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京八大樓,尤以‘天一樓’為最,集南北烹調之為表、匯御膳民食之粹,坊間常道‘想吃宮廷御膳,就去天一樓。’
王公貴族講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天一樓座內桌椅古香古色,一派富麗堂皇。
往來的客人不是皇親國戚、王公貴族就是富商、名伶,一頓飯就要百幾十兩,也只有這些人消費得起,吃的就是體面。
坊間對天一樓背后的東家好奇,什么樣的人能‘請’得起御廚,鮮有人知,當朝圣上同胞兄弟,忠順王就是背后神秘的東家。
天一樓,原先不是這個名,忠順王盤下來之前,是手腳勤快、能吃苦的平安州人經營,忠順王買下酒樓,為掩人耳目,繼續雇傭平安州人為其經營。
忠順王買下天一樓,掙錢不是主要目的,而是為了監聽王孫貴胄、朝廷大臣的聚會。
“學生賈瑀見過忠順王。”賈瑀甩了甩衣袖,畢恭畢敬地朝忠順王行了個禮。
忠順王令賈瑀坐下,開口第一句話便是,“見到本王,你似乎不驚訝。”
賈瑀還未及答話,就見左長史在忠順王跟前耳語了幾句,忠順王爽朗笑出聲來:“不枉跟了老道士幾年,有點意思。”
“王爺謬贊,學生只是多存了一些心思罷了。”當朝最有權勢的親王當面,賈瑀不敢托大。
左長史執壺給二人斟茶,等賈瑀吃了一口,忠順王遂開口說道:“你即如此聰穎,不妨猜猜,我今日找你來,所為何事?”
賈瑀起身打了個輯,道:“學生恭聽王爺教誨。”
忠順王哈哈一笑,隨即板起臉來質問道:“老道士離京一事,你可知。”見賈瑀垂頭喪氣,忠順王又道:“心里可有想過,老道士因而離京。”
“不止一次想過,但始終不得其解,請王爺不吝賜教。”賈瑀當即又朝忠順王行了個禮。
忠順王又問:“心里面可曾怪過本王和皇兄。”
賈瑀心里惶恐,未及答話,卻見忠順王嘆了一聲氣,直言不諱道:“想說本王不念情面,大可直言,人之常情,恕你無罪。”
賈瑀直愣愣地對上忠順王的視線,忠順王的話正面印證賈瑀心中的猜想:卸磨殺驢。
“但有一點,我需得跟你說清楚,老道士離京雖是功成身退,更多的是為了你,為了還昔日榮國公的恩典。”忠順王聲音不大,卻一字一句敲打這賈瑀的心靈。
他明白了,全明白了。
忠順王今日找他來的原因,是為了彌補內心對張爺爺的愧疚,同理,隆景帝心里對張爺爺的愧疚,會轉移到他身上。
張爺爺離京更多是為了他,為了給他的前途鋪路。
想到這里,賈瑀的眼睛不禁濕潤了起來。
忠順王從衣袖里抽出一份京報,摔在桌上,點撥道:“既知老道士用意之深,就不要再亂搞這些個無聊的玩意,好生用功讀書才是。”
賈瑀擦拭眼角的淚水,正襟危坐道:“王爺切勿小瞧了報紙的用處。”
‘咚、咚…’指間敲打桌子發出的聲響,忠順王臉色不悅道:“這玩意有什么用處,說來聽聽。”
賈瑀不答反問道:“敢問王爺,神京城里有多少讀書人?”
“隆景三年,戶部排查戶籍記錄在冊,約十八萬五千戶人口,近百余萬人。”忠順王不像傳聞中閑散的王爺,賦稅人口等數據,他信口拈來,“神京不比地方,幾萬讀書人還是有的。”
賈瑀接著說道:“不用多,如若有千人常讀學生的報紙,王爺試想會發生什么。”
“會發生什么…”忠順王嘀咕了幾聲,思索有一會兒,卻抓不住重點,不耐煩地說道:“快說,不要賣關子。”
賈瑀笑道:“學生斗膽請問王爺,朝廷之上有無貪贓枉法、素位尸餐的官員,礙于對方清名,苦無真憑實據,奈何不得。”
忠順王冷笑幾聲:“自古以來,貪官繁多,清官沒幾個,說這個作甚。”作為當朝親王,雖不如今上為朝廷社稷殫精竭慮,但也是留了心的。
“王爺請看,”賈瑀指向京報下一期預告的版面,“在這里寫下,疑是某某官員,花重金置辦莊園;某某官員,府里又添了一名姨太太……”
話未說完,就被一旁候著的左長史打斷,他滿是驚訝地張口道:“清名受損,刑部盤查的阻力大大減輕了,甚至為證清白,不得不接受。”
此話一出,忠順王和左長史皆用看妖孽的眼神望向賈瑀:此子聰穎超凡俗!!!
緊接著,賈瑀又補充道:“莫須有的事,不能夠瞎寫,失了公信,讀者便不愿去信,其中利害,相信王爺能夠權衡。”
“小子放肆,本王豈是那種目光短淺之人。”忠順王嘴上開罵,嘴角往上揚了幾分,“如此利器,你就舍得說予我聽,不怕,本王將其據為己有。”
賈瑀抿了一口茶,潤潤口,笑道:“報紙在學生手里,無非在文人間掙點名氣聲望,在王爺手里,在陛下手里,有可能變成治國之利器。”
忠順王不信,又道:“你就沒有一點私心。”
剛剛忠順王的質問,像是長輩對晚輩的關心,大概是承了張爺爺的情,對方把自己當成了晚輩。賈瑀創辦報紙的初衷:為日后順利躋身官位鋪路,作為‘禮物’獻給皇帝。
一旦百官發現了報紙的真正作用,就不是他能夠玩的轉了。
獻報紙,換來一個靠山。
仔細一想,忠順親王作為靠山,或比皇帝要劃得來,天子向來都是孤家寡人,為了江山社稷,什么都能拋棄,信不得。
忠順王乃當朝最有權勢的親王,深得皇帝信任,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樣的人做靠山再適合不過了。
況且還有張道士這一層關系在,忠順親王,最重情義,賈瑀也曾聽說過,如果不是忠順王無意皇位,指不定誰登基。
“私心誰都有,學生自然也存了。”賈瑀看得出忠順王不愛聽虛偽的話,直言道:“相信王爺不會虧待了學生。”
“再者說了,等百官曉得了輿論的重要性,學生自認兜不住。”
忠順王一想還真就那回事,看向賈瑀:“你這話倒是實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