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陽光明媚,段伯說昨日第一次劈柴,手上磨破了不少,今日且先休息,免得手上傷口破潰化膿,那就不好了。
秦巖便坐在太陽底下,調息運氣,修煉那無名功法。
人精神專注的時候,時間就過得特別快。
秦巖運轉氣息,不知不覺間,三十周天便已完畢,他謹記段伯的教誨,留了三分力氣,防止力竭。
這三十周天走完,太陽才爬了小半邊天,秦巖伸伸懶腰,走出院門,向著縣衙去了。
這小縣城名叫長治縣,雖然并無商賈云集,但四周的農戶獵手,也多到這里擺攤交易,大街上,也是熱熱鬧鬧的。
秦巖左拐右轉,走了一會,就到了縣衙。門前的衙役一見秦巖,立馬躬身施禮,口稱:“小先生?!睂⑶貛r引了進去。
進了縣衙,走到后院,進了小公子的廂房,只見縣令和縣令夫人正在逗弄小公子。
這小公子經過秦巖這一段時間的精心治療,病情已經穩定下來,接下來,就是慢慢調養,拔除病根了。
縣令見了秦巖,立馬起身,滿臉含笑,說:“小先生來了?!?p> 秦巖連忙回禮,說:“縣令大人不必多禮。”
縣令笑笑,接著就讓小公子上前給秦巖施禮,秦巖趕忙把小公子扶起來。
接下來,秦巖讓小公子做好,為小公子把脈,小公子的脈象已經變得強健有力,只是稍顯急促。
秦巖思索一會,對縣令說:“大人,小公子的病已經快好了,接下來就是慢慢調理?!?p> 縣令聞言歡喜不已,感嘆道:“小先生不辭辛苦,醫術高超,治好了我的小公子,真是感激不盡?!?p> 秦巖說:“醫者,仁心也,這本是小明應該做的,縣令大人不必謝我?!闭f罷,寫了藥方,秦巖便告辭了。
從縣衙出來,秦巖心中思索,這段時間宋大夫送了不少珍貴草藥給秦巖,還未向宋大夫致謝。想到這里,秦巖便向路人打聽了宋大夫的居所,信步走去。
這小縣城并不大,沒走多久,便走了宋醫師的醫館前。
抬頭望去,宋醫師的醫館大門左右,分別寫著四個大字,左邊的是:“不分貴賤”,右邊的是:“治病救人”。
秦巖看到,心想:這宋醫師是個有仁心的醫師。
進了門,一個年輕些的伙計迎了上來,問道:“客人是問診呢,還是買藥?。俊?p> 秦巖說:“我乃宋醫師的朋友,特來向宋醫師道謝來的,請通稟一聲?!?p> 伙計便將秦巖引到偏廳,給秦巖倒了茶,通報去了。
沒過一會,宋醫師就從后面轉了出來,兩人行禮,之后便坐了下來。
秦巖道:“多謝宋醫師贈的藥材,伯父的傷已見好了?!?p> 宋醫師道:“不必多謝,醫者仁心,這是我應該做的?!?p> 兩人便開始交流醫術心得。
秦巖出生醫學世家,熟讀醫書,但畢竟年少,缺乏實踐。
宋醫師的父親本是鄉村野醫,但是宅心仁厚,做事不辭辛苦,每每遇到不懂之處,善于向他人請教,幾十年下來,也積累不少醫書經驗,傳到宋醫師這里,自然對常見病癥,有幾分獨到見解。
兩人相互交流,均感大有收獲。、
也不知兩人聊了多久,這天色已然變得昏暗,秦巖便要告辭。
這時,宋醫師說:“小兄弟,我看你臉色較前幾日略差了些,似乎時脾虛肺熱之癥,出門在外,可要注意身體啊?!?p> 秦巖心下納悶,自己這幾日除了練功砍柴,并無遇到其他事啊,但,仍然謝過宋醫師關心,回家去了。
回到家中,秦巖為自己把脈,果真,脾虛肺熱。
這下,秦巖一遍驚嘆宋醫師醫術高超,一遍暗自思索。
段伯見秦巖心事重重,便問為何,秦巖便將自己的病癥告訴段伯。
段伯思索片刻,道:“秦巖,也許是你修煉的那功法的緣故?!?p> 秦巖道:“那仙人傳我功法,這功法應當使人身體強健,又怎么會使我脾氣虛弱呢?”
段伯便說:“我在學習這些武藝之時,我的師傅曾說過,武林中曾有那霸道武學,學成之后,威力十足,但是修煉之時,必須服食丹藥,以彌補霸道武功對身體的損害,這心法如此高深,必然也會損害身體,你明早修煉完畢之后,再看看身體如何,就知道是不是這心法的緣故了?!?p> 秦巖點頭稱是。
第二天一早,秦巖調息運氣,修煉心法,運功完畢后,果真脾虛肺熱之癥愈發嚴重。
此處,便是無師承照料的緣故了。
那云霄子學道之時,也是孤身一人,但云霄子體質特殊,又曾服下諸多神丹妙藥,天地奇物,是以沒有這方面的隱憂。
但是秦巖雖然天資聰穎,但畢竟之時凡人之軀,雖然修煉下去,并不會危及生命,但卻難以越過后天境界,與先天境界無緣。
此事若要解決,倒也簡單,服食藥物,補足損耗的脾氣就可。
若是有師承之人,此事再修煉之初,便早已備下丹藥,加以解決,秦巖孤身一人修煉,若無宋醫師點出脾虛肺熱,段伯說出霸道武功的弊端,一旦遷延日久,便誤了功夫了。
當下,秦巖便為自己開出藥方,補足損耗的脾氣。
服藥之后,秦巖練習心法之時,隱隱覺的精進速度加快,心下便已知道,果真如段伯所說。
秦巖所修煉的心法,乃是那古幣中蘊含的一道秘法,這秘法五行屬金。
五行之中,土生金。
五臟之中,脾為土,肺為金,練習此法,自然金氣盛而土氣衰,所以秦巖才會脾虛肺熱。
秦巖每日服食丹藥,勤加修煉,閑暇時,或是為小公子調養身體,或是與宋醫師探討醫術,這日子過得甚是逍遙自在。
段伯傷勢一天好過一天,也許過不了多少時日,便能痊愈。
因傷勢好轉,段伯便說要離開這長治縣,另尋他處,免得被王爺派來的探子得知兩人藏身處。
秦巖畢竟年少,加上段伯傷勢還未大好,這事便耽擱了下來。
八月十五之后,天氣一天冷過一天,秋雨一場寒過一場,道路也泥濘難走,秦巖便心存僥幸,想的王爺不會再派人來,等到天氣暖和,再另尋他處也不遲。
這日子轉眼間就到了十月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