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后,躺在床上,司馬祗又開始思索,如何,快速,高效,簡稱“短平快”地解決東海國老百姓的吃飯問題。
在農業這一塊兒,曹魏實施的是屯田制度,但是,在曹魏末年的時候,屯田制度已經遭到了破壞?,F在大晉實行的是占田制和戶調制,比起帶有強迫性的屯田制度來說,占田制已經給老百姓們減輕了不小的壓力。不過,經歷了太康盛世之后,雖然說封建社會中,只要餓不死人,凍不死人就可以稱之為盛世了,不能奢求太多,但是吧,最起碼兒的,十年的積累,就是家有余糧,心中不方。
占田制:其一,戶調式:凡是丁男(男女十六歲以上至六十歲為正?。┝舻?,每年交納戶調絹三匹,棉三斤,丁女及次丁男(男女十五歲以下至十三歲,六十一歲以上至六十五歲為次?。┝舻模{半數,邊郡民戶的戶調,納規定數目的三分之二,更遠的納三分之一。
其二,農民的占田和課田:男子一人有權占土地七十畝,女子三十畝。這時應種土地的限額,不是實際授予的地數額。在占田之中,丁男有田五十畝,次丁男有二十五畝田,丁女有二十畝田要課稅,這叫課田。每畝田課田谷八升。不管田地是否占足,均按此定額征收。
其三,世族地主占田,蔭客和蔭親屬等特權,一品官有權占田五十頃,以下每品遞減五頃,至九品占田十頃。貴族官僚還可以蔭庇親屬,多者九族,少者三族。從一品官到九品官還可以蔭庇佃客十五戶到一戶,蔭庇食客三人到一人。
總結其內容主要為,占田制不是官府授田,也不是世族地主們的田地分給老百姓耕種,而是讓老百姓們自己去開墾荒地,然后,朝廷給你們政策,其主要目的并不是在于對官僚世族們的特權加以限制,而是在于確認和保護他們已經占到大部分戶口和田地的既定事實。
與曹魏時期的自耕農相比較,戶調增加了二分之一,田租增加了一倍。但是從實際上來看還不止于此。因為曹魏的田租是校畝計征,占田制的田租是按丁征收,丁男,丁女,次丁男不管是否占足規定的課田數額,都必須按照法定的課田數交租。
不過,在占田制的規定中,也有一些積極因素。首先,與屯田制下農民相比,占田制下的農民的負擔顯然是有所減輕。特別是接觸了屯田制下軍事管制的強迫勞動,有助于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其次,占田無年齡之分,課田有年齡、性別的區分,占田數又高于課田數,這些規定可以鼓勵人們去占田墾荒,有利于擴大耕地面積。
占田制和屯田制,可以說是各有千秋吧,一個是帶有強迫性的,一個是不帶強迫性的,然后,一個是你最后有多少收獲,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交租,另外一個是不管你有錢沒錢,你都得交這個數兒的租,就比如說,舉一個并不準確的例子,大家別較真兒,一畝田交三斤棉花,可能它對于地主來說算不了什么,可是對于農民來說那就有點多了。
不如,將我大晉占田制的按照課田數交租更換成曹魏的校畝計征。一個大膽的想法出現在司馬祗的腦海里。其實,歷朝歷代的思想家,就比如說大晉的傅玄皆認為最合適的稅率其實是什一稅,就是繳納一年所得的十分之一,但是春秋戰國之后,普遍不再實行。以至于,無論是漢朝初年的十五稅一,還是后期的三十稅一,說一句真心的話,這稅率,太良心了,太低了。
可是,當時撐著漢朝的是六千三百萬百姓。現在,大晉有四五千萬的人口還差著一些距離呢。所以,占田制比較適合一個新政權建立起來了之后,人口數量還不多的情況下,用來保證朝廷收入的,不過,現在大晉建立已經二十五年了,政權穩定,人口數量吧,也算是慢慢地在恢復,如果大晉朝廷狠得下心來,像司馬祗一樣,薅世族的羊毛,可能會恢復得更快,但是,這種想法,也就只能在睡夢里yy一下,純屬于是不切實際的天馬行空。
那么,就把占田制中的按照課田數額交稅變成校畝交租吧,每一畝占田交什一稅。不過,從這樣來看,肯定是嚴重損害了世族們的利益,不過,自從司馬祗就國以來,干過的損害世族利益的事情還少嗎?薅過世族羊毛的事例還少嗎?刮過世族地皮的事情還少嗎?司馬祗既然敢這么干,那他就不怕得罪這幫世族們,反正在自己的藩國里,只要不謀反,不激起民變造反,朝廷才懶得管你那點兒破事兒呢,畢竟,現在朝廷里面自己都快要亂成一鍋粥了。再說了,現在東海國的世族們,他們還有什么?部曲都充到司馬祗的藩軍里了,奴婢,現在都在司馬祗的東海王宮里當著宮女,佃客,司馬祗解除了他們的賤籍,發放給他們房屋,田牛,還警告過世族們不許再干逼良為*的沒P眼子的破事兒,而且,此三者,現在的生活待遇和社會地位還有身心負擔都比以前好的太多了。傻子才替勒掯他們的老主子們賣命去呢!不得不說,司馬祗在收買人心的這一方面,的確是有兩把刷子。
不過,假設是假設,現實是現實,人們常說:“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蹦蔷拖仍谝粋€縣作為實驗縣來試試看,如果可行的話,再在其他四十一個縣開展。
