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是個大學問!
村里養豬的人并不是很多,村民更為青睞的是羊和牛,只有幾家大戶養了許多豬,以為村中供給充足的豬肉。
畢竟豬肉還是挺好吃的。
二狗家同樣也是李家村的養豬大戶,他們家什么都養,豬、羊、牛、狗什么的都有。
全靠當時狗蛋還在時弄的,雖然狗蛋經常游手好閑的,但還是直接或間接的做了許多事。
比如家里的豬。
當時狗蛋只是興趣上來了,去村里的養豬大戶李鐵根家討了只豬崽。狗蛋與李鐵根的兒子李大勇關系好的很,所以這豬要起來也容易。
當時狗蛋只是養著這豬不知道在干什么,二狗只能天天看到他在搗鼓什么研究,這是狗蛋他自己說的“有關生物技術的研究”。
當時狗蛋搗鼓的挺低調的,所以家里也難得去管,也就放任自由了。
直到當時有一年大旱,莊稼收成不好,家中經濟緊張時。
狗蛋他則是終于出現了,他先是拿著壓歲錢去買幾只公母豬,然后養了起來。
直到家中發現時,豬已經有十多只了,豐富的肉蛋白大大充裕了家中經濟,讓二狗家以低損耗度過了大旱年。
直到狗蛋走后,仍是給家中留下了諸如《母豬的產后護理》等書籍,以發揚家中產業。
直到現在,狗蛋二狗家已經成為了李家村的養豬特大戶了,村里專門擴了個地坪給他們家養豬,他家的豬是全村中質量最好的了。
狗蛋如此驚才艷艷,二狗也沒有太稀奇,畢竟二狗只比狗蛋小一歲,從小到大,見到過狗蛋太多的奇思妙想了,他也就不在驚?了。
二狗全家人都知道,狗蛋這孩子打小就聰明,一歲便已開智,兩歲會到處跑,三歲當上村中孩子王,四歲會吟詩作賦,五歲便可獨當一面了。
所以對于狗蛋的出走,二狗一家其實并沒有很擔憂,只是偶爾多少有些想念罷了,嘆家中清寧不少,卻也少了幾分獨特的人味,那是獨屬于狗蛋的味道。
二狗有些百般聊賴的走進了豬圈,給豬們喂了食。
門口,二狗的父親正帶著一些人扛著一頭豬回家,今天是5月中旬,狗蛋的生日到了。
二狗的父母專門殺了頭豬為狗蛋慶生,盡管狗蛋并不在。
黃昏時,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聚了一伙親朋好友吃席,夕陽偏轉著,從門里到了門外。
二狗吃飽喝足,挑了幾塊肉喂給了一旁的旺財,走了出去。
有人正在外邊記錄著十二地支的最后一個,甲骨文一一豬!
二狗則向前一步,引起了有人的注意。
有人遲疑了一下,說:“你…有事嗎?”
二狗點了點頭,問:“你曉得我哥去了哪里嗎?”
有人的目光瞬間變得悠遠而又深沉,似歷史的年輪,布滿了滄老而又有些憂傷的痕跡。
有人將目光轉向了遠方的大山大川,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他呢喃道:“在遠方的路上,越走越遠了……”
二狗有些疑惑,不知道他是在說自己還是狗蛋。
有人并未再說話,只是轉身獨自走去。
二狗看著他走在蜿蜒到不知何處的路上,殘陽如血般傾灑在他瘦削的身影上,把他的影子拉得越來越長……越來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