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河南安陽洹水旁的殷墟,北大考古學的陳明教授和文字學的李博教授在此踱步,并時不時慨嘆這里的神秘。
學生小王疾步跑過來,氣喘吁吁的說:
“陳教授,第二批甲骨文年代檢測結果出來了!有重大發現!”
兩人眼睛一亮,陳明率先激動地問道:
“小王,有什么發現?”
“這一批出土的甲骨文基本都處于盤庚到武丁時期,但獨有一片甲骨例外,它位于商湯時期甚至可能更早!”
聽到這句,兩個教授對視一眼都能從對方眼中看到灼熱的光芒。
李博率先發出了專業的問題:
“有這片甲骨的照片嗎?”
“有的!”
小王立刻遞上。
“盡!”
陳明問道:
“你認得這字?”
“我認得,這片甲骨上是盡字,在為數不多的甲骨中經常出現,持刷清掃器皿,空空也為盡!”
李博教授立刻做出了專業的解釋。
陳明沉思片刻,旋即說到:
“如今發現的甲骨最早也都是盤庚遷都過來后的,而這片卻是商湯時期的,極有可能是遷都時一起帶來的,這說明…”
“這說明這片甲骨具有特殊重要意義,而且這可以幫我們把中國文字源頭繼續向前推進!”
林博教授搶先說道。
這一下連學生小王都激動萬分。
陳明按捺住心中激動的心情,說出心中的問題:
“我看到這個字后,一直在想持刷洗鼎,空為‘盡’,可為什么不是杯中無水的空,不是田中無糧的空,而是鼎空呢?這背后一定有這不為人知的歷史!”
說到最后,陳明已經是在喃喃自語了,但身旁的兩人還是聽到了。
語罷后,三人都望向兩岸的殷墟,感嘆甲骨文的神秘!
三人的感嘆是對歷史的思緒,可今人到底難知古事。
二、
3500年前距殷墟200公里外的亳,兩匹馬疾馳而來!
一人長嘆道:
“終于擺脫姒癸的追兵了!”
“可我們該如何說服商君起兵呢?聽說您已經勸進一次了!但沒有效果啊!”
那一人笑了笑:
“我有一計,太史令不妨把占卜有夏兇之兆的龜殼給我,我自有妙計!”
這兩人正是從夏都逃離的伊尹和太史令終古。
成湯很是奇怪,伊尹這次回來并沒有急著勸自己起兵,反而什么都不說給自己做起了飯!
“君上請用膳!”
成湯的思緒被伊尹打斷,開始品嘗起呈上的圓魚湯,鮮美無比,不一會兒便吃盡只剩一龜殼,由于鮮美無比,連龜殼都被噱的锃亮!
忽然,站在身旁的伊尹長跪不起,大喊道:
“請君上興正義之師,起兵滅夏!”
成湯被這突如其來的請求鎮住,反應了下,才說道:
“夏承天命,吾不能反!”
伊尹大聲回道:
“天命在商不在夏,請君上看器中之甲骨,此乃臣隨意捕之,可殼上之兆與夏都太史令之占卜景象一樣,皆持刷掃鼎,乃氣運終結之兆!”
成湯一臉半信半疑的表情!
伊尹有說道:
“臣想請一人覲見!”
“見。”
語罷,夏太史令終古應聲而出:
“臣,太史令終古請商君起兵滅夏,興天命,正人心!”
成湯心中感到心喜,連太史令都叛變了,但還是故作嚴肅地又問道:
“夏乃天命,興兵委實不妥。”
“天命在商不在夏,臣叩請商君承天命!”
成湯疑惑地問:
“何謂天命不在夏,此兆何解?”
說罷,把飯余之甲骨遞給終古。
終古看后,臉色一變,故作大驚:
“天命在商,天命啊!天命!商君,鼎乃氣運,內盛供奉,民于鼎供君,君于鼎中獻禮供天,若鼎被清掃空空也,則民不供君,君不奉天,既無民心,又無天意,此夏盡乃兆也!”
三、
又兩百年,盤庚于殷地大殿之上問群臣:
“歷兩次遷都,法典史冊俱難存焉,結繩訊木等記事之法繁亂難存,諸卿可有良策!”
當朝太史令言道:
“臣有一物呈上,此可作解決之法!”
語罷,便遞出了一片甲骨。
盤庚見之,問道:
“此乃卦象也,卿有何解?”
“臣乃前朝太史令終古之后,此甲骨乃夏氣運占卜之國,為兇兆,名為‘盡’也!鼎空需掃謂國運不在,國將盡!”
盤庚點點頭,又疑問道:
“這很有意義,但如何解決記事之法?”
“卦象皆象形有所對應有所寓意也,臣以為可照此設計不同的象形符號統一使用,每一種都對應一個畫面,一種寓意,則事可記至萬代而不失也!”
“贊!依卿所言。”
語罷,盤庚對著這片名為‘盡‘的甲骨自言自語到:
“真乃寶也!”
又對太史令說道:
“卿可否贈此物與我!孤留作紀念并作為警戒。”
太史令欣然應允。
盤庚與殿中言道:
“今公布第一字,持刷清鼎為‘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