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挨到他們進食完畢,陸離緩了口氣,想起了正事,說道:“聽聞象雄王朝流傳下來的《象雄大藏經》,是包羅萬象的上古奇書,是古代象雄人智慧的結晶,也是苯教的立教之本。在下極為好奇,此書究竟是怎樣的一本奇快,可否讓在下一觀?”
“不知陸少俠想看哪一方面的?”拉多烏贊問道。
哪一方面?陸離原以為只是一本書,但聽拉多烏贊的語氣,似乎有好多本。也難怪,既然包羅萬象,當然方方面面的書會有好多本。就像佛經一樣,有好多本佛經。
“關于修煉的。”陸離答道。
“既然是修煉的,那就和宗教關系最密切了。”拉多烏贊立即讓一名弟子去拿。陸離一看,一名普通弟子都可以去拿,那說明這種書也不會多珍貴啊!但也有可能那名弟子不是普通弟子。
不一會兒,那名弟子就把書拿來了。陸離接過來一看就傻了眼。旁邊的拉多烏贊看出來了,問道:“陸少俠識得象雄文字嗎?”
當然不識!陸離暗想:這真假難辨吶!
“如果陸少俠能多等一個月,我倒可以將其翻譯成漢文,送給陸少俠。”
什么?送!
“您真的肯送?需要我付多少銀兩?”
“我說過,修為到了我等的境界,談錢,俗。”
“既然您要送,就送我這本原文吧!”反正黃源真人自稱天下間沒有他不認識的語言文字,辨別真偽的任務就交給他了。而且,修煉的書籍,翻譯容易出偏,還是原本的穩妥。
“好吧!既然陸少俠不愿意多等,那就送您這本吧。不過,這本也是手抄本,并非原本。”
對陸離來說,手抄本也無所謂,只要沒改過就行。陸離緊握著書,說道:“接受了您如此貴重的禮物,不知如何報答。”
“無需報答,只要陸少俠回到中原,廣傳我苯教教義就行。”
陸離一聽,差點兒把書扔了,傳你們宗教的教義?但想一想還是忍了,先拿回去給黃源真人看看再說。
這本書里,主要講的就是苯教的教義,當然宗教離不開修煉,修煉的內容也講了一些。但重點講的是修煉的益處和修煉成功后的成果,而修煉的方法卻只是概略地講了一下。大多數的宗教、門派所傳的功法,都是師父對徒弟口傳心授,很少有落筆于紙的,即能防止亂傳,又可防止妄練。
拉多烏贊心里很坦然,他以為,只要陸離看懂了修煉的益處和修煉的成果后,就會求著他加入苯教,因為修煉的益處和成果太吸引人了。而要修煉,就要來跟他學習具體的修煉方法,因為具體的修煉方法,書上是沒有的。所以,他只是擔心陸離看不懂,而陸離則表示,將來一定能看懂。
陸離以為撿了個大便宜,心里還有些愧疚。偷都不用了,直接就到手了。
“陸少俠準備在藏地游玩多長時間?”
“一天就夠了吧!”目標物到手了,陸離當然想早點把它交給黃源真人,完成任務。
“一天!”拉多烏贊驚訝不已,一天,頂多能逛個斯巴城,“如果陸少俠能多逗留幾日,就能見到天竺的佛教中人了。”
“此話怎講?”
“天竺佛教正在與我苯教洽談并教之事。”
“并教?”
