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聊到現在“產后檢查和產后康復“的產業鏈,不知道是真的有效還是心理安慰,她還沒和老公提這個事,就覺得不會獲得支持,或許是因為昨天早上剛因為“月子中心是白花錢“而鬧矛盾吧,身體和心理的損傷及需要面對的許多,或許終究只能女性自身來承擔。現在每次看著產檢的一堆費用單,老公都要拍照發給家里人,來表示大城市生活的不易。她早上和媽媽視頻時提到這個事,媽媽說“如果他們商量好了,想去“她當然不會反對。她說“那如果老公不支持她去呢“,媽媽說“那就沒有辦法了“,在媽媽看來,恢復得怎么樣是肉眼可以看出來的,問題不會太大,所以這個錢可花可不花。媽媽是很傳統的女性,即使看起來很強勢,也一直在為家庭付出,早上也一直強調,如今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支持她和哥哥“成人成家“,不止是表面意義的成人成家,也想要陪他們能經歷更多的風雨,心態上能更成熟一些。是啊,年齡上已經到了適婚年齡,也有了自己的小孩,可是終究是沒經歷過事的心性,這一點上她的父母要比老公的父母做得更多更好吧。
她沒法像她的朋友們一樣,“自私“地考慮這件事,即使所謂的“自私“或許是“愛自己“,不由自主地,她還是遺傳了媽媽的基因和行為作風,這樣她能沒有犧牲感地付出嗎?她只能在朋友提到這個話題討論這種“自私“時不參與討論、閉緊嘴巴,畢竟爭論和讓別人理解自己都沒有意義。
不會過去的履歷就是最輝煌的成就了吧?產假開始,打算考輔導員和教資,覺得學習竟然也是件不容易的事,不止面試,筆試龐大的體系也有些勸退,雖然才剛開始,很容易焦慮的感覺。
或許學習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是現在的她忘了當初的努力和艱辛?她總覺得讀研以前的學習沒這么吃力,從讀研開始,論文、駕照、工作,每件事都吃力了起來,有些懷念過去那個“輕松“且堅定的自己。那個時候的自己,看不上所謂的“名利“,甚至從內心有些“鄙夷“追逐名利證書的人,自詡她追逐的是“情懷“。
如今的她有些理解追逐名利的人了,比如從招聘者的角度,那些獎勵證書是某一方面能力的證明,不然空口無憑,怎么知道她優秀呢?她也不擅長短時間內表現自己,面試時緊張到不知道要說啥。她覺得自己“泯然眾人矣“了。她其實在努力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只是自己向來擅長的筆試,怎么都變得如此吃力了呢?按照30周歲的年齡限制,她還能考5年,她能實現新找到的目標嗎?她有耐心和恒心真的考5年嗎?都是未知的。這么一想,有些更惆悵了。還是把注意力拉回到當下的這一秒來,努力去把握能把握的點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