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初遇
“景南路發生嚴重的交通事故,有大量車禍病人正往這邊送過來。”
急診科王主任接完電話,一邊吩咐值班醫生隨時待命,一邊電話通知骨科、內科等相應科室做好會診準備。
“裴玥。”
“王主任,我在。”
“你今天第一天到急診實習,有些流程還不是很熟練,等下病人過來,你就負責處理傷勢較輕的患者。”
“好的,我知道。”
這一年,裴玥剛滿23歲,有著一雙晶亮的眸子,明凈清澈,燦若繁星。
她從市醫科大學畢業之后,就懷揣著治病救人的崇高志向,孤身一人來到省人民醫院工作。
萬萬沒想到,第一天在急診實習,就遇上了緊急的車禍營救現場。
即便她已經做足了心理準備,但面對即將接診大批病人的急診室,還是有些小緊張。
“別擔心,你就聽王主任的安排,負責傷勢較輕的患者,其他的就讓我們來處理,或者等下你來幫我也可以。”
陸宇琛雙手插兜,戴著口罩,看不清表情,只露出一雙漂亮的眼睛,似乎還帶著淡淡的笑意。
裴玥緊張的小心臟在他溫柔的話語下,居然莫名其妙的安定了下來。
“謝謝陸醫生。”
兩人剛說完,急診科的感應門應聲而開,從外面迅速推進來一個病人。
“病人姓賴,男性,36歲,上班路上因車禍受傷,就診。”
陸宇琛連忙上前檢查病人生命體征。
“病人面色蒼白,左側第3-12肋骨及右側5-10肋骨多發骨折,其左側骨折錯位明顯,全身微汗,略煩躁,口干,不答話,呼吸略急促,呼吸音清,心率約105次每分,收縮期吹風樣2級雜音,上腹部稍膨隆,腹軟,劍突下按壓不適感,肝脾區未觸及異常,無腹水征,腸鳴音亢進,四肢乏力,無水腫。”
幾個值班護士動作嫻熟的為病人調整體位(頭側位),輸液速度(50滴每分),調整吸氧(2升每分),并連接監護儀測量生命體征。
“建立第二路靜脈通道,500ml林格氏液快速輸入!”
陸宇琛轉頭跟一旁的護士說,“請抽靜脈血急查血常規,腎功能,血型,電解質,輸血前四項,凝血功能。”
“好的,陸醫生。”
看著陸宇琛嫻熟的搶救病人,裴玥在一旁默默記在了心里。
雖說這些流程她在課本上已經學的滾瓜爛熟,但是實際操作起來,還沒有那么熟練。
“裴醫生,這邊來了幾個皮外傷的病人,你趕緊來處理一下。”
裴玥剛準備上前詢問陸宇琛一些問題,就聽見門口值班醫生喊她,她連忙轉身跑過去。
“好的,我來了,這邊就交給我吧。”
“醫生,我流這么多血會不會有事啊?”
一位上了年紀的婦女倚靠在座椅上,臉色慘白的看著裴玥。
“阿姨,你別擔心,你的檢查結果已經出來了,骨頭沒事,就是一些皮外傷,我幫你處理一下就可以了。”
“真的嗎?可是,為什么這么疼啊?哎呦喂,我感覺這條腿要廢了。”
看到這位老阿姨一臉擔憂的模樣,裴玥耐著性子繼續跟她說,“你一定嚇壞了吧?不過別怕,到醫院就沒事了。”
“真的嗎?可是...你是實習醫生?”
老阿姨眼尖的看到了裴玥掛在胸口的牌子,立馬擺擺手說,“不行,不行,你給我換個醫生來。”
裴玥只能摘下口罩,認真的看著老阿姨說。
“阿姨您相信我,雖然我是實習生,但這點小傷我還是能夠處理好的。”
其實裴玥心里知道,對方肯定是覺得她年輕,又是實習生,肯定沒有什么經驗。
但她也沒有往心里去。
畢竟,誰沒有第一次?
而且,誰也不是一出生就是樣樣精通的。
最后,老阿姨還是在懷疑的目光中看著裴玥幫她處理完了傷口。
處理完這個病人,裴玥又被陸宇琛叫去,讓她一起護送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去做CT檢查。
這個患者傷勢非常嚴重,不宜搬動,病情又隨時會發生變化。
雖然目前B超、心電圖、腦電圖、X光片等一些基本檢查都能在急診內進行。
但這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由于診斷治療的需要,必須由醫生護送去CT室進行檢查。
而護送途中搶救設施有限,此時對患者的細心觀察和及時發現并處理并發癥就變得極為重要。
陸宇琛經驗豐富,自然可以勝任。
但他覺得這對裴玥來說是一次難得鍛煉的機會,就跟主任申請讓她一同護送病人去CT室。
護士正在對病人按“危重病人安全轉運評估標準”評分,然后根據結果決定轉運者及所攜帶的搶救用物。
裴玥忍不住偷偷問陸宇琛,“陸醫生,如果病人中途突發情況,我們是及時回急診,還是現場處理?”
“要看病人的情況,有些突發情況根本不可能有時間回到急診處理,這個時候,我們只能當場實施急救措施,盡量保住病人的生命安全。”
“嗯。”
裴玥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裴玥,你記住,在護送過程中患者會出現心率、心律、呼吸、血壓及血氧飽和度等變化而危及生命,所以做好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護送途中的持續監護和生命支持,顯得尤為重要。等下護送途中,你一定要注意觀察這些數字。”
“好的。”
雖然任務艱巨,陸宇琛和裴玥還是順利的完成了護送。
等病人做完CT檢查后,又把他安全的護送回了急診,重新連接上生命體征監測儀。
裴玥算是松了一口氣,但她還沒緩過來,就看到又有一批傷員陸續被送到了急診。
看著忙成一團的急診室,裴玥開始幫護士分流,盡量讓危重的病人先得到救治。
“我沒事,先幫他們治療吧,我等會好了。”
裴玥正低頭登記資料,突然聽見有個人的聲音在身后響起。
他的聲音很好聽,低沉渾厚,又富有磁性。
她連忙轉過頭去。
一眼就看到了一個手臂帶傷的男子。
他臉上帶著溫潤的笑容,把診療的機會讓給了一旁的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