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福在得知張越是駙馬之后,頓時對他態度大變。
雖然張越是外姓,可萬年公主乃是先皇的長女,身份尊貴。
此時此刻,她從某種程度上亦能代表皇室。
見到單福認可了自己,張越大喜,又與他開懷暢飲了起來。
很快兩壺酒喝完,張越等一行人,便隨著單福一起,去了他之前租住的客棧。
張越很是大方,不但主動幫他付了客棧的房費,還特地派人去給他采買了一身新衣。
這一舉動,不僅讓單福感動不已。
轉天,張越在得知單福會騎馬之后,還命令一個親衛把馬讓給了單福。
單福在感動之余,心中自然而然的產生了為張越效力的念頭。
他用力搖了搖頭,將腦中的想法甩了出去。
然后熟練的騎上馬,跟張越等人一起趕奔了水鏡山莊。
結果他們一行人剛出了新野縣城,還沒走多遠,突然從北門來了一匹快馬,直接追上了他們。
張越一見來人,心里立刻知道有大事發生。
果不其然。
“報,主公。奉郭軍師之命,請主公速回宛城!”探子不等馬匹停住,便對著張越高聲說道。
聽了探子話,張越臉色凝重道:“可知發生了何事?”
“軍師曾言,若是主公問起,直言:北方將有大事發生。”探子將郭嘉的話原封不動的復述了一遍。
張越聽罷,心中依然明白了。
看來這是曹操發布了討董檄文,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戰的大幕就要拉開了。
想想那波瀾壯闊的場景,張越只覺得自己已經快熱血沸騰。
只是,
眼下……
“單先生,我怕是不能陪你去水鏡山莊了。如今北方將有巨變,如此大事我必然要趕去,現場一觀。
此一去前途茫茫,越在此祝先生早日完成學業。若那時先生還欲尋訪名主,越希望先生可以先考慮一下宛城。”
言罷對著單福拱了拱手,然后撥馬欲走。
見到張越要走,單福急忙喊道:“張太守且慢!”
張越停下手中動作,扭頭看向單福。雖然不知他為何要叫住自己,但是張越心里卻多了一絲期待。
只見單福端坐在馬背上,對著張越深深一躬道:“單某雖不才,卻也有一顆報國之心。若太守不棄,愿隨太守一同北上。哪怕只做一小兵,余愿足矣。”
“哈哈哈。”張越聞言大笑道,“能得先生想助,我軍實力大增矣。
如此,便請先生隨我一起返回宛城了。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會一會天下的英雄。”
單福被張越一句話說的熱血沸騰,崔馬來到張越身邊。
“主公在上,請受單福一拜。”
“單先生既然已經拜我為主,為何還不說出真名?”張越扶住單福的手臂,笑著開口問道。
“讓主公見笑了。在下徐庶,字元直。之前是因為失手殺人,被朝廷通緝,這才改名逃來的荊州。”徐庶一臉慚愧的說道。
張越聽罷一擺手道:“元直放心用真名即可,宛城有我在,諒也無人敢打你的主意。”
“多謝主公。”
一路疾行。
眾人下午便趕回了宛城。
城主府大堂上。
張越一回來便坐在主位,此時郭嘉,戲志才,廖化和陳到四人均已安坐。
點手喚過來徐庶,張越親自為眾人介紹完畢,讓他坐在了戲志才的旁邊。
然后張越看向郭嘉道:“奉孝,由你來說說當下局勢。”
“是,主公。”郭嘉毫不客氣,應了一聲站起身來。
只見他從袖筒里取出一份檄文道:“此乃典軍校尉曹操于陳留發布的討董檄文。還請主公過目。”
說著便將這份討董檄文呈了上來。
張越接過來道:“我先看著,你繼續說。”
郭嘉點點頭繼續說道:“討董檄文一出,天下響應。其中以渤海袁紹,揚州袁術,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人最為激烈,為他們賺足了名聲。
主公若是響應,此時當快速發聲才是。”
張越一邊看著檄文一邊點頭道:“奉孝說的在理,志才由你來起草一份檄文,以萬年公主的名義發出。”
“奉孝,你接著說。”
“好的主公。若我所料不差,聯軍怕是很快就會成型,主公眼下要考慮好,要待何人前往,已經多少兵馬跟隨。”
“這個好辦。”張越笑了笑道,“由奉孝你和元直跟著,志才留守宛城。另外由典韋和廖化帶兩千人馬隨行便是。
叔至我等走后,宛城和新野的防務就交給你了。”
“請主公放心。”陳到聽到張越點名,趕緊起身應道。
郭嘉眉頭微皺道:“兩千人馬會不會太少了?”
“那不如讓荊州劉表也出些人如何?”張越心中一動,張口接茬道。
郭嘉和戲志才對視一眼,后者一拍巴掌道:“主公此計甚妙,有主公牽頭,相信劉表一定不會拒絕的。只是他也必然不會多派人馬的?”
“人馬多少不重要,最好能讓黃忠領兵。”張越摸著下巴開口說道。
郭嘉一聽笑道:“看來主公對著員老將還是念念不忘啊!也罷,我便走一趟襄陽,去見見那劉表。”
“軍師且慢。”一直不曾說話的徐庶突然起身說道,“軍師身負重任,豈可輕離。某不才,愿出使襄陽。”
張越一見徐庶請命,當下便笑道:“好,元直。這事我就交給你了。”
郭嘉此時也重新打量了徐庶一番。
此人年級與自己相仿,能被主公看中,想來也是一個有本事的人。
以后要多多來往才是。
想到這里,他對著徐庶點了點頭。
張越這邊提筆親自寫了一封書信給劉表,希望他能支持討董之事。
歷史上,劉表并沒有出兵。除了荊州內部的原因之外,更多的他是怕董卓報復自己。
畢竟西涼鐵騎勇冠天下,劉表知道僅靠荊州這些兵馬根本抵擋不住。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有了張越擋在前面,想必他不會在如此膽小了吧!
書信寫好之后,便交給了徐庶。
因為時間緊迫,徐庶拿了書信便直接帶人啟程去襄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