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談起經歷
“這種靶場就是一個很大的圓圈,人在圓圈的中間,外面有一條紅線,不能跨越紅線,否則就淘汰。圓圈是里三層,外三層把我包圍在里面。”
“有多少層?”
“沒數,也記不清楚了。”建準停了一下說:“每一層都有若干數量的靶子,里面的靶子數量越少,外面的數量多得多。而且,每個靶子都可以圍著靶場移動,有時候左轉一下,有時候右轉一下。有時候傾斜30度,60度,90度,有時候會自動調整高度,有時候會起或者落。有時候是單個在移動,有時候是多個在移動。總之,是隨機的,會給你來個措手不及。”
“那么,你能應付過來嗎?能用弓箭射中靶子嗎?”
提因問道。
“在我眼里,除非我失誤或者誤判,否則,只要我看到的目標,基本上很難躲過我的弓箭。也幸好靶子變幻莫測,而且速度很快,也幸好我有心理準備,知道這些靶子會隨機變化,所以,每放一箭,拉弦的力度都比較輕。所以,就算我誤判了,錯放一支箭,也能發射下一只箭,改變前面的那只,從而擊中目標。”
建準說完。
“那么,你遇到最難的是什么?”
“最難的不是靶子本身。”
“那是什么?”
“是我們的班長風玉堂,突然出現在靶子的后面,我的那只箭已經發射出去了,而且風玉堂并沒有躲開。”
“結果呢?”
“我的手,以及我的反應速度不盡快,而且可以快到極致。當時的箭只剩一只了,就只能把弓扔出去。”
“啊,你把弓扔了呀?”
“我可以做到以不變應萬變,盡管我失誤了,把箭發射出去了,也扔掉了弓,但是我在剎那間,就想到了辦法,并且,計算出了反彈、落下、軌跡、角度。打偏了最后一支箭,弓也打在了天花板上,落下來,恰好是弦朝著上面,箭落在了弦之上,又彈了起來。”
“什么意思?”
提因不懂。
建準的語言描述,自己也不一定能聽懂,于是說:“弓掉落在了紅線之外,所以說,我不能使用弓了。”
“啊,那接下來怎么辦呀?還有幾個靶子?”
“還有一個靶子,一支箭。”
“弓沒了?”
“對,除了弓。”
“那么,你如何射箭呢?”
“我的臂力很大,你是見過的。你忘了?”
“沒忘呀,就是在毒洞的洞口,你徒手用飛鏢,直接把樹干都射穿了。”提因問道:“那么,你的臂力雖然大,但是射的準嗎?”
“就像擲飛鏢一樣,不難。”
“結果,中了嗎?”
“沒那么簡單。”
“又怎么了?”
聽到這里,提因都沒有信心了。
“班長拿著最后一個靶子走了。”
“那,那,那……”
半晌,提因都沒有把這句話說出來。
“最后,班長風玉堂給我增加了難度,這個,就是‘活靶子’。”
“活靶子?”
“對。”
“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班長要求,在她走出靶場之前,要我用最后這只箭擊中最后那個靶子。”
“你是說,最后那個靶子在班長手里,然后她那些這個靶子往外走?”
“是的。”
“那么,你是怎么瞄準的?”
“要射中這個‘活靶子’,其實并不難,更難的還在后面。”
“什么,還有更難的?”
“是的,當我擲出手里的最后這只箭的時候,班長風玉堂,既然把這只箭又踢了回來。”
“啊……這……””
聽到這里,提因也瞪大了眼睛。
雖然她沒有經歷當時的場景。
但是,聽了建準的描述,就知道,這已經不是什么難度的問題。
而是班長故意不讓建準射中靶子。
換成別人,就算給你四、五次機會,也未必能成功。
“那么,接著呢?”
“幸好我擲出去的力度足夠大,風玉堂踢得也夠狠,箭彈回來了,我順利的接住了。但是,此刻的風玉堂,還有五步就要走出靶場了。我孤注一擲,再次把最后這只箭,徒手發射了出去。”
“中了嗎?”
“幸好,在最后一步的時候,最后那只箭射中了風玉堂手里的靶子。而且,是中心的第一環。”
“還好,還好,萬幸,萬幸。”
提因拍拍胸脯說。
雖然不是自己去參加考核,也沒有經歷過,提因卻能感覺到當時的那種驚險程度。
“我的箭法準確度并不是白叫的,即便是給我增加了難度,只要沉著,冷靜分析,難題就能迎刃而解。”
“弓箭之后,就是彈弓咯?”