“嗯!佛教與我苯教本是同宗同源,并教是對雙方都有利的好事。”
其實早在多年前,苯教就計劃與天竺的婆羅門教并教的,只因雪線山脈相隔,交通不便,一直未能真正并成。后來,佛教出現了,并后來者居上,吸收了婆羅門教的教義,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教義更加完善、合理。苯教發現,佛教的教義比婆羅門教的教義更受歡迎,更容易讓人接受。于是,又計劃與佛教并教,還暗中幫助佛教打壓婆羅門教的勢力。
“這次,他們會直接跨越雪山而來。”拉多烏贊接著說道,“估計三天后就能到達。藏地與天竺之間,如果沒有雪山山脈這道天然的屏障,距離上還是很近的。只是雪山太難翻越,普通人想都別想,只有修為高深者才能翻越,而這次來的都是修為高深者。”
“那與我又有什么關系?我不想見他們。”陸離說道。
“是他們想見你呀!你上次幫了他們大忙,他們要當面謝你。”
陸離搜腸刮肚也沒想到自己什么時候幫過佛教,只記得自己曾經得罪過中原佛門。
拉多烏贊見他一臉疑惑,補充道:“你上次打敗了伽羅法王,并除掉了他的兩個護法,伽羅法王回天竺后不久就去世了。佛教乘機打敗了婆羅門教,在天竺成了宗教正統。這次還如約帶來了答應給你的三萬兩黃金。本來他們就打算在談好并教之事后,就到中原去找你。你現在正好在這里,免得他們不知道去哪兒找你,到處亂跑。”
不等陸離說什么,蘇炎拉住他的衣袖,對拉多烏贊說道:“好,我們就多等幾天,等他們來。”接著又轉頭對陸離輕聲說道:“三萬兩黃金啊!咱們幫佛教除掉了勁敵,這是咱們應得的報酬。”
白天,陸離和蘇炎就四處游覽風景,晚上就回到拉多烏贊給他們安排的住處,倒是過得逍遙快活。轉眼,三天過去了。
果然,一隊十幾人的僧眾來到到了拉多烏贊的殿宇。拉多烏贊忙著給雙方介紹,天竺佛眾以一名叫沙摩騰的僧人為首,抬著幾個大箱子,有佛經,有黃金。佛經是送給拉多烏贊的,黃金是送給陸離的。
沙摩騰當面向陸離表達了感激之情,不過經由拉多烏贊翻譯過來,陸離也沒什么感覺。反正這三萬兩黃金像白得的一樣,蘇炎倒是很高興。她馬上去找金翅大鵬幫忙,要運走黃金。陸離就讓她把黃金直接送到百釀谷,以換取五年后才會出窖的仙人醉。
三萬兩黃金,還不到兩千斤,現在的金翅大鵬,抓拿兩千斤的重物飛行不在話下。蘇炎在金翅大鵬的幫助下,一次運到了百釀谷。老谷主諸葛熏見到后捶胸頓足,“你們合計都十五壇靈酒了,怎么還要?”蘇炎告訴他,這是換取五年后出窖的仙人醉的。諸葛熏聽后才放心。
陸離這邊,看著雙方僧眾在一起吃吃喝喝,邊吃邊談論,也聽不懂他們在談什么,當然拉多烏贊會給他做翻譯,陸離也因此了解了很多佛經的理論,佛經中的有些理論還是挺好的。但就是覺得,這里的僧人們與中原的僧人不太一樣,他們似乎很有地位,吃的好,穿的好,見到漂亮的女子就召為空行母,為所欲為,全國的百姓貢奉他們。
陸離感嘆:他們一日三餐,一頓都不少,哪里像是修煉之人?吃著凡人的食物,過著凡人的生活,還想著超凡脫俗?——簡直是癡心妄想!這種吃、喝、玩、樂、修行幾不誤的修行方式,能成功才怪!
陸離看得無趣,惦記著自己的任務,免得夜長夢多,早點把書帶回去才是正題。于是向眾僧人告辭。天竺的僧人讓拉多烏贊翻譯,讓陸離有時間到天竺去游玩,到那時,他們定能從拉多烏贊這里學好漢語,接待陸離。
陸離謝了他們的好意,帶著蘇炎就去匯合白冰寒。可白冰寒卻不愿意離開,因為寒玉中的寒氣恢復的很快。此處雪線山脈的寒冷不亞于南極、北極,卻離井府洞天如此之近,正好在這里恢復寒玉本性。但陸離不想把她一個人留在這空曠的雪山上。白冰寒便說,有金翅大鵬陪伴就行了,金翅大鵬聽后鳴叫了幾聲。
陸離笑道:“聽到沒有?金翅大鵬都不愿意在這里呆了。”
白冰寒說道:“聽不懂就別瞎翻譯,金翅大鵬是說讓我跟你們回去,它自己在這里守著劍就行了。”
陸離一聽,還真是個辦法,“就這么定了!”
