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曾星也在這幾年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上著小學的曾星父母打扮的很漂亮穿著可愛漂亮的蓬蓬裙,扎著兩個小辮子帶著頭花,在小鎮上那個都穿著布鞋,皮鞋或者閃閃帶鉆的鞋子很少見或者見不到的時候,曾星她可以永遠光鮮亮麗,每天一套衣服,而且必須換,白色的裙子臟了一點她就不會穿,如果不換衣服是不會去學校的那種。
而身邊總是圍繞著很多男孩子女孩子,可那時年幼是不會明白友誼真心這些,年少時只要一起開心快樂的玩耍就行。
用她的話說:人生在世,及時行樂,人應該活在當下。
小學的六年無論春夏秋冬永遠是裙子,各種漂亮的裙子,鞋子,書包。
零花錢也是高出幾倍,大概就是父母爭吵雙方比著給。
但依然不影響她的成績,成績挺好,小升初是從小鎮到縣城是進的一中,而周圍的鄰居哥哥姐姐們和小伙伴都在二中。
轉校去二中無論老師和校長都是歡迎的,校長楊剛和曾星父親多年前是認識的好朋友,也有一定的交際關系很好,而老師中有家里親人哥哥嫂嫂,也有相識的同學朋友,總是能多多關照。
曾星是看似乖巧安靜的小女生,分配到的尖子班,早上和晚上比普通班級多兩節課,為了更好的抓住學習。
新學期新學校一切陌生而熟悉,情書不斷,禮物不斷,但一切對她而言毫無在乎,只安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同時也不光學學課本,按照她的話說,不能讀死書,上課的四十分鐘認真聽了就行了,其實時間該干嘛就干嘛,在學校除了學習還參加了田徑課,從此每天早上的早讀課換成了運動鍛煉,一練習就是三年。
后三年就是鋼琴畫畫舞蹈,父母還是比較支持她的全方面發展,不為學習多好,只為高興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這三年的中學生活也算是多姿多彩和曾經的乖巧安靜是兩個變化。
初一的成績是全年級1360個人,成績考入第十名,班級第三名。
班級是會根據成績的分數篩選和重新分班的,那個年代的教育和現在的教育有著變化的。
半封閉式的學校管理,這三年都是住校的。
初一的下學期發生了一件大事,從此曾星的名字在縣城的其他幾個學校人盡皆知。
毆打了學校老師,膽子太大了吧,其實也是有緣由。
也是這件事情改變了她人生很多,也從此走上了另一條路,但她依然覺得沒有做錯,在當時的情況她依然會這么做,錯的不是她是這個現實社會的是人是鬼與輿論的編排,本就是一個樹大招風的人,看似光鮮的樣子身邊朋友不斷,其實只有她清楚又有多少的真心與嫉妒呢。
輿論不會是空穴來風,經過時間的接觸也發現了很多的不對。
月經的來潮是分年齡段的,有的來的早有的來的晚,班級里有的文老師就會私下找學生問,并教,這些本該是母親教導而且女孩子總要面對也知道的。
而有一個女同學就是文老師教的,也總是私下被文老師喊去交談,行為親密。
八卦一個傳一個,當然后來很多人都知道。
無論在哪個年代名聲都是固然重要的,事情的真相并不重要,而是如何的把這一件丑事掩蓋下來。
原本曾星也聽見傳聞,也知道班級里的某些膽大的男同學女同學是準備私下去教訓文老師一頓的,也包括了有她,看似乖巧但也是一副不好惹的樣子,其實她也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這些后來就知道了。
晚自習結束,吃完宵夜回寢室休息,在后花園的大樹下,再次看見了,同行的還有幾個同學,某個同學找來口袋,蛇皮口袋的那一種密封又結實。
在灰暗的燈光下趁著老師的不注意,一下套住了腦袋,幾個人上去就是一頓揍,拳打腳踢的,打完就跑。
文老師是帶著眼鏡的,看上去有點斯文敗類的感覺,眼鏡摔了看也看不清楚,有烏青的腫塊,也有打傷流血的。
這件事情也有其他班級的學生撞擊,一傳十十傳百,看似隱秘,第二天毆打老師的全部去了教務處的辦公室接受教育,并通知了家長的到來。
當然曾星的家長比較忙,是之后來的,當時是沒有來,來的一群發小鄰居哥哥,當時在知道這件事情的情況下第一時間就全部趕來,在他們的印象中自己看著長大的妹妹是安安靜靜喜歡獨處的,不是惹是生非的人。
而有的是家長父母或者爺爺奶奶,也有沒有來的。
總共六個人打的,事態的嚴重,有的家長讓學生撒謊說沒有,有的自己承認的,四個承認兩個不承認,之前當事人女同學是承認發生事情的,但女同學的父親來到學校后,她就說她不知情,她只是路過。
之后其實也理解了她,那個年代女孩子名聲名節比一切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