“是的,但是,彈弓這個項目沒什么好說的,這個是,介于飛鏢與弓箭之間的一種遠距離射擊的冷兵器。我用彈弓的次數最多,在前往湖希,在毒洞的時候,你也看過了。”
“是的,看過了,我依然記得你用彈弓發射彈丸那種精準程度,和力度,連史前鱷魚都能被你撂倒,就算差,也不會差太遠。而且,這是精英射擊學校,你一定會全力以赴。你的成績也許不是太好,但是,你一定會過關的,可能不是很順利。”
提因也相信,他會成功的。
她的話里帶著鼓勵,和祝福。
“猜對了,如你所說。”
建準說。
“那么,第六個項目呢?”
“第六個項目是刀劍。”
“刀和劍?這不是近戰武器嗎?”
“是近戰武器,怎么了?”
“你不是說了嗎?最擅長的是遠距離射擊武器。”
“是呀。”
“那么,你能……”
一時間,提因不知道該怎么問。
“你要問的是,我擅長用遠距離射擊武器,怎么會用刀劍這類近戰,對嗎?”
“對對對。”
“一,我說的是擅長,這個‘擅長’指的是,我大多數情況下,用的是遠距離射擊武器。但是偶爾,也就是少數情況下,也要使用近戰武器。而且,近戰武器不能荒廢,談不上多厲害,但是要學會使用,直至熟練。二,刀與劍,這種簡單的近戰武器,對于一個用慣了冷兵器的人來說,不必去刻苦專研,也要達到會使用的程度。三,精英射擊學校雖然主打遠程冷兵器,但是也知道近戰武器的重要性。因為每一個射擊手在外面都會忘記近戰武器,或者遠程武器,所以兩者都要兼通。”
建準一口氣就舉了三個例子,說了很長,也說了很多。
“遠程武器可以對著標靶,或者氣球訓練,那么近戰兵器用什么考核?人嗎?”
提因好奇的問道。
“也只能用人考核。”
建準回答。
“怎么個考法?都是刀、劍對打,豈不是會受傷?”
提因問。
“有要求,或者條件限制。都穿著防彈衣,刀都沒有開封,也就是沒有刃口。”
建準說。
“班長找了一個人,跟你對打?”
提因問道。
“是的,而且,都是高手。”
建準回答。
“你打得過嗎?”
提因又問。
“你小看我?”
“不是小看你,你最擅長遠距離射擊武器,突然要考核近戰武器,你豈不是不適應?”
“開始有點困難,不過我適應的很快,但是對手也很厲害。”建準調整了一下坐姿:“當時在一個刀戰的樓房里面,里面有四層樓。第一層有四個劍士,都拿著長劍,而且劍法很厲害,也很精妙,我用刀法對陣劍士的劍法,結果都失敗了,但是沒有輸。”
建準說著。
提因雙手撐著腦袋,聽他講解。
“這么打下去可不行,我遲早會輸的,所以,我改變了戰略。”
“什么戰略?”
“四個劍士的劍法很厲害,我必須用一個比他們更厲害的刀法。”
“什么刀法?”
“有實戰性極強的刀法。”
“那是一種什么刀法?”
“無招勝有招。”
“怎么個‘招’法?”
“拋棄一切不實用的花架子,用簡單,直接,有效的方法使刀。”
“什么才叫簡單,直接,有效?”
“三言兩語很難說清楚。”
建準也不知道該怎么解釋?
“那么,你就直接說,如何打敗那四個劍士的?”
“他們需要用三招以上的劍法,我只需要用快、準、狠,也就是最快的速度,最強的力量去打擊對手。”
建準換了一個說法。
“快準狠?最快的速度,最強的力量?我好像明白了。然后呢???”
提因這才聽懂。
“第二層樓是一個使用棍法的大漢,他叫胡大同,我也是同樣的方法打敗了胡大同。”
“就是你說的快準狠,實戰性的刀法?最快的速度,最強的力量進攻?”
“對。”
“那么,第三層樓呢?”
“第三層是一個穿著古裝白衣服的美女。”
“古裝衣服?當時是在拍電影呀?”
“那種場景,確實有幾分像電影里面的某個場景。”
“那個白衣服的大美女叫什么名字?”
“她叫蔣冬儀。”
“名字也有幾分古風味道。”
“是呀。”
“你也是用快準狠,無招勝有招打敗她的?還是對人家手下留情了?”
“蔣冬儀擅長隱身,偷襲,陷阱,不用我手下留情,她就能讓我不知不覺打敗我。同時,也是最難纏的,因為她隱身了,我看不到嘛。”
“你看不到?那么,你怎么打?!”
“我的箭法,也就是遠程冷兵器射擊術,達到了快和準,除非我誤判,否則,沒有我打不中的目標。考核了飛鏢,彈弓,弓箭三個項目,我的射擊術已經達到了‘精’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