白冰寒還有些不忍,但一時也想不出其它辦法,只好同意,于是三人一同前往太乙山玄真洞把書交給黃源真人。
黃源真人將書翻看了良久。沒有具體的修行方法,他并不在意,以他的見識,只要知道了修行的益處,修行的效果,就能推測出修行的方法。他看后合上書,閉目沉思了一會兒。
“真是可惜了……”
陸離一聽,心中一緊,到底是被騙了?這根本就不是什么《象雄大藏經》吧!
卻聽黃源真人接著說道:“原來苯教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元嬰境,他們竟然不懂得出嬰之法,或者說出神之法啊!可惜!可惜!明明修煉的最難關都過去了,明明都修煉出元嬰了……卻止步于此。”
修煉大體分三個階段,初級階段、中級階段、高級階段。
初級階段是練氣境、筑基境和結丹境;每一境界又可細分為前、中、后三期。到了初級的最后結丹境,也叫金丹境,道家人稱之為獲得了人仙果位。
中級階段是元嬰境、出神境(或叫化神境、陽神境)。元嬰由金丹之中孕育而生,就像雞蛋孵小雞一般,只不過雞蛋是橢圓形的,金丹是正圓形的。元嬰最初只有米粒大小,成一個光頭小人形狀,長相與本體極為相似,此小人在丹田之中巋然不動,稱為元嬰初期;通過不斷地向丹田之中貫注真氣、靈氣,元嬰把真氣、靈氣做為養分吸收之后,可以逐漸長大。等長到兩三寸大小,可以在丹田內活動了,稱為元嬰中期。等長到五六寸大小,可以在體內自由活動了,稱為元嬰后期。元嬰在腹內就像胎兒一樣,所以凝結元嬰也叫作凝結嬰胎、圣胎、圣嬰。元嬰到了后期之后,在體內的自由度極大,做為靈體,非實體,可以到達體內的任何位置,這時,就要及時出嬰了,就像母親十月懷胎一般,胎成則必須及時出胎,否則胎死腹中。如果把握不好時機,太晚了元嬰在體內凝結成實體,就永遠出不去了,就如同胎死腹中,當然并不是真的死了,但也沒什么用處了,修為也會卡在這里,停滯不前。而身體的其它部位不好出入,只有頭頂的百匯穴,做為天門,是靈氣出入的主通道,也是最大的通道,最容易出嬰。元嬰一旦從百匯穴而出,就有了另一個名字——陽神;而修士的境界也自然提升了,已經從元嬰境提升到了出神境,從此,可以出陽神了。到了出神境,道家人稱之為獲得了地仙果位。元嬰第一次從百匯穴而出,坐在頭頂,不要離開身體,感知一下外界的空氣,馬上原路返回。有了第一次出嬰的經歷之后,再出嬰就會順暢很多。在體內略做休息之后,再出來,看一眼后,再進去。如此出出進進,反反復復,經歷多次之后,靈體逐漸凝實,可以離開身體了,但一開始也僅限在室內飛行。由于是靈體,沒有重量,元嬰是可以在空間自由飛行的。所謂的凝實,也只是靈氣更加致密、殷實。而整個過程靠的是修士的神識把控,修士把自己的一縷神識注入到元嬰體之中,元嬰之體是可以承載修士的神魂的,這也是修士之所以修出元嬰的目的和原因。等到陽神成長到孩童大小,身體也凝成宛如實體,即可出遠門,一去三四里,甚至可以一念千里,此時已是陽神境中期。等到陽神成長到與肉身一般大小,即是陽神境后期,修士可以把神魂完全注入到陽神體中,肉身只剩下一具空殼。陽神可以代替肉身做很多事,穿房越壁,上天入地,飛遁無跡,非常方便。其中,將神魂完全移轉到陽神體內,需要先完成煉神或稱煉己的過程,這一過程可以在元嬰境、出神境之時同步修行。許多修士認為,神魂才是真正的自己,肉身只是暫時的寄宿之所,所以煉神又稱為煉己。只有神魂強大到一定的程度,才能隨意離開自己的肉身,移轉到陽神之體上,甚至是奪舍別人的肉身。
