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被穿黑絲的陛下踩,不是很合理的嗎?”衛書低下頭,弱弱的道。
“………”
武政滿頭黑線,竟無言以對。
最終。
武政勉為其難的穿上了黑絲。
她猶記得,往日嚴肅認真的衛書,那滿臉的欣喜、震驚、癡迷、興奮……
簡直……簡直就像是換了個人。
而當衛書傻笑著情不自禁的用手觸摸時,武政只得一腳將他踹飛。
可衛書居然不怒反喜,滿臉陶醉。
如醉酒的浪蕩子,在懷念剛剛被打的滋味?
武政三觀崩潰的發現。
她委以重任的肱骨之臣,居然有這么不為人知的一面。
喜歡黑絲也就罷了,還有受虐傾向?
“回家找你夫人玩!”
武政狠狠瞪了一眼衛書后,便一臉異樣的直接離開。
穿黑絲,她實在是……太羞恥了。
很長時間武政都想不明白,衛書為什么鐘愛黑絲。
據她所知,正常人都不喜歡這些奇裝異服。
可是后來,武政不再追問理由了,也并不感到奇怪了。
她習慣了。
或者說,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她已經習慣單獨給衛書穿那些奇裝異服了。
包括但不限于黑絲、jk……
“習慣,真是一種可怕的東西!”
武政嘴角的笑容一閃而逝,思緒從這段回憶中抽出。
接著,她面無表情的繼續說著,聲音悠然而清脆。
“至于趙國?”
“我曾經在趙國做過多年的質子,對于趙國相當熟悉。”
“齊國臨淄到興國雍城、燕國薊城到楚國郢都,這是當今天下最兩條商貿往來線路,每年創造的利潤難以想象!”
“趙國HD,卻正好在這兩條商貿線路的中心交匯處,因此拼接商賈之利,趙國可以獲得大量的稅收。”
“自趙武靈王展開胡服騎射,任用樂毅為將領,大破魏國七十余城后,國勢更是達到了巔峰。”
“可是,商賈之富、騎射之強,看似沒有弱點的趙國,卻有著十足的破綻!”
衛書喝了口酒。
趙、奏兩國交好日久,趙國給奏國提供先進的戰法、鑄造工藝,奏國則主動派出質子。
武政,就是奏國派往趙國的質子。
究其原因。
就是因為趙、楚兩國之間存在的矛盾。
雖然說,趙楚兩國是盟友,共同壓制東方的齊國。
但是兩國之間也存在著利益沖突。
關中的興國、三晉之一的韓國都是楚國的盟友。
換句話說,趙國不能向沃野千里的關中之地、富庶的韓國地帶進行擴張。
只能向西方的齊國、南方的魏國、東北方的燕國、西北方的異族等方向擴張。
可是趙國也不傻,不可能乖乖充當楚國的打手。
將三晉之地看為囊中之物的趙國。
不可能舍近求遠,放棄富庶的魏、韓兩國,而去攻略中原之外的貧瘠土地。
而趙楚兩國還未翻臉,反而還結盟的行徑,還得歸功于如今的利益劃分。
破齊后。
趙國吞并魏國、楚國吞并淮泗流域小國。
這是兩國合作的基礎。
不過這種以利益而聯合的同盟,十分不穩固。
猜忌和提防必不會少。
正如楚國不可能真的讓趙國吞并富庶的魏國,問鼎中原。
從而形成了楚、興、韓三國攻守同盟,讓趙國只能向齊國不斷發動攻擊。
趙國也不可能坐視楚國吞并淮泗流域,一統南方,成為真正的南方霸主。
在東南小國中扶持一個國家,不求能與楚國相抗衡,但求不斷吸引奏國的視線,那將變得十分有意義。
奏國,就這么脫穎而出,趙、奏攻守同盟,也由此而生。
楚、趙兩國互相給對方上眼藥。
雙方都心知肚明,可卻看破不說破。
從小在老頭子身邊耳濡目染的衛書,很知道楚、趙兩國間的政治博弈。
衛書心中一清二楚,可卻故作疑惑:“愿聞其詳?”
紫女和章賀也都用好奇的眼神看向武政,這些治國之言,他們平日里可聽得十分之少。
武政清冷的聲音繼續響起。
“趙國的胡服騎射,雖然極大增強了趙國的軍事實力,趙邊騎更是名震天下,但實則這卻是趙國的一次失敗!”
“趙國自三家分晉后,繼承了晉國的北部邊疆領土,自然也繼承了晉國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脅。”
“河套地區、陰山一線,原本是胡人游牧部落的大本營……”
“趙國多年的兼并游牧部落、向北方擴地的過程中,民間不可避免的存在大量的游牧文化……”
“北方游牧和南方農耕文明,逐漸成為趙國極為尖銳的文化矛盾……”
“代郡與HD,成為趙國游牧和農耕文明的代表中心……”
“不光是天險太行山脈的地理隔絕,還有橫插在這兩大文化中心的中山國……”
紫女和章賀都面露思索。
他們曾經以為趙國的胡服騎射,不過是穿上善騎馬的衣短袖窄,拿上弓箭騎射,沒成想這其中還有這么多彎彎道道。
衛書沉吟不語。
胡服騎射。
首先是文化自信關難過。
穿胡服,說是加速民族融合的大好事。
可儒家的孔老夫子,也不是說若不是管仲的尊王攘夷,華夏早就披發左衽了?
披發左衽,這是游牧民族的衣著發飾,在孔子看來太粗魯,太非禮了,十足的野蠻落后。
我們華夏民族則是束發右衽,十分有禮,這是文明的象征。
因為人的右手比左手有勁。
在古代,右邊也被寓意為力量與暴力。
所以華夏拱手作揖時,要左手包住右手的拳頭再鞠躬,象征著大家是克制暴力的文明人。
只有當報喪時,才會右手壓左手。
衣著、服飾、發型。
在古代,這是一個政權,一個民族非常重要的象征。
譬如說,滿清入關時著名的“留發不留頭”,剃發結辮,改穿滿族衣冠,就引發了眾多大明子民的誓死抗爭。
滿清丑陋的金錢鼠尾國策,引發了無數次反剃發起義。
寧為束發鬼,不做剃頭人!
據史書記載:最悲壯的要數江陰十日,江陰人為誓死捍衛顱上發而起義,他們堅守城池81天,有6.7萬人戰死,殺死清兵7.5萬余人……
更不要提揚州十日,嘉定三屠……
要說江南老百姓可是出了名的好脾氣,可江南這關都這么難過,兩千多年前的趙國就更加不容易了。
其次,是訓練騎兵的成本高昂。
步兵轉為騎兵。
堪稱是培養轎車司機,去當太空飛行員。
步兵,只要是個人,能拿起武器,就可以去湊數。
戰兵不成、還可以去當輔兵、甚至是民夫……
可是在馬凳還未發明,雙腿無法借力,騎兵絕對是高技術兵種。
己動目標也在動,還要射的準!
光訓練騎射,就需要天賦、努力、時間、金錢的大規模投入。
這還不算要真正的成規模、成建制、有戰斗力時的投入。

書過春秋
感謝一眸清濁的打賞!求收藏,求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