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朱元璋在大營之內暴跳如雷,大罵陳友諒!!!屬下不紛紛不解;這是怎么回事呢?
搞了半天原來是,太平出事了,陳友諒裹挾著徐壽輝,進攻太平,太平守將花云和養子朱文遜,在陳友諒進攻太平的時候,二人各率三千人馬,與陳友諒交戰三天三夜,陳友諒卻寸步難行,雙方都疲憊不堪,正當陳友諒軍無法前進之時,萬萬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太平地區突然下起暴雨,水位猛漲,而陳友諒的船只,隨即水漲船高,很快漫過城門。那句話怎么說呢!!!天要滅誰,誰又能擋得住呢?很快陳友諒軍順勢而上,架起通天梯,船上的士兵紛紛上樓,花云和朱文遜見狀大驚失色,二人有一種無力感涌上心頭。雖然憤憤不平,但是依舊咬牙苦戰,連戰三日,最后兵盡糧絕,朱文遜被亂箭射死,花云身負重傷爬上城樓,砍斷吊橋,然后大哭不止,嘴角不停抽搐,自言自語道;我對不起主公,花云只有一死謝罪了。剛說完,身后敵軍也沖了上來,花云奪一人下短刀,連殺敵軍五人,大口喘氣,敵軍越來越多,花云大罵;爾等賊軍數日之后就是我的下場,眾兵聞言大怒,好你個花云到死了還那么嘴硬。之后幾個士兵把花云吊在船桿之上,亂箭射死。而花云的妻子,為守忠貞投江自盡,花云另有一個兒子名叫花煒,三歲,則被侍女孫姑娘,帶走逃亡,不見蹤跡。
朱元璋在江邊設祭,并立碑,然后派人四處尋找花煒的下落,只愿找到花煒,能夠保住花云一脈的香火延續。
也許是上天也看不下去了,冥冥之中,這個遺失的孩子居然,還真就活了下來,因為在數月之后城門士兵,帶來一個姑娘,并牽著一個孩子前來,原來這就是侍女孫氏,據孫姑娘回憶說道;她帶花煒出太平時,被亂軍所抓,準備擄掠去九江,孫姑娘在途中乘機將花煒,丟給一個打漁的農家,隨后跳入長江,因為水性不好,幾乎淹死,慶幸抓到一個漂木,漂流至岸。亂軍也不知道這孩子是花云的,不然肯定會非常重視。于是人跑了,他們就當是丟了一只小貓小狗。孫姑娘一路靠吃野草野菜為食,艱難回到打漁農家,打漁農家看他太過于可憐,便主動帶孫姑娘和花煒到達應天。
朱元璋悲喜交加,五味雜陳,紅著眼眶說道;花云香火可以延續了,花云可安息了。
朱元璋又道;那老漢怎么沒看到?
孫氏屏息凝神回答道;恩人不愿受賞,還說分別后就不要再去尋他了,只留下一段話送給主公。朱元璋疑惑道;什么話?孫氏道;他說花云此子,生的濃眉大眼,身體粗壯,不愧為將門之后,希望明公可以好生撫養,也對得起花將軍忠心耿耿。其他將士都在看著呢!決不可讓將士們寒了心。此子未來必能繼承父業。
朱元璋點了點頭感慨道;主忠義仆,萬古流芳,老漢此言,唔當謹記。
朱元璋令孫氏繼續撫養花煒,每月由朱元璋妻子馬氏給予俸祿。直到多少年后,此子以成年,花煒終于接替了父親的工作。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此時陳友諒攻下太平后,陳友諒霸業初定,野心以顯。這個天完國的皇帝,就成了他的絆腳石,眼中釘,肉中刺。他決定不在等待,于是設計將徐壽輝誘到太平的一個寺廟佛像面前,當寺廟被陳友諒的親信給控制住的時候,陳友諒終于露出了獠牙,他一刻都不想等待,他沒有電影里反派的啰嗦,只有迫不及待的拔出刀子,他看著眼前,這個他覺得惡心的徐壽輝,他手起刀落只用了一刀就結束了他多少年,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陳友諒突然安靜了。他干掉了天完國的皇帝徐壽輝,也是他多少年來的頂頭上司,徐壽輝到死,都不敢相信眼前發生的這一切,他認為自己明明已經很信任陳友諒了,他對陳友諒已經非常不錯了,為何陳友諒恩將仇報。徐壽輝不懂,然而只有死路一條。而朱元璋懂了所以活了下來,朱元璋處處堤防陳友諒,早在幾年前,朱元璋就花重金在陳友諒軍隊里安插眼線。他對陳友諒的戒心早已超過了元廷。陳友諒謀權篡位之后,登基稱帝,又將國號為“漢”命周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張定邊為太尉。