就這么定了,咱們也試試交足政府的,留足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其實,要是按照校畝計租的話也是有好處的,老百姓得到了甜頭,生產積極性提高了,一年到頭種的東西多了,上交那十分之一的那一份兒之后,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司馬祗的東海國府庫里滿了,老百姓自家的糧倉都滿了,兩全其美,皆大歡喜嘛,何樂而不為之呢?老百姓美了,司馬祗也美了。至于世族們的,二比一,少數服從多數,他們的意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那么,就這樣辦吧。就像前面說的,占田制適合一個剛剛建立的政權,但是,并不是長久之計,相形之下,什一稅還是可以接受的嘛,無論是豐年還是荒年,都是只收十分之一,比起占田制的按照課田數額交稅交的死租子還是很通人情的嘛。另外,再在東海國境內修幾道溝渠,畢竟,武帝年間,在汲郡修了兩道溝渠,然后開拓荒田五千多頃,郡內府庫和老百姓自己家的糧倉很快就充實起來了。
司馬祗決定,現在廣陵郡堂邑縣試行一下,如果成效不錯的話,那在推廣到東海國全國四郡四十二縣之中來。
現在東海國全國的改革,要從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全覆蓋進行。政治、軍事、經濟、農業、商業、工業、文化、貿易各個領域都要涉及到了才行。
司馬祗這幾天正在努力回憶天朝歷朝歷代的改革舉措來借鑒。
之后,司馬祗又借鑒了后世中北宋王安石變法的方田均稅法,下令清丈東海國全國土地,核實了土地所有者,并將土地按照土質的好壞分為五等,作為征收田賦的依據。這樣既可以清賬出來大量隱瞞土地,增加了東海國的府庫收入,還免除了部分農民的賦稅,令其得到實惠。
另外,司馬祗又實施了市易法,在郯城設立了市易務,出錢收購滯銷貨物,等到市場短缺時再賣出。限制大商人對市場的控制,有利于穩定物價和商品的交流,也能夠增加東海國府庫的財政收入。均輸法,設立發運使,掌握東海國全國四郡四十二縣的生產情況和政府與宮廷的需要情況,按照“徙貴(轉移貴的商品)就賤(到便宜的地方),用近(本處豐富的物產)易遠(遠處匱乏的物產)”的原則,統一收購和運輸。降低了東海國府庫的支出,減輕了納稅戶的額外負擔,限制了富商大賈對于市場的操縱和對民眾的盤剝,便利了老百姓們的生活。
這三個政策總結下來就是兩句話:抑制封建大地主對于土地的兼并行為,以及限制富商大賈對于市場的控制,防止他們囤積居奇,哄抬物價,擾亂市場。更精簡些來說,無非就是重農抑商四個字罷了。司馬祗如果想要鼓勵東海國的農業發展,那就勢必要遏制封建大世族大地主的經濟特權以及對于土地的兼并行為,像后世北宋那樣對于土地的兼并行為視而不見,貪圖于一時的眼前之利益,是社會階級兩級分化愈發嚴重,長此以往,富的越富,窮的越窮。如果,真的到了那樣的一種境地的話,那么,一個王朝距離覆滅之日也不會太遠了。
另外,對于經濟市場進行干預也是一種必要的手段,如果任由經濟市場自由發展,那么遲早會演變成為后世1929年~1932年的米國經濟大危機,眼前的繁榮僅僅只是曇花一現,那就會是一個個經濟體的倒閉,一個個“胡佛村”的重現。所以,大天朝歷朝歷代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并無道理。不要以為大天朝四五百多個皇帝都是些傻子,恰恰相反,他們聰明的很。
“也不知道,后世子孫會怎么評價我?”司馬祗喃喃自語道。
遍觀司馬祗做的這些事情,雖然不說是毫無私心,司馬祗也不可能是毫無私心的人,但是,如果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能夠給老百姓一些實惠和好處,司馬祗也是愿意去做的。
至于,后世史書是評價他是賢明圣德之主呢,還是評價他是昏庸暴戾之君?那就留待后人評價去吧。
司馬祗只需去做好自己,這就足夠了。
雖千萬人吾往矣,九死而無悔。
想到這里,司馬祗的目光逐漸變得愈發堅定了起來。
從今往后,無論是誰阻擋在孤的面前,孤都會毫不猶豫的將其除掉。
凡是阻礙在孤權臣之路上的人,都必須死!
峻陽陵,站在陵前,司馬祗心情十分復雜,雖然這些年來司馬炎對自己母子不聞不問,可謂是沒有盡到一個父親的義務和職責,但是,帝王之家本無情。
逝者往已。司馬祗也不好再去苛責他些什么。
“孤要你親眼看到,孤是怎么一步步爬到山頂的?!彼抉R祗輕聲道:“孤偏偏都要讓世人看見,為了實現孤自己的野心,孤能夠付出多少。”
沒有正派的運氣和光環,那就多付出多忍耐。
都說高處不勝寒,但是,高處的風景,孤還沒有感受過呢。

家鄉好
今天第二天,三千六百字大章奉上!夠不夠速度?!主角開始黑化!求收藏!?。∏笸扑]?。?!求書評?。?!各種求?。。?!另外劇透一下,下一章主角脫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