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出題
秋日和煦,風不冷不熱,舒適怡人。
加上百谷場前不久一直在曬各種糧食,腳下的土地無時不刻散發著豐收的香氣。
論道大會消息傳出只有兩三天的時間,即便快馬加鞭,也傳不了多遠,然前來觀望者仍舊不計其數。
咸陽府咸陽令為了讓論道大會如期舉行,派衙役將百谷場團團圍住,允許人進入里頭觀看,但要求識字、會寫字,至于不識字的則被攔在外頭,不得進入。
虞堅和他的弟子早早在百谷場候著,當事人公孫鞅也在。
另外成矯一行人也在場,站在一旁,先前已經客客氣氣和虞堅等人打了招呼。
嬴政也在,他有些焦急地張望四周。
“王兄怎么還不來?”
史遷搖搖頭,他也不知道。
杏花坊。
王陸吃飽喝足,才悠哉悠哉地朝百谷場走去,如果可以真希望那邊論道大會已經結束,自己過去“哀嚎”兩聲,然后歡送公孫鞅。
但顯然沒那么如意,走到半道,就給史遷快馬運到了百谷場。
“既人已齊,那就準備開始吧。”
王陸茫茫然看著周圍,在他之前,成矯請來的嚴嵩和虞堅的弟子孫朔,還有朝廷的士子,彼此之間已經互通姓名。
然而他來得太遲,被省略了這個禮儀。
“第一題,一子為救其母,奪人十兩銀,判刑否?從寬否?”
虞堅給出的題是標準的法家法學,在稷下學宮授課時,他也是拋出這樣一個問題,先讓弟子們各抒己見,然后進行一一評析。有時候也會遇見一些連他都沒有想到過的更加完美的答案。
王陸聽完題目,忍不住了打了個呵欠,太困了。
人一吃飽,力氣都跑去消化食物,加上現在秋日的陽光曬在身上暖洋洋的,春困、夏乏、秋疲、冬眠,每一個季節都是睡覺的好時節。
而他這一幕被臺上、臺下不少讀書人瞧見。
“王陸為何昏昏欲睡?對于虞堅這樣的前輩還如此輕慢,真是好大的膽子。”
“消極!公孫鞅留秦是秦國一大事,竟然這么不上心,還遲遲不來。等今日結束,非得執筆痛罵他一通。”
虞堅看到王陸這般模樣,心中也是不悅,但沒有表現出來。
而師弟則悄悄拉著公孫鞅說話:“師兄,這就是你贊不絕口的人?這般瞌睡模樣,很難讓人相信他有真本事。”
“也許……”公孫鞅推測道,“也許是王兄覺得這題目太過簡單,不值得費心神,所以才故意這般表現的吧。”
師弟看了看王陸,直搖頭:“我覺得不像。”
孫朔心中已經有了明確答案,只是在為自己的答案找論證,偶爾想到什么,還會用筆記在竹簡上免得一會開口就忘。
嚴嵩這邊給成矯投去一個“放心,一切有我”的眼神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子,是九州對學業達者的尊稱,像是孔子、老子之類。
嚴嵩能得到一個“子”的尊號,固然高興,然而因為方方面面的原因,他還得了一個“小”的號,“小嚴子”,他做夢都想把“小”去掉。
而去掉的辦法就是參加類似這樣的論道大會,不斷提高自己的名氣。
就是可惜,如果這次的對手只有孫朔一人還算有些名氣,壓他一頭也算是小小增加自己的功績。
至于這另外一位,聽說是叫“王陸”,一個籍籍無名的小人物而已,不值一提。
為今之計,還是嚴防死守孫朔這人。
“王兄,你怎么不寫?”
別人不說奮筆疾書,也時常在竹簡上記載要點,唯獨王陸東張西望,像是在等開飯,也不難怪嬴政有這么一問。
“題是啥來著?”
“……”
嬴政一時間閃過很多念頭,以為王陸是在和自己開玩笑,可瞧著他神情真摯,不似騙人。
“題是【一子為救其母,奪人十兩銀,判否?從寬否?】”
王陸這才點頭,剛剛他確實走神沒聽見。
至于這個問題的答案——王陸不敢輕易下斷,主要是自己也不是法家弟子,要是胡亂選,有五五之數答對,風險極大。
所以最優解就是“抄答案”。
只要他們先回答,自己反行而答之,應該就穩。
王陸看向右側,孫朔和嚴嵩有兩人,為了防止倒時出現兩人答案不同的情況,現在得提前選擇好目標。
風塵仆仆穿著灰衣的應該是嬴政口中公孫鞅的師弟,實力不詳,但既然與公孫鞅同門,名氣卻不如,這實力應該比較一般。
而那位穿著緊繃華府,胡子也肉眼可見地精致打理過的人應該是成矯請來的。
以成矯秦國公子的勢力和財力,請來的人物應該挺厲害的吧?
至少比起虞堅的弟子應該要強一些。
決定了,兩人答案相同自然皆大歡喜,若是他們沖突,優先選擇嚴嵩。
……
大致一刻鐘的時間過去,孫朔和嚴嵩都慢慢不再寫字,顯然是答好了。
虞堅見狀,也不含糊,從弟子孫朔開始:“說說自己的答案。”
“私以為不判……”
“……為救母,情非得已。出自內心,乃善舉。又無惡念,判了則寒了孝子之心……”
“……這一樁美談更是要記錄縣志當中。”
百谷場上有一半人在鼓掌,虞堅等人看不出表情。
“下一位。”
嚴嵩起身,道:“判而不罰。”
“此人并非為一己私欲而害人,但畢竟所行觸法,而法外可容情……”
“……罪當中,十兩銀子不多,可輕判;念首次犯,可輕判;所行為孝,可輕判……”
百谷場上的人鼓掌的比起孫朔要更多,嚴嵩表情也有了一些變化。
王陸觀察所有人的表現,孫朔說不判,嚴嵩是輕判,但他這個輕判等同于不判。
也就是說兩人的態度雖然看似有些差異,實則大同小異,都是支持【不判】。
那么自己的答案就很明顯了。
“你的回答。”
虞堅等一眾人的視線都投向王陸,實萬眾矚目。
“我的答案是——”王陸生怕虞堅年紀大耳背,就喊得特別大聲,“判!不僅要判,而且要重判!罪加一等地判!”
論調一出,全場嘩然。
“這人是沒有娘親的嗎?他怎么忍心?”
“現在的年輕人啊,沒有孝心,所以沒有善心。”
“那人也不是故意的,被逼無奈才出此下策,判也就罷了,還要重判?”
成矯閉上眼睛,穩了,這三人的答案就虞堅聽起來更全面,更靠譜。
孫朔的回答次了些,而王陸的回答——簡直錯的離譜。
他一個生活在宮里,也知道什么叫百姓情緒,這樣的人還判,還重判,不激起民怨才怪。
嬴政也著急地對史遷道:“王兄這是怎么回事?為何要故意選錯?”
“我也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