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云共舞》是我的上一部小說《與沙共舞》的“后來”。
《與沙共舞》講的是這個世紀最初十年,中國科技企業方才“出海”、方才撞進“全球化”舞臺的初體驗。
小說中相聚在埃及開羅一套三居室公寓中的錢旦、謝國林、路文濤攜手行走在北部非洲和阿拉伯半島,奮斗在“農村包圍城市”的“農村”,體驗著“生活在別處”的喜與憂,與他們的公司一起經歷著在海外市場站住、站穩、跟著跑時的痛并快樂。
《與云共舞》則來到了這個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科技企業中的佼佼者正在不知不覺中,從抓緊牛尾巴、奮力跟著跑,變成了所在行業的執牛耳者之一。它們面臨著與過往大不一樣的挑戰和壓力。
路文濤、謝國林、錢旦如今分別在世界不同地方,在截然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繼續成長。
路文濤在萊茵河畔負責銷售,志要擴大公司產品在歐洲的市場份額。
謝國林在南太平洋的島國當項目經理,他一只眼睛盯著“茍且”,一只眼睛望著“遠方”。
錢旦則在深圳迎接網絡安全管理的新挑戰,他并不知道,這是幾年后的一個風暴眼。
小說以他們三人新的所見、所聞、所經歷,新的成長歷程為三條線索展開。
至于三條線之間的聯系,我想既是表面上的,通過工作、友情的彼此聯絡、匯聚,又是存在于他們骨子里的共同特質,在一代人身上閃現的一種植根現實的理想主義。
他們身旁,又有后來的、更年輕的年輕人奮斗、生活、體驗、成長,或者迷惘、失去的身影。
有人說,那是全民焦慮的十年。
2010年,位于深圳的那家著名代工廠發生了工人“13連跳”;2011年,大家在談論“PM2.5”;2012年,房價漲勢再起,深圳住房均價在已是高位的基礎上,五年內又不止翻了一倍;孩子們的教育花費越來越高。
故事的角色,一樣有著屬于他們個人的焦慮。
有人焦慮孩子、有人焦慮房子、有人焦慮位子。
年長一點的,有人在焦慮自己的年齡;年輕一點的,有人在焦慮自己進步太慢。
過去的成功者,有人在為了和新領導“怎么也尿不到一個壺里去”而焦慮;過去的失敗者,有人在為了盡快“扳本”而焦慮。
每個人對待自己的焦慮的方式不一樣,選擇的路徑不一樣,得到的結局不一樣。有些人一直在成長,有些人聰明終被聰明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