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章 結束
云城前線,被逼迫著再次投入戰斗的士兵,自然是心不甘情不愿,況且大多都是為生活所迫,又或者被強行征戰進隊伍的,此時已經積聚了大量的不滿。
所以剛剛進入陣地,戰斗一打響,就開始出現大面積投降的現象。
到了傍晚,戰線進一步的向前推進,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城區還在蔣維的手中。
而此時,周桐的部隊還被緊緊的壓制在五鎮之內,完全沒有突破的可能。
至于李飛黃,他的部隊依舊進展緩慢,每一步的前進,都是用士兵的鮮血鋪就。
此時,距離云城還有80公里,但已經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了。
晚上8點。
當蔣維的指揮部都已經可以聽見槍聲的時候,他知道云城已經守不住了。
在對李飛黃與周桐下達了自由撤退的命令后,蔣維帶著剩下的兩個合成師與還存在大半的裝甲師,以及一些殘兵共計7萬多人,退出了云城,向鐵山嶺方向而去。
得知云城失守,周桐自知抵抗只能是以卵擊石,在經過考慮以后,下達了向自治政府投降的決定。
在晚上10點多一些,五鎮的戰斗結束,20多萬的守軍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向陸戰隊投降。
而李飛黃則不同,在接到命令后,還有近30萬部隊的李飛黃,知道云城失守,就直接命令部隊轉頭向緩沖區另一個城—濟嶺城方向撤退。
至于第一道防線的守軍,李飛黃并沒有通知他們,他還需要這些部隊幫他地方后方追擊的敵人。
一直到第二天凌晨,第一道防線的士兵們才得知云城失守,李飛黃向濟嶺方向撤退的消息。
已經成為棄子的士兵,再無斗志,甚至軍官們也對李飛黃的決定很是不滿。
早上6點半,第一道防線的士兵們走出坑道,向宜水關方向進攻的陸戰隊投降。
至此,緩沖區中僅有濟嶺方向還有梁月支的部隊盤踞。
在稍作休整之后,韓彬下達命令,抽調宜水關方向的五個師部隊和云城方向的十個師部隊,同時向濟嶺方向挺進。
得知自治政府軍追擊而來的消息,剛剛抵達濟嶺的李飛黃驚魂未定,不顧梁月支堅守濟嶺的命令,再次帶著部隊出逃。
而宜水關與云城的部隊不費一兵一卒,順利在濟嶺會師。圓滿完成了戰前制定的五天占領緩沖區的任務。
從宜水關開始,到濟嶺城結束的這一系列戰斗,被安康王國各個勢力稱之為云城戰役。
根據統計,這場戰役中,總共消滅了梁月支集團68萬余人,其中陣亡和失蹤20余萬人,俘虜了48萬人。
而自治政府這邊,陣亡630多人,傷6200多人。
不管從哪一方面來說,都是一場大勝。
方華通過云城戰役,總算在半島上擁有了一片近百萬公里的落腳點。
戰役結束后,由濟嶺前出的一部13個師組成的部隊進抵鐵山嶺前,這片連綿的山脈,成為了一道天然抵擋陸戰隊前進的屏障。
而防守的,是由蔣維率領的殘兵與李飛黃的30萬人在鐵山嶺匯合,再由梁月支緊急抽調的20個師一起,組成的鐵山嶺防線。
而另一個方向,由5個陸戰師為前導,后續抵達的10個師6個旅跟進,總計15師6旅組成的集群,則在離開云城后繼續挺進,向著扶風市政府駐地的列芒城方向發起了進攻。
云城戰役慘敗后,梁月支幾乎損失了五分之一的部隊,可謂是損失慘重。
但面對自治政府的進攻,卻不得不繼續調集部隊進行抵抗。
此時,已經占領的區域內,大量的工程機械人被調集了起來,送到占領區中。
它們要做的,就是在這片區域內,建設包括防空導彈塔,機場,軍營等等各種軍事設施。
當然,跟隨工程機器人抵達的,還有數量龐大的建筑工程隊伍,他們要做的,就是進入云城,維修被戰爭破壞的建筑,同時在占領區選址再建設一些城鎮,安置難民。
不管是工程機械還是建筑工程隊,他們的任務都十分的繁復,畢竟大量的工程都堆積在他們身上。
與此同時,在難民群中,新一輪的征兵工作開始了。
這一次,方華決定將陸戰隊的數量再增加一倍。達到200個陸戰師,170個陸戰旅的規模。
也就是說,這一次總共要增加100個陸戰師,85個陸戰旅,共計265萬部隊。
畢竟,隨著戰事的進展,需要的部隊也會越來越多,再加上島嶼上需要布置的兵力,按照帕納爾的話來說,就是需要這么多,才能滿足進攻和維持治安。
維持治安這一說,就純粹是帕納爾在為擴軍找借口了。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除了陸戰隊的擴充,同時還幫助政府逐漸建立起來了一支武裝警察隊伍。
如今這支隊伍已經達到了25萬人,遍布在各個城鎮,作為維持治安使用。
不過方華也沒揭穿帕納爾的小花招,畢竟有那么大的地盤要打下來,多擴充一些軍隊也無妨。
因此,就在安全區被占領以后,陸戰隊的擴軍計劃就已經開始了。
每天都有大量愿意從軍的難民被挑選出來,然后運送到島上,進行軍事“培訓”。
每天6萬多人的速度,在戰斗進行的順利的情況下,倒也足夠了。
畢竟這次擴充軍隊的計劃,是在三個月內完成就可以,時間那是綽綽有余。
而在緩沖區的戰斗結束后,因為大量的建筑工程要開始動工,難民中又多了一種招募點,那就是建筑工的招募點。
比起軍隊來,建筑工程的招募規模更大,畢竟是一個涉及數億人的大規模城鎮建設計劃。
這個計劃不僅在如今的緩沖區,甚至還有如今還控制在梁月支手中的地盤的規劃。
這個計劃規模之大,即便是在高機械化作業的情況下,依舊需要近千萬的工人。
就算一個家庭出一個人,光是這個建筑業,就足夠拯救數千萬處于饑荒之中的難民了。
再加上從軍的人數,也不是一個小數字。
也就是說,即便才剛剛開戰,方華啟動的項目,已經救活了晚安近十分之一的難民。
而隨著占領區的擴大,一些工業項目落實下去,那么將晚安數億的難民都拯救出來,完全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