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麋府出來,陶商決定先回太守府一趟,將麋竺相助之事告知陶謙。
陶謙得到消息后大喜,立馬命人前去請王朗,讓王朗前去麋府提親。
但是被陶商給攔了下來,陶商提議先論功行賞,將徐州空缺的職位先任命,再挑個良辰吉日去麋家。
陶謙也確實感覺自己一個人忙不過來,贊成先任命,兩人隨即商討了起來。
東漢刺史的屬官有治中從事、別駕從事、功曹從事、簿曹從事、兵曹從事、郡國從事、文學從事、武猛從事、督郵、主簿、帳下督、門亭長、書佐、計吏等。
兩人先是對從事之位進行挑選。
最后兩人討論出了結果,任王朗為治中從事、趙昱為別駕從事,治中與別駕,陶商雖然提議讓張昭張纮二張來擔任,但陶謙還是更信任王朗與趙昱,王朗與趙昱的能力陶商也認同因此也作罷。
任命張昭為功曹從事,主管考察記錄業績、任張纮為郡國從事,主督促文書、察舉非法、任曹豹為兵曹從事兼中郎將、任黃忠為武猛從事兼中郎將,掌領兵事、任麋竺為薄曹從事,主錢糧簿書,管錢糧的官員、任張仲景為文學從事。
任臧霸為瑯琊校尉,負責守位瑯琊。關于臧霸的任命,原本陶謙是不想讓其去守位瑯琊的,陶謙還是有些看不起寒門士子,臧霸此前泰山賊的身份讓陶謙很是反感,但陶商看重臧霸的能力,認為有他守位瑯琊,則徐州北部無憂,陶謙熬不過陶商,只得任命臧霸為瑯琊校尉。
各位不要看不起校尉,認為校尉很小,漢朝時校尉達到鼎盛時期,其地位僅次于各將軍。袁紹、曹操此前也不過是個校尉。
歷史上陶謙明顯嫌棄臧霸的出生,只任其為騎都尉,讓臧霸心生不滿,因此割據瑯琊,自守一方。之后投靠曹操,官至鎮東將軍,死后追謚為“威侯”,足以證明臧霸的能力。
目前在陶謙的手下,除了曹豹與黃忠兩名中郎將外,就屬臧霸這個校尉最大了,陶商自然相信臧霸,讓他駐守徐州北部,順便清理瑯琊的黃巾余孽。
又任陳登為典農校尉,主管徐州的農業生產。此時的陳登資歷尚淺,陶商想硬提他為廣陵太守,但是被陶謙反對,畢竟陳登此時才二十五歲,廣陵還是徐州南部重要一郡,陶謙還是更信任一些經驗豐富之人,必如張超、左尚等人。
對于徐州各郡太守的人選,陶商有些不知所措,全憑陶謙任命,除了此前的彭城太守左尚以外,任江沛為東海太守、任陰德為瑯琊太守、任張超為廣陵太守、陳珪為下邳太守。
之后各地的縣令由底下的太守任命,陶謙只需過目即可。
剩下的一些小官小吏,皆有陶謙自行決定,如果陶商需要可隨時任命。
之后將寫了一封奏章,上述給朝廷,意思意思一下。
不管朝廷同不同意,這大大小小的官職倒是定下了,陶謙準備今天下午召開會議,然后將這些封賞通知下去,讓他們早點上任,減輕自己的壓力。
午飯過后,陶謙派人將眾人叫來太守府。
當著眾人一一任命,不在城內的陶謙派人前往所在之處書信一封,官印一蓋,叫其上任。
隨后陶商與眾人聊起如何整治徐州。
首先肯定是要使迭遭破壞的徐州農業得到恢復,獎勵播種,現在是三月末,開荒播種還來得及。
開發水利,發展農田灌溉,這個主要交由陳登負責,陶商也想到一些可以促進農田發展的東西,準備找個機會和他商量。
其次是城鎮建設,遭受戰亂后休整、重建是最為麻煩的,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不過徐州目前還好,有一眾黃巾俘虜和流民,免費勞動力不缺,今日麋竺的幫助,使得財政問題也得到緩解。這件事由麋竺、趙昱負責。
之后是城鎮布局,這個是陶商最為關心的,因為這市場它建的不合理啊,現在徐州的市場,分東南西北,四市,每個集市所販賣的物品還不一樣。漢代的集市制度尚未完善,集市雜亂無章,陶商計劃在城東設計一個商業區和幾條商業街,整頓一下這混亂的市場,這件事交給張昭和趙昱去做。
然后是建設醫館,這可是十萬火急之事,張仲景這幾日天天到太守府,催促陶謙與陶商,何時建醫館,他已經準備好了,陶商也被他逼得將醫館建設放在了首位。
陶商計劃在太守府旁邊劃一塊地,建一個醫館,張仲景在此坐鎮,然后廣招門徒,男女皆收,在這個時代有封建禮教的禁錮,女子生病特別是患了婦科疾病往往羞于啟齒,或語焉不詳。有的女病人寧愿病死也不愿意公開隱私。于是陶商想讓張仲景收些女徒弟,為這個時代的女子謀點福禮。
之后城北、城西、城南、城北各設分醫館一座,在下邳城內找一些德高望重,能力出眾的老中醫,聘用他們來醫館工作,等時機成熟了,便在徐州各地開設醫館。
古代看病不容易啊,首先是醫生少普通郎中水平有限,稍微好點的郎中,一般都比較忙,收費也高。對于平民百姓來說,得了小病還有能力醫治,大病就要看具體情況了,若是一些長久性的疾病,高額的診斷費以及長期買藥的開銷,根本不是一個普通家庭能負擔的起的。
這個醫館的收費標準,陶商有些抓不透,你說免費吧,可能自己承當不住,收費吧,收多少,怎么收,這有是一個難題,只能先放一邊,慢慢來。
最后就是征兵,目前徐州的軍隊主要是陶謙手里的八千的軍隊以及各郡各縣的守軍,各地守軍最多的不過五千,少的只有二千,加起來徐州目前軍隊人數只有兩萬左右。
要知道徐州有四十七萬戶二百八十萬人,守軍才不到兩萬,有點太少了,東吳在滅時約四十余萬戶,二百三十萬人,有兵二十余萬。
陶商計劃在一年內擴軍至五萬五,五年內擴軍十萬,征兵之事就交由黃忠、臧霸、曹豹這三人。
徐州五郡,除去每需要征太守軍五千人。
臧霸建玄武營,領一千丹陽軍,鎮守瑯琊,負責清理瑯琊周圍黃巾,然后招兵五千,守位徐州北部。
黃忠建白虎營,領一千丹陽軍,鎮守彭城,負責清理彭城境內的黃巾,募兵五千,守位徐州西部。
曹豹建青龍營,領丹陽軍一千,鎮守東海,負責清理東海內的黃巾,募兵五千,守位徐州西部。
又有一人名笮融,乃是陶謙的老鄉,深得陶謙信任,故讓其建朱雀營,領兵步兵兩千,鎮守廣陵郡,負責清理廣陵郡內的黃巾,募兵五千,守位徐州南部。
下邳城內還有陶謙的兩千丹陽軍和一千騎兵,另建一營,募兵兩千,陶商親自領軍,起名麒麟營,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