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貴年輕時是一個只懂得享樂的大戶人家的少爺。
他祖輩曾有豐厚的家業,但他父親敗了大半家業,他的濫賭又徹底讓他破產,從一個少爺變為一個窮人的心理落差非常大,但正是這讓他第一次真正地思考活著的意義。
這付出的代價呢?就是全部的家產和父親的生命。
家珍,福貴的妻子,陪伴了他大半生的女人,但福貴只是在最初對她有過男女之情。
陪伴他們走過那么多歲月的是親情。這個單純、隱忍的女人一直像是為了福貴而活著。
在丈夫最后一次濫賭時,懷有身孕的她去賭場給丈夫下跪勸丈夫收手,最后卻被他人架出賭場,挺著大肚子的她一人在深夜走了十幾里的路回家。
再后來父親要求她回娘家后,為了家庭她又回來。我沒有經歷過動蕩的社會,我也不能了解究竟是怎樣的情感讓這個偉大的女人一直撐下去。
而后她病了,得了軟骨病。但為了工分,這個女人還是咬牙堅持的割稻子,最后摔倒了還被鐮刀割破了額頭。
在福貴背著受傷的她回家的時候,她問福貴:“福貴,我還能養活自己嗎?”福貴告訴她“能”。后來病情卻越發嚴重,家珍便臥床不起了。
等閱讀到了這里,似乎一切都有了好轉,有慶(福貴和家珍的兒子)賽跑拿了第一,鳳霞(福貴和家珍的女兒)也嫁給了一個勤勞并且肯對她好的男人。
但作者又給了我們一記重擊,有慶死了!
為什么?
因為縣長的女人生孩子,生產的時候大出血。有慶恰好血型對得上,醫生便不計后果地抽干了這個孩子的血,只留下了他發青又冰冷的尸體。
當福貴看到有慶的尸體,真是心痛的想要殺人,對有慶關愛有加的胖體育老師卻將他攔腰抱住,胖老師也是一邊抱著一邊痛哭。
再然后福貴發現縣長竟然就是春生,那個當年他被抓去當兵時候,和他同生共死的小老弟,他們當時的關系最好。福貴整個人都要崩潰了,為什么殺死兒子的是春生。
福貴嘗試過隱瞞,但是瞞不住。家珍差點兒因為這個打擊離開,而她堅持下來了。直到鳳霞因為生孩子大出血死去后,這個堅強的女人才真正倒下。
在這里,我們還抱著一線希望,只要有孩子就還有希望和未來。
二喜(鳳霞丈夫)也在做工的時候,被兩塊水泥板夾死了,因為是孤兒,也是富貴親手埋了他,埋在了鳳霞的旁邊。
只留下苦根(二喜和鳳霞的兒子)與福貴在一起。
這時的苦根就像忽然長大了一樣,幫忙干活,他心中一直存著那個雞變鵝、鵝變羊、羊變牛的愿望,但在這個愿望實現前,苦根也死了。
最終留福貴和一頭老牛。
這個大半輩子去贖年輕時犯下罪的人,這個真正明白活著意義的人。
電影版《活著》,飾演福貴的是葛優,鞏俐演的家珍。大結局是富貴給鳳霞的兒子取名叫饅頭,聰明可愛。影片的最后,福貴跟說饅頭趕上好時候了,將來這日子會越來越好,電影也就結束了。
而電視劇版本的《活著》,電視劇名叫做《福貴》,陳創飾演的福貴,就是《寶蓮燈》里,焦恩俊飾演二郎神,陳創飾演的哮天犬。電視劇的結局,苦根也還活著,福貴也不至于如此孤苦伶仃。
不過我覺得影視版本保留了苦根角色,更可能的是廣店總局(河蟹)審核劇本時做出的要求,避免結局過于悲慘。
就如同當年哆啦A夢大結局一般。
大雄突然從睡夢中驚醒,發現自己躺在病床上,原來,世界上從沒有過機器貓;也沒有萬能口袋;也沒有……總之,大雄是由于極度的自閉癥被送入精神病院的病人,已經在醫院住了八年,靜香是大雄兒時暗戀的同伴,大雄所有的記憶都停留在八年前的早晨。一切都是大雄的幻想。
《哆啦A夢》的作者本來是想反映了日本社會的冷漠,也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的極度失望。
后來,由于讀者極其反感其結局。同時期日本自殺率明顯上升,至少有16人是直接受其結局影響而對生活感到絕望,哆啦A夢是這些自殺者唯一美好單純的心理慰藉,所以才決定不在動畫版中使用此結局。
轉過頭來,我們再看富貴,要是在千家萬戶的電視中播放原著的結局。
那么喜歡看這電視劇的人,又有多少人能一笑了之,轉頭就忘呢?
想必大多數人心里都是沉甸甸的心痛,心痛著富貴一生的不如意,也心痛著自己生活的艱辛,那么會發生什么呢?
所以藝術來源于生活,但卻不同于生活,會美化后才展示在眾人眼前。
《活著》這本書,也不是我買的,是我的妻子買的,就算網絡上能夠看到這本書,她還是買了。
但捧著實體書籍去觀看的感覺真的和看電子書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你讓我去描述,我也不大描述的來。
我也記不清離開學校后,多久沒捧著一本書好好的看完。
雖然知道劇情,但是寫這篇觀后感的時候,我也是一遍遍的翻著那本《活著》。
因為有些細節還真的得看了書,才敢明確寫出來,這是寫劇情,不是后面自己編寫的內容一樣。
小說不管如何的寫,只要合情合理就行。
不知不覺都要十二點了,我也得早些休息了。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