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話:游鳳凰古城
大三那年,清明時節,突發奇想出去窮游一番!買了一張17.5元的綠皮火車票,擠進一群回家掃墓的他鄉游子中,隨著火車轟隆隆的朝界首去了。
整個車廂里,大爺大媽磕著恰恰瓜子,年輕小哥們和伙伴斗著地主,過道里永遠都有乘務員在喊“米飯,飲料,充電寶。”,偶爾一個溫文優雅的女生走過,留下一道清香卻也蓋不住那些光著胳膊的汗臭味!
火車開開停停,兩個小時左右,我到了湘西界首市,我之所以來界首市,是因為想去看一下看那沈從文筆下“讀你千遍,不如一見”的鳳凰古城!下了火車,又坐了會私家車,剛好是晌午,司機大哥沖我笑:“小哥,古城到了!”
映入眼前的,是一只展翅欲飛的鳳凰雨花石雕像,鳳凰欲去,奈何枷鎖。當我們對視的那一瞬間,我的內心悠然的產生了一種異樣的情愫。
清明時節雨紛紛,抬頭望去,細雨之下一座暗灰色的城樓屹立在身前,鳳凰古城四個大字栩栩如生,穿過無人把守的城門再沿著小道走上幾分鐘,一條筆直的江奔騰而下,這江被成為鳳凰的母親,沱江。沱江順著石板路緩緩流淌,安安靜靜。再沱江之上,是一座幾百米長的吊腳橋,橋身是木頭做的,簡單寬敞,黑色復古的渲染下,我仿佛置身在一副山水畫中!
那誰說的,忽聽樓外細雨霏霏輕吟,那雨中分明夾雜著,沁人心魄的大自然氣味,還有在雨絲中飄落的春天的味道。
雨絲點點入地浸入泥土,那落入水中的雨點,便蕩漾起了串串漣漪。
沱江的兩邊路上,有很多紅石板建成的小街小巷,古時候這些巷子都是繁華的街道。巷子里人來人往,川流不息。一陣接一陣的叫賣聲從巷子里傳出:“玉石,特產,瞧瞧,看看!”
“四月潤雨細如絲,一朝春泥撲面來”,從小就喜歡春雨洗面的我,喜好雨中漫步,喜歡柔柔的雨滴,打濕我的頭發,滋潤我的心扉,以雨中漫步為釋懷,淡淡的思,淡淡的想,淡淡的情,淡淡的愛,竟然回味無窮。
在這細雨中,我找到了一種久違的感覺----慢節奏,我開始陶醉在雨中,頂著雨在街上漫步,任意讓雨水在我的臉上跳動,輕輕滑落。天啊!老天是在哭泣嗎?那我是不是也該哭一哭呢?我總愛胡思亂想,一想到那些天馬行空的,心里的煩躁又來了,這下,呵,臉頰里流過一種滾燙的液體,這是什么?眼淚嗎?
我什么時候這么多愁善感了?還是我本來就是如此?罷了。我不知不覺中走過山水墨畫般的吊腳橋和簡陋樸實的木板,站立在紅石跳巖小橋下,望著清澈的沱江水在燈光下閃爍跳蕩,錚錚琮琮如一典與自然兩相忘的和諧樂章。鳳凰古城展現出一種無邊無際、無我縹渺的空靈。
突然,沱江兩旁的路燈一盞盞亮起,整個鳳凰古城都處在霓虹燈之中,顯得它更加迷人!
傍晚時刻,獨自一人徜徉在光可鑒人的鳳凰古城石板街道上,摩肩接踵的游客沒有慣常鬧市中的喧囂,而是全都悄言細語地感受這古樸民居的無限韻致,頓時會覺得鳳凰古城有一種超然人寰的寧靜,這種我向來都喜歡的靜,就像是一副美麗的畫卷。
自古古人,名人均夸那江南之水,今日我也學學那古人,夸一夸我們湘西之水!
“湘西水鄉,路也是水,水也是路。小巧烏篷船,一個船家,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蘋州煙雨。鏡湖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官家賜與。”
被雨淋濕了一身,怕那風寒感冒,在江邊找了一處客棧,換洗一番。盤坐在窗沿,看著夜雨,一簾簾的,一片片的順著屋檐往下滴落,便有一種許多無限感激與真摯的情思,伸出雙手等著雨珠在掌中叮咚地流蕩與回響,仿佛點點的濺落使我感到由衷的浪漫,如同一顆顆晶瑩透明的音符在手中翩翩起舞似的,撫慰著我人生急切的渴望與等待,縱然放牧著最令人難忘的意境,就這樣,詩言志,便彌漫成那縷縷陽光所串起的一行行詩句,押韻著土地之間花草與花草的獨白,還有那些石頭所吟哦的諺語與千古的風情。
看著這夜景,細細品味著那帶著春泥味道的雨。此時,從床邊的茶壺飄來了一陣陣清茶的芬芳,我移步茶肆靠窗而坐,一盞清茶,細品慢飲。不勝茶意!我醉了,這該死的!我陶醉在這水的世界,青澀的清香,一場清歡又抹了誰的憂傷?在那夜幕下的細雨中,一位素衣小姑娘,舉著一柄油紙傘,漫步在這青石板的小街上,仿佛那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也許寫的就是這里吧。雨中漫步的小姑娘,時而彎腰,撿起隨雨飄落的桃花瓣,拋向細雨霏霏的天空,隨著花瓣的隕落,翩躚起舞,此時的姑娘仿佛透過雨墻看到了屈膝盤坐的我:“公子!此番美景,奈何可惜!”
她玉手中搖曳的油紙傘在雨中彷徨,雨溫柔了清寒,在長滿青苔的青石板小巷,那座古老的石橋上,一半是晴,也是情,一半是雨,亦是語!
天漸暗,遠遠地街燈亮了,雨絲也變了雨點,沙沙地在紫的傘頂跳舞,那聲音已經久違了。在這兩年的大學生活里,只剩下與那電腦游戲相依為命,很少像現在這樣安靜的放空思索,在老家的時候很討厭下雨,因為一下雨小路上都是難纏的泥土,而現如今,坐在這座古城里,透過煙雨蒙蒙的雨簾,穿越千年的時空,看得那孤城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