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熊二的江湖
墨子:任(俠),士損己而益所為也;
最早的時候,“俠”指的不是現在語境中的“俠客”的概念,有個詞叫“任俠”,指的是一種重承諾、講義氣、輕生死的品格。
有這種品格的人未必是好人,這種人大多也不是老老實實安分種田生產的人,所以平時老百姓也未必都喜歡,更多的時候俠不僅僅是一個人,他是一種精神,出身于農民,顯現于市井之間,熊二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說為啥叫這個不文雅的名字,很簡單,熊二姓熊,家里排行老二,再加上爹媽的確沒文化,就取了這個名字。
要問熊二是個怎么樣的人,熊二自己都覺得自己算不上是個好人,經常性的打架斗毆但又分寸,專打街上的潑皮無賴,自己說自己是俠,不算,得讓街坊鄰居們來論。
經常打架的不一定是好人,也不一定是壞人,除非他手賤。
今天上街,熊二就手賤了一會,遇見了一名膀大腰粗的大漢,平時自負自己武功高強,腦子一犯渾,就上去拉著大漢說要比劃一番。
也不得不說現在這個時期的江湖也實在不景氣,并沒有金庸古龍小說中的各類武功,更真實的是,一群衣衫襤褸的莊稼漢懷著滿腔熱血跑到街上靠著一身蠻力將一群擾亂治安的潑皮無賴打的滿地爪牙。
有勝有負才正常,這次熊二就栽了。
一直窩在邯鄲自負天下第一的熊二就這樣敗了,只見武斗剛開始,眼前的壯漢抬腿便是一腳,這一腳頗有點戲劇效果,一腳把熊二踢出了三丈之遠,就是九米左右。
一般人遭這一下,肯定要一兩個月才能下床,熊瞎子這個外號始終還是取得不錯。
拍了拍胸口,熊二一個鯉魚打滾就跳了起來,只見將自己踹飛的壯漢正負手靜靜地站在一旁,神情蕭瑟地望著天,真當是寂寞如雪。
熊二畢竟是熊二,平時在邯鄲這塊地方橫沖直撞還能活到如今肯定不是靠的運氣,而是眼力見,看著眼前的壯漢一臉意猶未盡的表情,熊二暗暗覺得壞了,于是趕緊開口道:
“壯士請留步,我這里還剩兩貫布幣?。 ?p> 這句話效果果然很強,壯漢還未搭話,壯漢身邊的男子就回應道:
“三貫,我給你三貫,你來幫我做個事”
懷著博弈的心情走進后,熊二聽到是給壯漢當陪練后,緊縐的眉頭不受控制地跳了跳,一股想逃的念頭自然而然的升了起來,但是已經后悔莫及了,飛快被壯漢扯著衣領領去了一個哲學的地方。
熊二:我好想逃,但又逃不掉。。。
孫元:o( ̄▽ ̄)d!!
老趙家的房子很大,多養幾個人不是問題,至于為何找來熊二,很簡單,他抗揍啊,抗揍又便宜,就是你了。
----------------分界線-----------------
謠言不是個好東西,人怕出名豬怕壯。
很正常,趙孝成王也是這么想的,“神將轉世”這種事,還是眼見為實,特別是現在這個戰事頻發的時期。
說到趙孝成王這個人,其實在后世演義里,基本上給孝成王設計的就是一個丑角形象,好像長平慘敗原因就是因為他中了秦國計謀,選了趙括為將,沒有識人之明。
其實這僅僅是站在上帝視角來看,在“攻韓拔管”期間趙孝成王把信陵君的勢力進行了清洗和反拉攏,又借著秦國被聯軍打回函谷關,魏楚大肆火拼的機會兼并了不少胡地。
外交政策上采取聯合秦國打擊魏國但卻不徹底倒向秦國的操作,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年里趙國達到了“西抑強秦,南支韓魏,當是之時,趙幾霸”的程度,并且使趙國真正意義上成為可以主持兼并戰爭的強國。
當然,這都是后話。
想當年在趙惠文王十九年的時候的麥丘之戰,趙括就曾有過比較亮眼的表現,惠文王也重賞過趙奢和趙括,名將是馳騁亂世的資本,既然趙括年少成名,自己何不見上一面?
趙府內
趙孝成王和趙奢坐在趙府大堂內,手里捧著一碗熱水,看著眼前正作鞠行禮的三人。
“你便是趙括吧?”
趙括尷尬的站在二人面前,時不時扣了扣腦袋,神情恭敬得很,畢竟知道眼前男人的身份,越發感到有一絲緊張。
趙孝成王仔細打量了他一番,道:“倒是一表人才?”
“麥丘之戰是你獻計的?”
“是?!?p> “聽說你想去從軍?”
趙括有些吃驚的看向正前方的兩人,作為名將之后,趙括自然是想證明自己,立馬回應道:“殿下,您都知道了?”
看著趙括吃驚的模樣,趙孝成王得意的摸了摸胡須:
“年輕人,先別想著一步登天,先去軍伍磨煉一番,才堪國用方為大才。”
趙奢是戰國時期,東方六國的八大名將之一。因軍功被趙王封為馬服君,與廉頗、樂毅等人齊名,作為趙奢的后裔,趙括怎么可能不出色。
此時的趙孝成王看著眼前兩米之高的壯漢,心中閃過一個念頭,假如趙括是塊玉,那誰來當他的雕玉刀呢?
趙孝成王看趙括這牛高馬大的樣子,必定不會將其浪費。
“入伍為兵?!?p> 趙孝成王淡淡的說了一聲,趙奢也附議的點了點頭:“萬丈高樓平地起,先做兵,后做將?!?p> 看著兩人像演雙簧一樣,趙括忍不住偏了偏頭,時不時偏過頭看著身后的孫元,卻見孫元對自己豎起了大拇指。
什么意思?哦,肯定是要我討個官職的意思,機智如我,嘿嘿!
轉眼間,不等趙括開口,趙孝文王和趙奢就像事先商量好了一般替趙括敲定了注意。
“甚妙,甚秒,就從一個屯長做起罷了”
趙括:“…………o((⊙﹏⊙))o”
一拳打在棉花上大抵就是現在這種感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