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寫詩我是專業的
寧有晴聽完,心里已經有了高低優劣。
這個排名一點都不難,單論立意,劉奕的詩句立意最高。大道無窮,自古以來對于“道”便有無數暢想,無數推演。
但是,這首詩和眼前景致,此情此景關聯不大。
甚至有可能,是劉奕精雕細琢了無數遍的詩詞,現在拿來充數。
何六歡詩,描寫景物優美,華麗非常,可是空洞無物。與許音一比,高下立判。
許音所作的詩,景致,立意全都不差,就是和《永康詩集》里一些詩詞相比,也能爭一爭。
就是蕭小白這種沒看過《永康詩集》的人,也覺得許音的詩相當不錯。
劉奕輸的心服口服。“許兄不愧寧州上次秋闈的亞元,信手捏來就是妙句,絕句。實不相瞞,我剛才寫的那首詩,是我去年閉關偶有得之。詞句先后打磨推敲許久,依舊比不過許兄?!?p> 何六歡跟著附和道“長歌的詩才,便是學政都贊不絕口?!?p> 許音對自己的詩才向來自信,聽到同窗吹捧,謙虛道:“詩詞終究小道而已,利國治民平天下,靠的還是文章策論。開顏,你寫的那篇安民策論傳到京都,連國子監博士都知道你的名字。”
蕭小白靜看他們兩人商業胡吹。
這時,飛鶴湖的湖心水榭又來了幾個衣著華貴的公子貴女。遠處停著馬車,看起來不像避雨來的。
進了亭子,他們把油紙傘收起來。
一個人注意到許音,沒想到會在這里遇到許音,驚喜的喊道?!霸S長歌!”
“哈哈哈,長歌兄什么時候來的鶴城,你通知我,我也好為你接風洗塵?!币粋€白衣公子開懷大笑,甚是高興。完了給眾人介紹許音的身份。
眾人一聽是上次秋闈的亞元,全都羨慕崇拜不已。
秋闈乃是鄉試,三年一度,在各州的州府舉辦。其中鄉試第一位解元,第二到第十名則是亞元。
寧州學子不知幾何,亞元之才,比他們強了不知道多少倍。
“這幾位朋友是?”
白衣公子看向許音身后的人,拱手問道。
許音為他介紹了一番,寧有晴......錦繡府寧家沒人不知道,鐘鳴鼎食的大族,寧家商號遍及大周三十七州。
說一句富可敵國,一點不為過。
云霞宗,狂戰門自然也都有所耳聞,到了蕭小白這里,卻是沒人聽說過。
不過,白衣公子他們也不敢小覷。
能和許音,寧有晴走在一起的人,哪會普通了。
白衣公子笑道“我們組了一個詩社,每月中旬都會來飛鶴湖辦一場文會。今天下雨,來的人是少了一點?!?p> 古代能玩的東西太少了,聽書聽戲勾欄聽曲兒。
還有文雅的會組詩社,找個風景秀麗的地方辦文會。眾人飲酒賦詩,切磋學問,說不巧就有一首佳作流傳出去,一副名畫出世。
文會雖是小圈子,但是在認字都沒普及的古代,文人雅士屬于妥妥的上流階層。
就好像二十一世紀,一堆專家教授開座談會。
開會的內容還不是特別高深,大家伙都能聽得懂,那必然萬眾矚目。
所以,文會里一些東西流傳特別快。
今天某位公子寫了一首詩,明天整個鶴城大大小小的街坊,所有人都能知道。
今天某位才女彈了一首曲子,被眾人稱贊,明天她就是鶴城音樂圈最靚的仔。
畢竟,普通老百姓審美情趣一般。
好的詩詞,壞的詩詞勉強能分清,一般好的詩詞,普通好的詩詞,頂好的詩詞,那就難為他們了。
這時候就得看文人的商業吹捧,“專家”都說好,“教授”都說棒,那肯定牛批!
所以,在大周朝辦文會都快做出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了。
飛鶴湖沿岸,有書局掌柜派來的伙計,有蕭小白的同行說書人。他們等文會辦完了,就去找這些公子小姐的仆從,把文會的內容問的清清楚楚。
等到次日,二次加工后傳播出去。
許音知道文會的這些玩法,于是便把剛剛作詩的事情,說了一遍。
又把自己寫的詩,讀給他們品鑒。
“好詩,許兄好詩才!”
白衣公子身邊的人擊掌贊道。
一名嬌嬌柔柔,如水做的女子眼波流轉,柔聲道:“許公子以水喻人,談鶴城風物,稱贊的是鶴城善之美,小女子替鶴城百姓謝謝許公子了?!?p> 說著,對他盈盈一拜。
許音趕緊上前去扶,忽的想到男女授受不親,雙手停在半空又像觸電一樣收回?!白咀?,一首拙作而已,哪值得姑娘一拜。”
差不多夠了,你的VIP到期了,剩下的時間由我裝逼......蕭小白微微一咳,清了清嗓子。“我現在正有詩意,諸位且聽第一句?!?p> “楊柳青青江水平?!?p> 此刻雨水漸歇,一個連一個的漣漪在湖面綻放,岸邊楊柳垂擺,倒是應景。
“聞郎江上賦詩聲?!?p> 蕭小白讀的這首詩,原句是“聞郎江上唱歌聲。”
他把唱歌改成了賦詩,本身的意境并沒有破壞。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賦詩聲。這兩句倒是不錯,沒想到蕭兄也頗有詩才?!焙瘟鶜g點頭稱贊。
只憑這兩句,就比他強,能和許音一爭高下了。
不知道后兩句是什么,若是意境高遠,那定然能超過許音先前一首詩。
場中鶴城本地的公子小姐,全都一言不發,目光熾熱盯著蕭小白。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聲音停止,四周安靜的只有細微雨水落下的聲音。
東邊日出說的是“有晴。”
西邊雨是“無晴。”
這與后一句是相呼應的,而“晴”字與“情”諧音,暗指女子聽到賦詩聲,心里那種忐忑和難以捉摸。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妙句!妙句!一句中有兩個隱喻,當真妙不可言!”白衣公子激動的說道。
他細細品味之后,越發覺得這首詩十分之妙,十分之好。
豈止兩個隱喻,是三個......蕭小白心里鄙視他。
他沒聽出來,不代表別人沒聽是出來。
道是無晴卻有晴.....
“有晴”與寧有晴的名字相合。寧有晴睜著大大的眼睛,惶恐看向蕭小白...小白他喜歡我。
不得不說,寧有晴對男女間的情愫還很懵懂。
所以上次在寧家,蕭小白在登云樓和蘇靜怡調笑,寧有晴就沒有什么吃醋的感受。
我拿小白當姐妹的......
現在,蕭小白用這首詩,抒發了自己對寧有晴的感情。
看到寧有晴和許音他們的表情,白衣公子等人忽然回過神,有種柳暗花明的恍然大悟。
道是無晴卻有晴......把寧有晴的名字放入詩句中。
何等詩才!
何等鬼才!
如果把這個考慮進去,這首詩還得上一個臺階,比《永康詩集》里大部分詩詞都好。
可以想象用不多久,這首詩就能響徹大周詩壇。
場中女子看著寧有晴,有羨慕有嫉妒,因為寧有晴的名字必然隨著這一首詩名動天下,留名千古。
天下才女誰不想如寧有晴一樣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