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有本事有出息,做什么都是對的,只要不去干傷天害理大逆不道,錯了也能說成對的。
就拿賈瑀與吳天佑為一個戲子爭風吃醋這件事,換作是賈寶玉,你看賈政抽不抽他。
報紙上面詳細寫了賈瑀和吳天佑搶奪梨園頭牌邢沅的八卦之事,賈政與王夫人焉有不知之理。
賈政看了報紙,還對王夫人感慨了一句:“日子過的真快,瑀兒都到了說親的年紀了。”
自古以來才子愛美人流轉至今的美談還少嗎,古來文人墨客博美人芳心留下的千古名句還少嗎,賈政自詡讀書人,只當是文人間的風雅,斷不會為了這點小事去為難賈瑀。
這就是當爹的和作娘的區別,王夫人心里面對賈瑀去招惹不三不四的女人頗有微詞。
都怪那什么忠順府紈绔世子帶壞了賈瑀,還有那什么才子沈弈貪戀紅塵女子,也不是好東西。
在王夫人心中,賈瑀便是最好的,賈瑀為了一個戲子與人爭風吃醋這件事被王夫人歸罪于寧恪和沈弈二人身上。
王夫人這么想,是有幾分道理,以她的視角:金釧兒和晴雯都是完璧之身,不存在賈瑀貪念女色這么一說。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定是被這二人攛掇,賈瑀才會與人發生爭執。
勒令府內下人丫頭們不許亂嚼舌根,為此還打發了幾個大舌頭的小廝出府,后來,賈瑀考中了府案首,拜大儒沈丘作老師,才止住了閑話,府里上下提到瑀二爺,誰不夸兩句。
本以來事情就此過去,誰知近日,又讓周瑞家的逮到幾個暗地里嚼舌根的小廝和丫頭,捉到王夫人跟前來。
院試在即,在這個節骨眼上,誰要敢壞了賈瑀的科舉,王夫人六親不認,哪還顧得了慈祥不慈祥的,秉著寧殺錯不放過的想法。
王夫人認定背后肯定有人包藏禍心,狠狠地打了這幾個小廝和丫頭板子,他們哪受得了皮肉之苦,沒挨幾下,就招了。
“是環四爺偷偷跟我們說的,說瑀二爺在外面買了處宅子,養了一房姨太太。”
“砰!”
王夫人摔碎了一只茶壺,怒不可遏的說道:“好一個養不熟的環老四,吃喝用度不曾虧待了他,去找他來,看他有什么話說。”
賈環看到跪在地上的幾個人,心知壞事了,故作鎮定地向王夫人請安:“不知母親找我來,所為何事。”
王夫人冷笑一聲:“收回母親二字,我當不得你母親。”
此話被屋外的趙姨娘和探春聽到了,周瑞家的去尋賈環時,恰巧被趙姨娘看見,心道:王夫人要尋環兒麻煩,趕忙去找探春來,幫忙說幾句好話。
賈環抬頭悲愴道:“環兒不知哪里做錯了,母親為何這般絕情?”
王夫人剛欲回話,卻見趙姨娘推開門來,摟在賈環哭哭啼啼道:“早知夫人容不下我們母子二人,”趙姨娘先發制人道:“夫人你針對我,我無話可說,但環兒怎么說也是老爺的親生骨肉,叫你一聲母親,你于心何忍。”
“先問問你兒子干的好事。”王夫人眼中閃過一絲厭惡,毫無教養的潑婦。
趙姨娘拉住賈環的手,道:“環兒,你跟我說,你做什么事惹了大母生氣,別怕,倘若他沒做錯,就算鬧到老爺那里去,親娘給你做主。”
又是大母又是親娘的,趙姨娘一陣陰陽怪氣把王夫人氣的臉都青了,王夫人指了跪在地上的幾個下人,怒道:“把剛才你們交代過的,原原本本再說一遍。”
下人每說一句,賈環的頭就越往下垂,不等說完,就見趙姨娘怒而起身去撕丫頭的嘴:“好大的膽子,竟敢詆毀起主子來。”
探春見趙姨娘和賈環的表現,就知下人們說的是真的,心里面涼了一大截,砰地一聲就朝王夫人跪下磕頭。
王夫人向周瑞家的使眼色,周瑞家的扶起探春:“三丫頭,這不干你的事兒。”
遭探春‘反水’,趙姨娘忍不住罵罵咧咧起來:“你心里面只有你母親和你瑀二哥,可還有親娘和親弟弟的位置。”
探春眼中帶淚,一字一句地說道:“我從小就是母親帶大的,我是母親的女兒。”
探春如此決絕的態度傷了趙姨娘的心,她在地上撒潑道:“好啊,合起伙來欺負我們母子。”
王夫人懶以趙姨娘多費唇舌,直截了當道:“既然我管教不了,那么只有請老爺來了。”
提起賈政,賈環魂差點沒被嚇出來,他沒少看過寶玉挨打,跪在地上,慌不擇語道:“母親饒過我一回吧,我知錯了,再也不敢了,我都是聽她說的。”
連遭背刺的趙姨娘徹底懵了,她不敢置信地看向賈環,嘴唇顫抖:“環兒,你方才說的什么?”
賈環淚流滿面道:“娘救我,被老爺知道,我會被打死的。”賈環深知賈政有多器重賈瑀,與他說話時,三句不離賈瑀,讓賈環向賈瑀學習,久而久之,就產生了妒忌之心。
趙姨娘跟賈政同床共枕聽的更多,她清楚賈母不待見她們母子,她們也盡量不在賈母跟前蹦跶。
寶玉不喜讀書,賈環小小年紀就能背書,賈政看不上寶玉,對他非打即罵,夸賈環讀書有幾分靈性,趙姨娘心里面平衡多了。
但是呢——
賈瑀回來,一切都變了,賈政再也沒夸過賈環一句,只有賈瑀是多么的優秀,致使趙姨娘心里面緊繃的那根弦斷了。
賈瑀中了府案首,拜大儒作老師,更是趙姨娘妒火中燒,一次床笫之歡之余,趙姨娘曾向賈政提出:“老爺你以前不是常夸環兒讀書有靈性,不如使環兒一起拜瑀哥兒的老師,環兒將來學有所成也能輔佐瑀哥兒。”
賈政臉色大變,對趙姨娘一陣痛批:“環兒是什么身份,他能跟瑀兒比,沈老大人是什么身份,就算父親在世,對沈老大人都要禮敬三分,此事休要再提,丟人現眼。”
賈政惡劣的態度,讓趙姨娘全算在賈瑀身上,才過了府試,闔府上下都認為他能光耀門楣,要是再讓他順利過了院試,中了秀才,哪還有她們娘倆的余地。
趙姨娘心里抱有不切實際的念頭,她盼等賈母死后,賈政當家做主,賈環翻身做主的那一天。
賈瑀回府,徹底地熄滅了趙姨娘不切實際的念想,記恨在心的趙姨娘咒罵賈瑀考不上秀才。
之前從趙國基那里聽來賈瑀在外頭買了處宅子,趙姨娘遂動了壞心思,告訴了賈環,攛掇賈環將事情鬧大,最好是驚動賈政下場,將賈瑀綁起來打一頓。
好讓賈瑀參加不了府試。