高級階段是練虛境、合道境。練虛就是將身體練到化氣無形、日中無影的境界。肉身很難做到這一點,但陽神之體卻很容易做到。先將陽神之體分解成極細小的微粒,漫布于空氣之中,再按照微粒原本的記憶,重新組合成身體原本的形狀,當然也可以排列組合成任意的形狀,這時的陽神之體可以任意變化成自己想要的形態,或樹,或石,或其他人的形象,但要消耗一定的法力,法力一轍,形態又會回到自己原本身體的形態。如果分解的微粒夠細微,陽光可以完全透射而過,即可實現日下無影,所以,又被稱為化形藏影之術。實現這一步,練虛境已經圓滿,道家人稱之為獲得了天仙果位。接下來是將肉身也像陽神之體一般,分解成極細小的微粒,普通的肉身是無法做到這一步的,所以,在此之前,要先經歷數次脫胎換骨,將肉身煉化轉化成高級能量物質,這一過程又被稱為煉身消災之道。道家的觀點認為,人幾世輪回,必然積累了一定的業力,而有業力就有災難。消災之道不是讓災難消失,而是讓肉身可以承受災難,數次脫胎換骨之后,身體水火不浸,百毒不懼,金剛不壞,災難來臨也不再是災難,與撓癢癢無異。這樣強悍的肉身就可以隨意分解了,但肉身分解之后很難重新聚在一起,這里有個小技巧,那就是將肉身粉碎后再一點一點煉化附著在陽神之體上,之后與陽神之體一同分解,一同聚合。這樣靈體與肉身合二為一,稱為合道。但許多修士認為歷煉肉身耗時費力,完全沒有必要,純以陽神之體飛升天界,快捷安全,所以合道這一過程可以省略。
在初級階段,藏地苯教與中土道家并無二至。而中級階段的元嬰境,也無大的區別,只是到了最后出嬰之時,苯教修士似乎并不知道此時應該出嬰,而是讓元嬰繼續呆在體內,時間久了,元嬰在體內凝成實體,但在體內凝結成的實體,受肉身凡氣的熏染過重,會長成血肉之軀,無法動彈,猶如死胎一般,但畢竟是元嬰之體,比普通身體強硬很多,水火不浸。但不出嬰,再繼續修煉也無法進入到下一境界,也就無法獲得長生。所以苯教修士最高修為就是相當于元嬰后期境界。而高級階段更不用說,苯教修士連中級階段都沒越過,壓根就沒有練虛、合道的高級階段。
而被傳得神乎其神的虹化現象,很多人以為是飛升天界——苯教修士自稱之為空行凈土的空間。而以黃源真人的眼光一看就知道,虹化是虹化,飛升是飛升;二者根本不同,相差十萬八千里呢!
苯教的大修士在壽命將盡之時,用念力也就是神識之力引發丹火焚燒肉身,有些修士的丹火不夠強,體內的元嬰之體無法燒毀,焚燒后就會留下體內的元嬰之體。丹火夠強的,連體內的元嬰之體都能燒掉,絲毫不剩。而修士生前從天地宇宙中吸取的能量,會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像彩虹一般,被世人看見,就是虹化;或者固化結晶,形成舍利。而丹火一般只燒身體,不燒衣物。
修士累世積修,歷盡千辛萬苦,終于修到了類似道家的元嬰境界,只差一步就能得到地仙果位,獲得長生了,卻生命終止。一生所吸取的能量也釋放出來,最終毫無所成。書中所說,神魂進入了空行凈土,雖然黃源真人不知道空行凈土是什么地方,但能肯定不是天界,因為天界要達到天仙果位才能飛升上去的。所以黃源真人連說可惜。
黃源真人獲得天仙果位已愈百年,卻始終無法得升天界,一直在查找原因,所以才想借鑒參考其它教派功法。佛門的功法他早就研究過了,境界太低,很多功法連元嬰都修不出來,沒什么借鑒價值。現在知道,苯教的功法也不過如此,毫無可供參考之處,很是失望。
陸離問明了可惜的原因,怯怯地問,“這么說,這本書……是真的?”
“嗯!雖然沒有具體的功法,但我想看的內容也都在上面。”
旁邊的蘇炎很不服氣,為何陸離表現得就像怕這個老頭兒一樣?等我什么時候殺了這個老頭兒,為陸離出氣。她知道憑自己現在的實力,還不能對黃源真人造成一擊必殺,所以,這事兒——以后再說。
黃源真人道心強大,很快就釋懷了,一掃失望之色,“我早該知道,這世間不可能存在比道家更高明的修煉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