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任務一:孝道之心與行
第二天,晨。
李孟早早的蘇醒,心安處才是家,家也是讓人心安的地方,回到家后,精神上的壓力,一掃而空,早早的睡下,也早早的醒來。
“也不知道這種舒適,還能維持多久?”
李孟發出一聲嘆息,只希望病痛來得晚一些,即使要離開這個世界,也少一點折磨,過得舒坦一點,如果疼痛來襲,他也把握不住未來的自己會成什么樣。
躺在床上,透過窗戶看著外面蒙蒙亮的清晨,一時沒打算起來。
回想昨日,父母看見自己的喜悅,溫柔的母親,為做晚飯而忙碌的身影,嚴肅的父親,溫和的和自己說話,談工作,論理想,談未來,還問及自己的感情問題,對于寡言少語的父親來說,這是很少有的事情,那一刻,幸福在李孟心中有了新的含義,那就是平淡的生活中,彼此都在。
想到醫生的診斷,私下里給他說的話語“以后保持樂觀心態,飲食清淡,不要飲酒,未來還有一年左右的時間。”
一時間,有些急迫,又有些頹廢,未來還有很多計劃沒有去做,很多理想沒有去實施,很多地方沒有去看看。
心態一時又有些雜亂,從床上翻身而起,穿衣開門。
陽臺上,李孟看著朦朧的清晨,晨光如露,灑落心間,煩躁的心靈也恢復了寧靜,這或許算是一場頓悟。
“歲月不長,請多珍惜。”李孟笑著,自我鼓勵,笑容寧靜。
天光大亮,回轉里屋,母親已經在做早餐。
看著母親忙碌的身影,穿梭時空,才發覺這一幕是那么的熟悉,從記憶開始,小時候的他,也是看見母親這么的忙碌,這么的為一家人準備早餐,午餐,晚餐,那時候的他,會陪著母親轉,會乖乖的坐在板凳上等待吃飯。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初中?還是高中?
他再也沒有去關注這件事,已經習以為常,也沒有了小時候的童心至真,那時候,還會時不時的問“媽媽,您累不累?”“媽媽,我給您擦擦汗。”
再回首,母親已從二十來歲的窈窕淑女,變成四十好幾的中年大媽,窈窕身材已不再,白皙皮膚也落滿了歲月塵埃,顯得粗糙無光澤。
“媽,需要我幫忙嗎?”李孟詢問。
看著準備的早餐,沒有豆漿油條,沒有包子饅頭,只有稀飯、炒青菜,都已經被母親弄得差不多,他也不知道能做什么。
“不用,都已經做好了,你怎么早就起來了,怎么不多睡會兒?”李媽媽轉頭問道。
“昨晚睡得也早,就早起來了,我還以為我是我們家起來得最早的,沒想到媽媽比我更早起來。”
李孟半開玩笑的話語,讓李媽媽微微一笑,“媽都習慣了,到點了就睡不著,比不得你們小年輕,你去把你爸叫起來,早餐馬上就好了。”
“好勒。”李孟看著也沒有自己能做的事情,爽快的答應。
等李爸爸起來時,稀飯已經煲好。
一家三人,吃著早餐,稀飯經過冷卻,不冷不熱,暖腸胃,提精神,夾一筷子小青菜,真的是美味。
吃飯途中,李孟被父母問及了能在家待的時間,也問及了工作生活,李孟都一一回答,他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如果不回答,或嫌棄嘮叨,父母的心會踏實不下去的。
飯后,李孟主動承擔了洗碗工作。
在父母準備去上班時,李孟對父母說“爸媽,你們中午要回家吃飯不?”
“我們中午在公司吃,對哦,你中午自己就點個外賣吧,我給你錢。”李爸爸說著,就準備掏錢。
“不用,我有錢,我中午自己做吃的,你們晚上也不用買菜,我今天閑著,也是閑著,我去買菜,晚上給你們做飯,讓你們嘗嘗我的手藝如何。”李孟按住父親掏錢的手。
他的話語,讓父母有些驚訝,由于李孟是獨生子女的緣故,就沒看見過自家兒子做過飯,早上他能主動洗碗,就已經是很少見的事情,最開始還擔心他洗不干凈,或者把碗打壞了,看著他干了會兒,也還不錯。
“你會……”
“行,晚上我們不買菜,不做飯,嘗嘗兒子的手藝如何,我們先去上班了,你中午在家自己做點吃的,或者點外賣都可以。”
李爸爸的話未說完,被李媽媽打斷,欣慰的對李孟說。
然后,拉著李爸爸,出門,關門。
李孟明白父母對自己的疑惑,對此,他也有自己的準備。
他覺得,對父母最大的孝順,除了年老時,生病時的照顧,其次就是讓他們在生活上輕松一點,前者,他可能沒有時間去完成,后者,從做飯開始,不僅能讓父母輕松,還能讓他們看見李孟的成長,子女的成長,是父母最大的幸福。
李孟會做飯嗎?當然,學生時代不會,不代表畢業后,工作后還不會做,外賣很貴,又不知衛生條件怎么樣,正常人,誰會天天吃外賣,能天天吃外賣的,不是工作忙碌的,就是有點閑錢又懶惰的,這兩者,李孟都不占據。
也是如此,這兩年,李孟也鍛煉了下自己的廚藝,從初學的艱難,到現在的孰能生巧,為自己做飲食,還不是為了不虧待自己。
洗漱后,李孟拉著家里那輛買菜的小拉車,就出門去市場。
順便,拿著自己的手機拍攝著視頻,既然要留念,就好好的去實行,昨天所發布的視頻,是他的庫存,過去十年的照片,制作成了一部家鄉小城的變遷史,一部小視頻。
想到視頻,他點開“抖音”軟件,進入后臺,昨天的視頻,沒有小紅心點贊,沒有留言,沒有增加粉絲,一切都是最初狀態,零的起點。
微笑道“真好,真好。”
即使這平臺的視頻是公開的,只要沒人關注,他也不關注人,那就是他的私人空間,只要公司不倒,視頻長存,沒有比這更好的事情。
清晨的市場,不僅菜品多,豐富,新鮮,還沒有經過日光照射,沒有曬干水分,最主要的,還有可能碰見農家菜,相對來說,農家菜的味道更純正。
離菜市場門口不遠處,又未入市場的人行道兩邊,兩邊都有著一排買蔬菜的老頭老太太,有些挑了兩大筐葉片青綠,水潤光澤,還在滴水的蔬菜,也有用一個小背篼裝著歪瓜裂棗。
李孟知道,這是在菜市場沒有攤位,又不經常賣菜的農民,他們是流動的,今天是這些人,明天可能就是另外一些人,賣得菜大多數是自己種植,算得上是純天然的有機蔬菜,當然,也有少量是大棚種植,就看自己眼力和見識問題。
“大爺,您這菜怎么賣的?”

不枉人間走一遭
子女的成長,就是父母的幸福,我想,很多拿子女成績來炫耀的父母,是深有體會,成績是子女成長的表現方式之一,誰也不想他的子女不如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