隨后寫信告知,朱、張、要求承認自己的政權,以及要求二人俯首稱臣。朱、張二人看信后,皆不予承認。
陳友諒又派人,告訴張士誠,如果愿意一起攻打應天,我便和你一起平分天下。
張士誠回信道;士誠答應你的請求,(陳友諒盡全力攻朱元璋的時候,張士誠手舞足蹈,拍手稱快的坐山觀虎斗,他想兩敗俱傷漁翁得利。)
陳友諒接到回信后大喜,于是大集舟師,自江州直指應天。順江而下,旗幟遮天蔽日,自頭至尾,連綿不絕,頭尾不能相應,其長度估計有幾十里,其戰艦的名字,霸氣到現在都無人能及。
它們分別叫,混江龍、塞斷江、撞倒山、江海鱉等,共計百余艘大船,大軍前鋒還未到,恐慌卻到達應天。
朱元璋急召諸將商議,眾將七嘴八舌,紛紛獻策,有的說陳友諒兵多糧廣,而且兵威正盛,不可與之交戰,最好能求和。
有的干脆說,直接投降吧,問陳友諒要個封地做王也不可。
還有的說,應天守不了,就干脆先退出,我們向北撤去,然后再圖謀復回到應天。
朱元璋看著眼下的一片雜亂,心如刀絞,這些人,都是自己一手帶起來的,在危險關頭,居然這般膽怯,頓感心寒。
就在朱元璋,發愣之時,劉伯溫站出來了,大聲喊道;敢有退縮者,當立斬。
諸將皆驚!紛紛看向這個,從來都不怎么說話的劉伯溫,今天卻如此兇猛。
朱元璋也被這一聲驚醒,猛的看向劉伯溫,暗自琢磨,劉伯溫呀.......劉伯溫,自你來之后都未曾有過諫言,今天說到我心里了。要么不言,一言就要驚人。
朱元璋于是故意疑惑說道,先生為何這么說啊?
劉伯溫昂首闊步出列答道;兩軍交戰,比的就是勇氣,和就是降,降就是死。應天也決不可丟。自古以來以少勝多,從不間斷,想要取勝,首先內部就要統一戰線,絕不可膽怯,所以我說,敢言退縮的都皆斬。
朱元璋暗自開心說道;先生有何高見?
劉伯溫道;敵軍千里迢迢前來,我軍以逸待勞,敵軍主帥驕狂,而主公多謀,我們有何可慮?在下有些建議。劉伯溫看了看朱元璋,使了一個眼色,朱元璋明白,這里人多眼雜,計策不好多說。
朱元璋隨后咳嗽的兩聲說道;后院書房,伯溫隨我一起。諸將看著二人走進后廳。
剛進書房,朱元璋立馬開始問;先生是有何策略?
劉伯溫微微一笑說道;陳友諒絕不是那么強大,主公可信心十足,我有連環計送上。
朱元璋急道:快說,快說。
劉伯溫答道;內應在敵,偷襲后方,誘敵深入,斷其后路,更為作戰詳情,我已寫下,待會議結束,我自來與主公商討。
朱元璋思索片刻說道;既然這樣那就吃晚飯的時候一起吧。隨后二人走出,來到大堂。
眾人一看主公出來,紛紛又改說,要出兵太平,還有說要朱元璋親自出戰,可提升士氣。
朱元璋胸有成竹的將其全部駁回。隨后解散會議,說是晚上再開會議。
等諸將走后,朱元璋和劉伯溫詳細商討了作戰計劃。
晚上在大堂之上,朱元璋又召集諸將,這次沒有和諸將商討,而是說道;大家的意見咱全都知道了,經過咱仔細的考慮后,已經制定了一套作戰計劃,待會把作戰方案分派給大家。
隨后諸將各自接收到各自的任務。朱元璋讓人傳書給胡大海,讓其攻占信州,截斷陳友諒后路。
又傳書,讓康茂才誘敵與,江東橋。
隨后分派各路將領,具體的出兵計劃。大家看到朱元璋自信滿滿,也都長舒一口氣,諸將們也不在啰嗦,各自領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