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同人文:
姜星火之名·凝心鑄魂。
————
渾渾噩噩中醒來,意識到自己穿越到新的一世,姜星火并未立刻接收原身的記憶,而是思索著最本質的問題:
我是誰?
幾世穿越,漫長人生,早已讓姜星火心靈蒙塵,渾濁不清。
純從心理年齡來說,世上已不可能還有比他更老的人。
他累了,也早已乏了。
不過姜星火知道自身這種心態不對,不能放任,所以會在死后,開啟新一世人生之前,叩問自己。
——如果用比較玄乎的話來說,就是為了自己的人性及人心,建立錨點。
他展開回憶。
第一世,是被夏朝俘虜的奴隸,因為不愿過奴隸的日子,而聚眾反抗,招致夏朝軍隊無情鎮壓。
第二世,是東晉一戶普通農家之子,趕上胡人南下,只能早熟。
第三世,是中唐睢陽城頭一校尉,因胡兒叛亂,被困孤城,彈盡糧絕而餓死。
第四世,是南宋一農戶,在勸不動岳飛抗旨北伐后,為掩護中原百姓南遷,以及給黃河以北的義軍撤離做接引,自愿加入義軍留守蔡州,力戰而死。
第五世,是南宋后期名將孟拱麾下將士,于蔡州城頭奮勇殺敵,為覆滅女真做貢獻,終因傷勢過重,不治而亡。
第六世,是民國年間一工人,在諸多化學、機械工廠里摸爬滾打,白手起家,當起了明面上的工廠主、暗地里的特殊工作者,為抗倭運動提供物資及技術支持,并在暴露吃槍子時,帶著一隊倭軍同歸于盡。
第七世,則是糠稀盛世治下的深山貧農,過著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生活,卻于大旱年間被征為纖夫,給西洋使團拉船。
好不容易回到老家,妻女早已化作腐爛的女尸。
姜星火心態崩了。
加上穿越前的本初一世,一百多年的人生經歷,既讓姜星火看淡了生死,也讓姜星火變得激進。
于是,他以“朱三太子”之名聚眾起義,甚至多次刺殺糠稀皇帝。
只可惜最終還是失手被捕,沒能成功刺殺糠稀。
…………
若不算穿越前的本初之世,姜星火前五世,就算不是速通,其實也就幾個月長,不足一年,不至于太過影響姜星火的性情與記憶。
唯獨后兩世,漫長幾十年,很容易讓姜星火忘了自己是誰,不得不自我催眠一般地梳理記憶,設立錨點。
而他選擇的錨點,是漢人身份,是華夏文明。
作為大學講師,姜星火本不是漢人至上者。他讀書學史期間,也是以盡量客觀的心態來審視。
但幾世穿越,輾轉數千年,姜星火必須為自己尋一個跨越時間長河的錨點,存放記憶,錨定精神。
這個錨點,只能是他對漢人身份、華夏文明的認同感。
用玄乎一點的話來解釋,就是以傳承數千年未絕的華夏文明,凝心鑄魂,證道大羅。
而數千年輾轉穿越,全都是亂世流年不說,還幾乎都是與胡人有關。
這意味著腳下這片土地,幾千年以來,胡漢之爭,永未止息。
姜星火以華夏文明凝心鑄魂,便等同于興漢滅胡,乃其道心之所系也。
即,所謂姜星火者,承炎帝之姓,繼華夏之魂,懷興漢之志,雖歷九世,亦如星星之火,勢不絕也。
只不過,姜星火終究還只是凡人,而非真的謫仙人。
其一腔熱血,早已在第六世燃盡。
在刺殺糠稀失敗,又死一次的姜星火,有著一百多歲的心理年齡,暫時還處于道心蒙塵狀態,渾濁不清。
他累了,只想盡快走完九世穿越的流程。
帶著這股躺平之念,姜星火終于開始接收起新一世的原身記憶。
「嗯?竟是明初靖難之役期間,穿成了方孝孺學生的學生。」
「如此身份,倒是終于又可以速通一世了?!?p> 姜星火如是想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