在隨時住人都可以,院子也大,菜地上還種了些菜呢,有幾棵果樹,修一修明年肯定長得不錯?!?p> “他的意思這個房子就給我了,不過我也只是暫時給他保管,將來他愿意給志超他們再說。”
“不過你們如果說想找個地方住幾年,這不是正好嗎?有人住著房子也不容易壞,兩全其美。”

豌豆叮當
發書二十天,為愛發電。請留下收藏和推薦票,豌豆跪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